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贤 杨得旺
(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甘肃 兰州 730000)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分析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有害物质的废水和废液,以及少量固体废物,这些物质会影响实验室分析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危害。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所排放的废物量很小且为间断不规则排放,加上场地和经费的原因,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实际监测工作谈谈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防治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有机化学物质由 “危险”和 “有毒”两部分组成。有机化学是四大化学中危险系数最大、前处理繁琐、分析过程最长、废液处理处置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诸多化学有机试剂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致敏、易致癌、高毒的危险特性。例如甲醇极易损伤视神经系统,四氯化碳会严重损害肝肾,多环芳烃具有致癌的特性等。所以无论从实验室安全还是从实验人员自身安全防护角度考虑,在有机分析实验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必须意识到其特殊重要性。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要求:“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安全、卫生、辐射防护、环境保护法规和规定。”“凡进行对人体有害气体、蒸汽、气味、烟雾、挥发物质等实验工作的实验室,应设置通风柜。”
按照《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ISO/IES17025:2005)的要求,实验室应满足监测项目的实验条件,如:防水、防尘、防震、防污染、灭菌和避光等实验条件,应避免监测项目之间的交叉影响。
可参考《北京市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11/T 1368—2016)进行相关设置。将实验室危险废物按照危险特性分别归类。将实验室危险废物放入到指定容器中,并在指定地点存放、存储。
环境监测中实验室有机物检测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试剂药品的使用和安全存放、有机废液的收集与处理等几个方面,笔者试着提出以下4点建议。
环境监测中有机物检测涉及到样品的前处理工作,无论是液液萃取还是固相萃取都将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以及液相色谱、液质联用都会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这也是有机废液的主要来源。所以熟知常用溶剂的性质十分必要。
在有机实验中,要做到有效的自我防护和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要先悉知被分析物质的相关性质,以便找到防护的针对点。例如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长期接触PAHs可以诱发多种癌症,特别是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等。其具有致癌性的PAHs基本都含有苯环结构,并且根据K区和L区理论,PAHs只在同时含有一个高活性的K区和一个低活性的L区时才具有致癌性。此外,有研究表明PAHs的真正危害来自于光致毒效应。PAHs极容易吸收太阳光中280~800nm的光,从而引起光化学反应。当人同时暴露于PAHs和紫外照射下会加速具有损伤细胞组成能力的自由基形成,该自由基能穿透细胞膜损伤DNA,导致遗传突变。所以在这类实验分析中应尽量避免在强光条件下。依据《土壤中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784-2016)分析标准,分析过程中涉及到土壤标样及样品的研磨,ASE快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氮吹浓缩等前处理工作。然而分析过程中要使用浓度高达上千毫克每升的标样,所以在做加标回收实验和标准曲线时防护要相当谨慎,而且研磨中要防止吸入土壤粉末,萃取过程中要防止通过呼吸道吸入多环芳烃和避免皮肤接触。
环境监测工作中有机物不仅监测对象广泛,而且涉及到的监测项目也较复杂。监测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环境空气、工业废气、土壤、固体废物等。在监测中使用的试剂和标准品种类繁多,而且单个项目产生的废液又相对较少,这就给废液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1.5mL进样瓶中的废液收集甚为困难。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废液基本都具有剧毒、致癌、致畸、挥发性大的特点。实验室根本不具有处理废液的技术能力,致使实验室自身的污染治理较为落后,这严重危害实验人员的健康,同时也演变成实验室的重大安全隐患。
了解所用试剂和药品的特性、毒性后,必然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实验中必须穿戴实验服并勤换洗,佩戴防护口罩或防毒面具,振摇液体时佩戴护目镜,佩戴丁腈手套且不重复使用,前处理能在通风橱进行的一定在通风橱里进行。不在实验室使用明火,注意实验室内通风效果。按规定保存方法分类保存药品试剂,密封、避光、冷藏、冷冻、常温、酸碱柜、干燥柜、普通冰箱,保证实验室用水、用电、用气的安全等等。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控制应该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环保部门应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治理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筑设计部门应结合环保、安全等相关要求制定详细的设计规范、提高设计水平,财政部门应该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及其污染治理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以确保污染不循环,也同时保障了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