本刊记者 袁春妹 文/摄
在今天中国纺机阵营中,有数以千计的企业,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下,这些企业在以怎样的方式运行?企业家们对于行业和自己的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打算?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楚建安作为其中一员,他所经历的,所感悟的也正是众多同类企业家们的所感所悟。
与国际劲敌PK韩国市场,德高以完美的印花效果胜出。左图为德高设备加工产品,右图为其他企业设备加工产品。
身为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楚建安已经在印染设备领域中奋斗了近20年,从一个大学教师到一个企业家,这样的身份转换给予了他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径。从规划自己到规划企业,在这条路上尽管历经风雨,楚建安仍旧坚定如初地带领着这个团队不断前行。
楚建安从不肯将目光局限于眼下,而是始终探索着远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德高的装备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前不久,楚建安刚从印度参展回来,作为多年来第二次赴印度,此行让他感觉收获颇丰。“我们虽然没有拿到什么真正的订单,但带回了比订单更具价值的的信息。这次印度之行让我们看到了德高设备在这个市场的发展前景,可以说非常乐观。目前当地应用广泛的是欧洲的一流设备,证明这个市场关注设备品质,而德高的设备很多性能已经超过这些产品,且价格又非常有优势,相信凭借超高的性价比,我们的产品在这个市场的拓展指日可待。”
这就是楚建安,他从不肯将目光局限于眼下,而是始终不断探索着远方。也正是基于他这样的理念,西安德高在圆网印花机方面的技术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产品广受国内外客户认可。
“2017年,我们的设备打进了韩国市场,成了韩国最大印染厂的合作伙伴。”谈及这个客户,楚建安不无自豪。众所周知,韩国在女装及相关面料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样的产业背景自然会对印花设备的品质和技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据介绍,在这家韩国印染厂的设备选择过程中,德高是与全球多家知名印花设备企业同台竞技,最终,德高赢得了这个订单。
在如今这个靠实力吃饭的年代,谁都不会完全相信运气。西安德高也一样。当楚建安调出手机中的几张图片时,记者顿时明白了德高何以能够赢得如此漂亮!
在楚建安的手机上有两张同一花型的面料图片,两张图片放大后可以看出一张图片里的白框已经有晕染的黑色,而另一张则没有。其实,后者便是德高7280系列可变花回型圆网印花机做出来的面料,这也是为什么该印染厂当即选择德高设备并在不久后再次下单给德高的原因。
也就是这款产品获得了2017年度“纺织之光”科技奖的二等奖,设备中的可变花回技术还被专家评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样,在国内市场德高也有忠实的粉丝,据了解山东某大型印染厂原来用的都是奥地利和瑞士的设备,因一次海外订单没能及时跟上,这家企业临时用了德高的设备,然而就是这次“临时”客串,却让德高由此得到了一个长期合作的优质客户,如今这家企业在用的9台印花机中,已有7台是德高的产品,且还在陆续替换中。
这便是当下西安德高的现状,让技术开口,让产品说话。在楚建安心中,这是他一直以来所追逐的,用有价值的产品、技术去换市场的稳步拓展和企业的成长。
稳步的提升对企业的发展更具价值。
企业的创新应该有个合理的节奏,且应是有所依托的。
行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创新不敢太执着,否则极有可能被抄袭得会血本无归,但楚建安并不太担心这个事情。
当记者问及德高当前在可变花回产品技术上的优势是不是很容易被复制?他的回答是:“理论上可以,做到很难。”楚建安所指并非仅仅是西安德高拥有这个技术的国家专利,更重要是德高真的能把它做好,简单的复制很多人都能做到,但真正做好是需要内涵和功底的,为了这个功底,德高奋斗了二十年。事实上,对于“创新”,楚建安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也正是基于此让德高在创新道路上走出了不同于旁人的路径。
楚建安对于创新的特别感悟源于十几年前一堂EMBA投资创造价值的课程,当教授与大家探讨“该投什么样的项目”时,曾问及楚建安的企业技术更新的频度,当时楚建安说“5年”,教授当即表示这样的投资风险太大,5年几乎是一个新技术刚刚成熟的时期,而企业却要在这个时点上进行新的研发,很有可能会使投资效率降低。
虽是一次简单的案例分析,却让楚建安感触颇深,他认为给创新一个合理的节奏、且应有所依托是合理的。在这之后他便尝试着运用同样的理念去经营企业,从备受客户欢迎的烘干结构创新,到适用于厚重织物的印花装置创新,大都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10%的创新形成的。如今德高在市场评价极高的7280型可变花回设备,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累积创新得来的。
的确,这样的创新节奏似乎少了那种轰轰烈烈的气势,但却并未因此使德高的创新能力下降,“小步快跑”之下,德高寻到了自己创新的轨迹。楚建安说,任何事物都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积累,作为企业家不能奢望凭借一次创新就达成翻天覆地的变化,稳步的提升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才更具价值。
小成绩来自于勤奋,大进步来自于竞争。如果没有竞争,谁都不会考虑创新。
在企业的运营中,市场竞争是个必修课,不管你希望以怎样的心态存在,市场竞争都会是每个企业每天都要面对的“战场”。因此,在每一次同企业家的对话中,作为行业记者,我们都在试图探知他们对于竞争环境的感受和参与竞争的方法。
“你知道旷野里生长的树和森林里的树有什么特点吗?”楚建安在回复记者提问之前这样问,“旷野里的树大都是树冠很大,枝丫伸展很多,但森林里的树则大都笔直往高里长。”楚建安接着说,“树如同企业。”
“小成绩来自于勤奋,大进步来自于竞争。”“如果没有竞争,谁会去考虑创新?”
行业里的确有这样的共识,在多年前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行业企业在“速成”之后有了“后遗症”,从管理到创新都成了他们的弱环,面对后来的行业深度转型和经济的“新常态”,这些企业变得很难适应。
作为行业一员,德高也在不断探索自己的存在方式。迈克尔·波特所著的《竞争优势》中说道“市场有三类企业,第一类是有成本优势,第二类是有特色,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既无成本优势也没有特色的企业。”楚建安分析道,“第三类是迟早会被淘汰出局的,希望持续走下去的企业,自然要在前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事实上,作为民营企业若想做出成本优势很难,资金、资源太有限,唯一的选择就是做出自己的特色。”
追求成本优势显然不是楚建安今天的选择,“很多企业希望做大而全,但我们从开始就定位于做专。”楚建安也表示,企业若运营的业务很单一,势必会面对“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为此,德高通过积极探索相关多元化,把圆网印花设备技术拓展到壁纸行业。同时,为了规避单一市场风险,德高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十多年来,楚建安不断积累对数码印花的认知。
企业运营不怕同业者的竞争,最可怕的是那些无法预知的替代者。
楚建安始终相信,企业能把产品做好就不怕任何竞争,但十多年来,在他心中却始终都有一丝无法挥去的担忧。
“我觉得企业运营事实上是不怕同业者的竞争的,因为你知道对手在哪里,它有什么特点。其实,最可怕的是那些无法预知的替代者。”楚建安说。
交谈时,楚建安分享了一条微信,这条微信让他颇为感概,内容大体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替代了电视、电脑、照相机、钱包等等物品。“这样的创新产品对于这些被替代者而言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热衷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楚建安早在2000年就开始关注数码印花技术,虽然在当时数码印花并未引起过多的行业关注,但这个小火花却一直燃烧在楚建安心中。十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观察着数码印花技术的发展进度,不断积累对于数码印花的认知。
“目前,欧洲市场的数码印花已占据其印花市场总量60%甚至更高,而在中国,这个比重却还很小。当然,很容易理解,欧洲市场一线品牌很多,原创设计比重非常大,在展示设计产品的表现力方面,数码印花技术的确颇具优势,色彩应用无边界,小批量加工速度快。反观中国市场,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复制性产品,大多需要从成本中找利润,相对于数码印花,在大宗产品加工方面,无论速度还是成本,传统印花方式更具优势。但随着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数码印花成本的逐步降低,中国市场的数码印花技术推广尚有不小空间。”楚建安分析道,与此同时,基于这些年的观察,他也表示,数码印花技术替代传统印花方式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3.绩效考核体系具有客观公正性,因此可以很好的区分职工工作状态是高效还是低效,根据不同职工工作水平决定他们不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合理的分配奖金和晋升机会,这样才能可以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到今年,我已经关注数码印花18年了。一直以来的想法是,作为印花装备企业,必须要关注印花方式的创新,在变化中搜索提升自身的创新思路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据了解,2018年是德高的数码开启年,楚建安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接触数码印花,他相信开放的德高,通过有力的资源整合一定能在新业务的拓展中有所收获。
做企业更像是长跑,而非短跑,所以,短时间内跑在前面未必能赢在最后。
“一个企业保持二三十年的稳步发展非常不易,这个过程中企业家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题,每一次抉择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马虎不得。”楚建安道出了作为一个企业领路人的另一种艰辛。
楚建安坦言德高在这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过不少困难,但也因此积累了很多重要发展经验。“如今德高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生产体系乃至设计理念就是在这些经历中摸索出来的。”楚建安觉得这些经历是企业的财富,让企业得以在更加良性的发展状态下运行,包括他自己对于企业运营理念的形成也有很多源于这些经历。
楚建安很赞同“企业法人”这样的称谓,在他看来,企业如同人,有跟人一样的五大系统,哪个系统不通畅企业就出问题。人所面对的各种环境,在企业运营中也都会有类似的情况。这样看来,“做企业如同做人”其实不仅仅出于对“诚信”的考虑,同样有生存法则的相通。这让楚建安笃信:世界上没有速成的好企业。
“二十年来,德高不曾从任何渠道、任何企业挖过人。”尽管行业里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是楚建安从不曾这样做。
“我觉得挖人是个短期行为,一定是这个企业希望尽快去做成某事。事实上,这也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问题。在德高,从来没有那么着急去做的事情,所以,也根本不需要去想挖人的事情。”楚建安表示。
“我觉得做企业是长跑,而非短跑。所以,短时间内跑在前面未必能赢在最后。”
楚建安在企业规模上也同样不求大,不想因为一些订单激增而使企业的盲目扩张。他希望企业可以保持一个相对适当的规模,平稳运行,百十人,几千万的收入,良性的发展增速,让企业的每一步都是自身发展的积累。
如今,在德高身后已经塑造起了独属于自己的优势:近二十年的品牌形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忠诚和默契的团队。
楚建安崇尚企业运行的“天时、地利、人和”,他用二十年的时间在德高建立起了这样的“生态系统”,他相信,在如今的运行模式下,德高可以走得久远,赢在未来。
取名德高,楚建安就是希望在这两个字中孕育出企业的特质。
顺势而为
楚建安曾向一位成功的行业前辈潜心请教这样的问题:您是如何以6万块钱起步,让自己的企业在二三十年后达到40多亿?这么会赚钱有什么妙招吗?老先生回答他:听党的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这样的回复简洁到让楚建安难以置信,但他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个企业的运营势必离不开生存大环境,从政策到规划,若能顺势而为,自然会让企业的经营顺风顺水。
楚建安觉得每个企业家其实都在想如何为自己企业的赢得更多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很多时候就是时局,就是宏观环境。同样,当下的“新常态”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企业家,该认清这样的状态就是在挥别曾经的爆发式增长,告诉人们是时候换一种存在方式了。
记者同很多企业家打过交道,就对宏观环境的关注和分析上,有不少企业家表现得并不那么积极,在一些人眼中,这似乎成了一种附庸,是一个拥有倔强秉性的企业所不屑追逐的。如此,“识时务者为俊杰”、“优胜劣汰”又该给出怎样的备注?
识势不过是一种态度,是在我们低头做事的同时,抬头要看的路标,若是南辕北辙,你跑得再快,做得再用心又如何?(袁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