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国 王 松 王海燕 易 蓉
(1. 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医医院, 湖北 宜昌 443003;2.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审评核查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1)
本研究是以盆痛清灌肠剂为基础,进行剂型改革,以减少用药量,提高生物利用度[1].微型凝胶灌肠剂以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具有较好的粘附性和渗透性,通过直肠给药起到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其灌肠体积小,给药方便,成分吸收快,增强了盆痛清灌肠剂活血祛瘀,燥湿止痛的功效,显效迅速,患者易于接受.
盆痛清浸膏[2](宜昌市中医医院制剂室自制,浸膏g:生药g为1∶4),卡波姆-94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甘油(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FA1204B电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303A-5恒温箱(上海索普仪器有限公司),80-2离心机(上海手术器械厂),澳柯玛电冰箱.
将卡波姆粉末分散于甘油表面,并充分研磨,再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胀(放置48 h),备用,另取处方量浸膏加水溶解后,加入上述溶胀好的卡波姆基质中,充分研磨,用适量的95%乙醇溶解尼泊金乙酯和氮酮,缓缓加入上述基质,研磨混匀,用1 mol/L的氢氧化钠调pH至7.0,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合均匀,超声脱气,即得.
查阅相关文献[4],影响凝胶剂性质的主要因素为凝胶剂的用量、中和剂、保湿剂等,实验中防腐剂尼泊金乙酯等的处方量相对固定,且对制剂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故只对方中卡波姆-940、甘油用量、1 mol/L的氢氧化钠调pH值3个因素进行考察,其余辅料未被列入考察对象.实验选择卡波姆-940、甘油用量、1 mol/L的氢氧化钠调pH值3个因素为可变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按照L9(34)表进行实验.根据文献[5,6]以常用溶度进行配伍,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详见表1和表2.
表1 实验因素水平表
表2 L9(34)实验设计及结果
表3 方差分析表
注:F1-0.05(2,2)=19.00
对实验的各组凝胶分别进行高温、低温和离心试验[7].①高温试验:取1~9组凝胶,每组2份,每份10 ml,装入10 ml的试管中,置于(55±1)℃的恒温箱中,放置3 h.②低温试验:取1~9组凝胶,每组2份,每份10 ml,装入10 ml的试管中,置于(15±1)℃的冰箱中,放置3小时.③离心试验:取1~9组凝胶,每组2份,每份5 ml,装入离心管中,离心(3 000 r/min),离心5 min.
对试验后的各组凝胶进行综合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评分标准见表4.
表4 评分标准
通过对盆痛清微型灌肠剂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果从表2中极差的大小可以看出,各因素的影响顺序是A>C>B,即卡波姆用量>pH值>甘油用量.根据表3中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于凝胶剂的成型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在凝胶基质成型工艺中,加入氢氧化钠调pH时,卡波姆聚链,凝胶变稠,使pH值的测量变得困难,根据正交试验数据结合制备的实际情况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3,即卡波姆-940用量为1.0%、甘油用量为8.0%、pH值为7.0.
1)在制备凝胶基质时,应将卡波姆分散于甘油表明,充分搅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胀,时间不少于48 h.否则卡波姆基质易成为不溶性胶团,使药物分散不匀,导致实验失败.
2)实验中,曾用氢氧化钠和卡波姆基质混合制备成中性空白的凝胶基质[8,9],再与药液混合,发现药液并不能很好地溶入基质,基质表面易析出微小颗粒,凝胶基质不均匀.经实验表明,药液先加入卡波姆基质中,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中性,凝胶基质稠度适宜,外观均匀.由于主药的溶度由盆痛清浸膏的加入量决定,而本研究中浸膏的加入量固定,故没有将药物的含量作为考察因素进行研究.
3)中药微型灌肠剂是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经肛门直接灌入直肠而起全身或局部作用的小剂量液体制剂[10],它弥补了传统灌肠剂使用体积大、被褥率高、使用不便等缺点.使用时灌入肛门2~4 cm处,每次使用量≤5 mL.药物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减少肝脏首过效应对药物的破坏和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生物利用度高,仅次于静脉注射,使用方便,可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局部或全身用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又一有效手段.
[1] 高 艳,都永科,张宏霞.外用水凝胶研究进展,中国医药指南[J].2007,5(11):226-228.
[2] 陈智国,易 蓉,王海燕,等.盆痛清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痛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5):465-466.
[3] 王淑华,林永强.水性凝胶剂的制备及常用辅料[J].食品与药品,2006,8(2):55-57.
[4] 董志强,魏莹莹,李刚.凝胶剂基质卡波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6):716-718.
[5] 冯 怡,史芝华,谢树花,等.小儿哮喘微型灌肠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9,21(3):108-110.
[6] 龚金红,刘 扬,唐丽华,等.盐酸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经皮渗透动力学[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1):839.
[7] 黄丽华,孙国章,胡晨旭,等.野菊花微型灌肠剂质量标准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52-55.
[8] 危红华,赵晓旭,李莎莎,等.苦参方二元醇质体凝胶的制备及体外经皮给药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762-2766.
[9] 杜书君,张 寒,都保华,等.水凝胶型小儿退烧微型灌肠剂促渗剂的筛选[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8):1095-1097.
[10] 李 娜,买尔丹·马合木提.新疆紫草提取物凝胶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