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慧平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大数据背景之下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不同的意识形态开始碰撞交融,社会思想转变的背景之下也让社会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前的学生群体。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面临了更多挑战。在人才观念的影响之下,高职院校的学生还会面对更大的社会压力,教育对策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大数据凭借着其巨大的影响力,让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渗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让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渠道,丰富了工作的社会视野。在这一平台之上,每个学生、教师都能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大数据时代下的高参与度特征也让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社会信息不确定性的影响,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潜在威胁。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注重事物的感知能力与理性思考能力,在忽视德育教育的前提下,必然会造成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技能、轻教育的状态[1]。
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但是在办学条件上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把高等教育体系看做是开放式生态系统,那么很多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并不能体现出时效性的特征。大数据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在经历多年的发展之后,制约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因素已经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群体产生的思想矛盾,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也远远高于一般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师和学生配合展开的交流工作,二者缺一不可,大数据下的网络环境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局面,具体来看,学生的价值观主流发生了转变。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更加注重,且学生毕业后不可避免地直接面临工作压力。此时,在实践过程中,校外环境与思想意识的差异很可能改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思想认识,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网络大数据信息也让学生更多地考虑利益问题,以获利来作为是非的判断原则,这显然脱离了思政教育的最初目标。
我们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18-29岁的网民占据了绝大多数,而高等学校在校生的比例同样较高。发展至今,大数据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频率和深度不断扩展,信息良莠不齐的特征也让当前的学生无法有效地评价社会信息的真实性。再加上部分学生难以对自身正确认识,导致失衡的社会人才评价体系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教育,他们会更倾向于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寻求精神层面的慰藉[2]。
新时期社会面临数据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但也代表了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临新的大数据环境,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才能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满足学生的本身需求,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作用。从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来看,更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学校需要转变这一发展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等实践工作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在实践性教育的环节中可以耳濡目染地了解企业这一微型社会,并从中了解社会生存方式、社会思维模式等,并接受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其效果远远高于在教师内面对传统课程学习与机械式教育。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利用自身优势来最大化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全面协调地改善教育思想意识[3]。
大数据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网络,网络的使用者是谁。换言之,高职院校不可过分干涉学生去使用网络。虽然这一虚拟空间会给予他们广阔的自由度,但网络环境同样需要遵守规则,网络规则也必然受到现实制度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的环节应该让学生了解规则与制度的约束作用,并了解网络道德意识的重要性,提升个人的价值素养与辨别能力。当回到现实环境下,教育工作者们也需要将现有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净化网络环境,推动校园思政教育内涵建设工作。
当今时代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在教育途径方面可以进行合理更改。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渠道来开展教育工作可以与对原有的思政教育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拓宽社会评价和教育的途径。知识经济时代之下,思政教育体系也应该在合理把控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展开,并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社会的一些不良评价,我们应该加大教育力度,力争获取社会认可,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人才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大数据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普及也给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相比于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硬性环境变化,意识形态对于学生思想渗透的作用是不断形成的。我国从199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发展至今,社会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并未发生转变。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正确面临互联网的影响,将其变为教育工作中的“可用工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