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江
(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贵州 贵阳 550018)
从地质构造单元来说黔西南州整体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复合造山带内,区内出露地层以三叠系最为发育,分布最广,二叠系次之,其余为泥盆系和石炭系也有零星分布,寒武系仅娄山关群有极少出露(省地质调查院2017)。根据贵州省地热成井四个条件结合黔西南州特点情况分析如下:
根据贵州省热异常出露层位及热水钻孔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组合,总体上可划为五个热矿水储集单元,其中第一和第二单元是贵州省最重要的单元(图1)。而根据贵州省地矿局109地质大队在黔西南州已施工的6口地热井分析,黔西南州的重要储集单元主要为第三和第四单元(表1),已经成井的4口井水温(44—50)℃,水量(400—800)t/d,表明黔西南州储层条件良好,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表1 109地质大队在黔西南州已施工温泉井情况统计表
根据州内第三和第四储集单元情况看,储集单元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以及二叠系碳酸盐岩,其上有(300—500)m峨眉山玄武岩和龙潭组碎屑岩地层作盖层,具有很好的圈闭作用,以保护好热源不往外扩散。
州内五级分区有兴义穹盆构造变形区、册亨东西向紧闭褶皱变形区以及望谟北西向褶断带(省地质调查院2017)。这些构造断裂便形成了很好的通道:(1)深大断裂深切地壳,形成地热流体向地表运移的主要通道;(2)区域性断裂往往是主要含水构造,具有相对较好含水性和透水性,为地下水深循环提供条件;(3)补给区降雨和地表水入渗后,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地下水沿断裂带向深部渗流,汲取热能的高位能、低密度热矿水向浅部运移,从而形成热矿水资源(段启彬等2015)。
黔西南州地热所处区域远离板块边缘,属板块内地热区,区内地热不具岩浆热源和放射性热源条件,主要以区域大地热流量提供热能,也就是地温梯度热源(图2)。该州地温梯度介于(1.5—3.5)℃/100m之间,整体热源充足。
根据该州“储、盖、通、源”四个条件分析,认为具有充足的成热条件。
现黔西南州已开发或正开发的温泉有:兴义市车榔温泉、四季花城温泉、鲁屯温泉;兴仁市帝贝温泉;望谟县平洞温泉;贞丰三岔河温泉;普安县森林温泉、花画小镇温泉以及楼下自然出露温泉点等;整体来看,该州开发的温泉点资源数量少,虽具有一定的客源市场,但整体经营特色性不强、客源不是很充足。
2.2.1 地热资源丰富
通过前面成井条件分析,该州地下水资源蕴藏量大,埋藏深度适宜,热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从而使得温泉资源品级高,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2.2 水量大、水质好
普遍具有水量大、水质好的特点。如贵州省地矿局109地质大队已完成的4口地热井水温(44—50)℃,水量(400—800)t/d。具有消毒、去疾、健肤之功效,有的温泉是既有饮用功效又有理疗效果。
图2 贵州省地温梯度异常等值线图
2.2.3 地域优势明显,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黔西南州所处位置为贵州省的西南角,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州市,不会与贵阳、铜仁、黔东南等地传统温泉名胜景区形成竞争,更加有利于打造独特的温泉景观。境内有万峰林、双乳峰等风景名胜景区为依托;区内分布着布依族、苗族、汉族、瑶族、仡佬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可与温泉资源融于一体,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温泉洗浴文化。
2.2.4 起步晚,能更好规划部署温泉产业。
温泉旅游地域特色强,一味追求“高大上”,不能很好结合本地区、本景点的特色打造,既增加成本,又不能满足客户个性需求。黔西南温泉起步晚,在规划部署中可以避免全省温泉过度娱乐化、综合利用差等问题,打造适合本州发展特色温泉产业。
2.3.1 温泉总数较少,未形成规模效应及品牌知名度。
2.3.2 对温泉的宣传度不高,导致游客对温泉认可度低。
绝大部分游客都认为很多温泉不是真的或不完全是真的,认为是用锅炉烧出来的。就其原因主要有几方面:(1)游客对温泉的功效和原理不了解,游客对温泉浴的美容疗养价值期望较高,当洗浴后没有获得“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感受;(2)很多游客还停留在只有自流出来的温泉才叫温泉,而对新开发的钻井抽取的地热温泉不了解也不信任;(3)由于温泉点洗浴池较多,很多游客认为真正的温泉不能满足这么多人洗浴,或怀疑为循环利用,不够卫生;(4)温泉景区宣传不到位,未能让游客对温泉有科学的认识;(5)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力度(王剑2008)。
2.3.3 温泉门票经济仍占主导
以贵州省著名的息烽温泉为例,2010年息烽温泉景区总收入约1300多万元,门票收入约780万,占总收入60%,住宿收入约325万元,占总收入25%,餐饮收入约195万元,占总收入15%,娱乐收入几乎没有(单延芳2011)。可见很多温泉景区基本上是靠门票收入来维持其生计,未能将餐饮、娱乐、住宿等挖掘出来。
2.3.4 温泉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对行业认知不足。
大多数温泉景区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理念,停留在澡堂式管理方式上;多数服务员在温泉专业知识方面普遍匮乏,很多服务人员都是当地请的临时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当大,未能及时培训。
2.4.1 建设品牌的辨识度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做到有别于云南、四川、重庆等的温泉服务方式,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黔西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如日本有一口温泉因富含铁离子,造成泉水为红色,该景点就没有将铁离子成分净化处理,用其特色打造为“血泉”,反而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
2.4.2 温泉真实性的有效沟通
建立温泉文化博物馆,让游客对其成因有了解。此外,建议景区将泉源、水量、水质、水温等信息采取合适的方式予以公布,如播放当年开采温泉的资料片、泉眼的保护性开发等等。同时可邀请更多游客参观温泉勘查和开发现场,对大家进行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引导大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绿色资源。
2.4.3 提高温泉旅游从业人员素养和服务水平
从温泉休闲旅游产品研发、休闲旅游营销策划、休闲服务管理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等工作,或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
2.4.4 增强温泉旅游体验,改变门票经济
很多景区都是靠高门票、高消费来收益,这样给游客一个不好的印象,而旅游的其它环节“餐饮、住宿、娱乐”方面效益又不高。可以考虑用“餐饮、住宿、娱乐”+温泉体验消费方式,而价格又不贵,要让大多数游客认为前三项消费是正常消费,后一项是额外增加不收费项目。由高消费变为大众消费,从而增加游客的数量和提高其它消费的欲望,使大多数游客可以很轻松的经常来泡温泉,不知不觉的在此地消费。
2.4.5 做好科研工作,综合利用
温泉为绿色、环保、可再生资源,只要我们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理论上是不会枯竭的。同时温泉洗浴过后会产生废水,而废水是具有热能的,可考虑用废水养殖热带鱼或通过将该热能转化至室内变成地暖进行取暖等,这样既保证了不污染环境,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
贵州正打造山地公园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温泉开发正是进行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好实例。黔西南州正好可搭好这班车,利用好后发优势进行改革。告别过去通过开采矿产资源提高财政收入、老板赚钱百姓没钱、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让我们的山更美、百姓更富、环境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