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准引领 助推蜂业转型升级

2018-03-16 11:27:39刘国信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蜂业蜂产品国家标准

文│刘国信(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的增强,蜂蜜的天然特性与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和接受,促进了国内蜂蜜消费量的大幅增加。但是,蜂蜜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安全一直广受诟病。

据悉,为了进一步完善蜂蜜标准体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遏制蜂产品掺杂使假,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推动蜂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进行了完善修订;2016年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又出台了我国蜂业首部《蜂蜜》团体标准,并在业内普遍推行。最近,由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巢蜜》《花粉》也分别于2017年5月1日和6月23日正式实施。这些标准的实施,对进一步提升蜂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蜂业大国,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蜂蜜是指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和蜜露,经过自身充分酿造而成的一种天然食品,古诗云其“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千百年来,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天赐的礼物”。一向讲究药食同源的国人,更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倍加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

据现代科学测定,蜂蜜中含有18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其主要物质是葡萄糖和果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2、B6、D、K、E、P等)、矿物质(铁、钙、钾、镁、铜、锰、磷等)、酵素、芳香物、有机酸、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蜂蜜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大多具有天然活性,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老人、儿童、产妇以及病后体弱者特别适宜,常食可补充营养、消除疲劳、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美容养颜、防止衰老、调节机体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从而有利于防治多种疾病。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剂,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凡是用蔗糖作配料的食品,都可以部分或全部用蜂蜜代替;用蜂蜜还可制作糕点、各种饮料、酿造蜜酒,制作化妆品、药品等。因此,蜂蜜不仅是营养丰富、健体强身的佳品,还有着广泛的医疗用途。

我国是世界养蜂业大国,养蜂数量、蜂产品产量以及出口量多年来稳居世界首位。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蜂群总数达到901万群,占世界蜂群总量的1/9,蜂蜜产量46.82万吨;蜂王浆、蜂胶、蜂花粉和蜂蜡的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蜂产品出口总量增长迅速,2015年我国蜂蜜出口量达到14.48万吨,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1/4,较2009年提升1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国内蜂产品市场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多年来国内蜂蜜年消费量一直保持在20万吨左右,到2015年内销蜂蜜猛增到34万吨,增长40%以上。这些都显示出我国蜂产品消费市场已经逐步发育成熟。

二、诚信建设,业已取得明显成效

养蜂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粗放经营恶性竞争,同时蜂产品质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如恶劣气候、产地环境污染),加上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管存在盲区等,导致蜂产品质量安全一直广受诟病。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蜂蜜生产加工环节上,除了被媒体不断爆炒的少数生产者“掺杂使假利用果糖冒充蜂蜜”这一潜规则外,其实浓缩蜜、非成熟蜜占大多数。蜂蜜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产品收、交、销售的链接关键点上,加上一般消费者对产品认知不足,过分追求低价蜂蜜,诱使厂家降低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行业乱象的蔓延。

据了解,养蜂者和蜂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是蜂业中的两大主体,也是产品质量安全的承担者。为了追求产量,不少蜂农不等蜂蜜达到自然成熟就把蜂蜜取出来,传统的封盖取蜜的生产方式被勤摇蜜、多取蜜的生产方式替代。结果是蜂蜜的产量提高了,但蜂蜜自然成熟应有的色香味减少了,甚至还有个别蜂农在蜂蜜中掺假,经济利益使得多数专业养蜂者不得不生产低浓度稀薄蜜,厂家经过浓缩后投放市场,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蜂蜜的质量。另外,不管天气好坏,无论蜂群承受能力如何,见蜜就取已成为我国养蜂业的一大恶习,不仅提高了蜂病交叉感染的概率、引起蜜蜂体质的衰退,还导致蜂群越冬情况变差。

有关专家表示,面对我国蜂蜜市场的现状,蜂蜜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以成熟蜜生产为重心,重塑蜂业市场品牌。近年来,中国蜂产品协会始终把提高蜂产品质量和净化蜂产品市场作为首要工作。自2012年起,已连续4年对我国蜂蜜市场进行调查,先后几十次对问题企业进行约谈和责令限期整改;为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把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协会连续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已有60家企业荣获A级以上信用等级。同时,协会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工作,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已有17家企业获取中国驰名商标、55家企业获取省市著名商标、44家企业获取省市名牌产品。

我国蜂产品企业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蜂业企业正在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已建成了一大批几十亩、上百亩的蜂产业现代化加工园区。2015年以来,已有20多家蜂产品企业被评为标准化生产优秀厂区。截至2016年3月,取得国家认证的不同规模的蜂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已有13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35家、行业龙头企业65家。同时,为了把控生产源头,还积极培育发展蜂农合作社示范社和抓住下游发展标准化经营示范店。这些综合措施对进一步净化蜂产品市场、提升蜂产品质量、推动蜂产品价值回归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标准护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蜂业正处于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而要把我国蜂业由数量型大国转变为质量效益强国,必须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其中,标准必须先行。标准是蜂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规范生产行为和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政府部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进行质量监督的重要依据。

据悉,近年来我国已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8796—2005)(以下简称《蜂蜜》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改为强制性标准,并进行了不断完善和修订,如今执行的是《食品安全标准 蜂蜜》(GB 14963—2011)标准,该标准虽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但只对卫生标准作出说明,并不包含质量标准,仍然存在不足。针对蜂蜜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2016年3月中国蜂产品协会又出台实施了我国蜂业首部《蜂蜜》团体标准,2017年5月1日和6月23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巢蜜》《花粉》(GB 31636—2016)也开始实施。据了解,《蜂蜜》团体标准和《巢蜜》国家标准,是对现行《蜂蜜》国家标准的进一步补充,各项指标均高于《蜂蜜》国家标准。

其中,《蜂蜜》团体标准主要增加了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增加了蜂蜜真实性判定的检验方法。该团体标准保留了《蜂蜜》国家标准中的碳-4植物糖检验方法,并在“真实性要求”中增加了可以涵盖其他若干检验方法的语句表述“采用GB/T 18932.1和已实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团体标准规定的其他方法”。自2016年起,国家卫计委也将“蜂蜜中混合糖浆的鉴别”项目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二,《蜂蜜》团体标准中的蜂蜜的主要理化指标优于《蜂蜜》国家标准。例如,《蜂蜜》团体标准中规定的优级品和特级品两个等级的蜂蜜中水分、果糖、葡萄糖等指标优于《蜂蜜》国家标准,达到和接近成熟蜂蜜的指标。第三,《蜂蜜》团体标准增加了一些《蜂蜜》国家标准中没有的理化指标,以确保蜂蜜的高质量。相较于《蜂蜜》国家标准,《蜂蜜》团体标准增加了蜂蜜中酸度、羟甲基糠醛、淀粉酶活性、灰分和甘油等指标的检测并提出了数值要求。第四,《蜂蜜》团体标准划分了产品等级。为了促进蜂蜜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优质优价,细分蜂蜜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蜂蜜》团体标准根据蜂蜜的理化指标的不同,分为合格品、优级品、特级品三个等级。符合《蜂蜜》国家标准的为合格品,符合《蜂蜜》行业标准的为优级品,符合协会《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的蜂蜜质量指标要求并加贴《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的为特级品。特级品的蜂蜜是按照中国蜂产品协会要求建立了溯源体系的可追溯产品。

此外,依据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在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包括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和顺序号”的要求,为了避免各地在蜂产品市场监督执法中理解不同、执法不一,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研究和讨论,并征求相关部门和法律专家的意见,认为采用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团体标准的蜂蜜产品应在其产品标签上标注“采用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蜂蜜》”的字样,同时标注蜂蜜产品相应的质量等级,以便消费者鉴别选购。

据了解,《蜂蜜》团体标准自2016年3月实施以来,目前国内不少蜂产品企业已经按照要求对市场销售的蜂蜜产品进行溯源追踪。消费者用手机扫描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进入中蜂协溯源平台,查看该产品的产地、原料、检验及网店和实体店的线上线下各种信息,对产品企业的生产资质、商标注册、食品生产许可证、蜂蜜生产过程等信息一目了然,全面实现了蜂蜜产品的可追溯性,为消费者放心选购提供了技术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蜂蜜》团体标准是对现行《蜂蜜》国家标准的有效补充;《巢蜜》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则填补了我国巢蜜标准的空白,有利于引导蜂农大力推广成熟蜂蜜的生产,实现优质优价。总之,不断完善健全标准体系,坚持标准引领,对于打击蜂蜜掺假、净化蜂蜜市场、促进蜂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我国蜂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推动蜂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蜂业蜂产品国家标准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蜜蜂杂志(2022年12期)2023-01-10 06:18:57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 09:53:58
河南卓宇蜂业
蜜蜂杂志(2021年10期)2021-12-06 03:15:28
河南卓宇蜂业
蜜蜂杂志(2021年3期)2021-10-19 10:00:56
河南卓宇蜂业
蜜蜂杂志(2021年11期)2021-02-18 07:21:30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蜜蜂杂志(2020年11期)2020-12-20 16:56:26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