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社会与大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2018-03-15 09:15马一骞
科技视界 2018年35期
关键词:大学生

马一骞

【摘 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迎来了小康社会,在日益富裕的今天,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中,大学生辍学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本文即富裕社会与大学生辍学问题研究,对大学生辍学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高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作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富裕社会;大学生;辍学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5-014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5.060

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社会经济在不断快速发展,高校的师资及设备、基建等条件也不断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近年来,辍学大学生人数逐年有所增加,经济的发展在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似乎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针对学生中途停止学业问题开展了广泛讨论,Tinto(1975)给出了大学生辍学的两种情境定义:(1)中途离开曾经注册的大学;(2)不能在任何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得到学位。国外学者在研究学生辍学过程中着重研究种族、肤色、家庭受教育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甚至有学者增加了帮派、吸毒和就业市场等因素。国内专家学者也曾对大学生辍学现象做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对有关大学生辍学文献的索引,发现学者对大学生辍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以前,1999—2003年前后以及2004年至今,是从主要对由疾病导致的大学生辍学研究逐渐过度到主要对由非疾病导致的大学生辍学研究。不同于西方的文化、经济、体制,学者在非疾病导致的大学生辍学问题上,大体将辍学类型分为学习型辍学、贫困型辍学、心理性格问题辍学、创业型辍学以及迷恋网络主观性辍学。

通过研究调查,专家学者认为影响大学生辍学的诸多因素都或多或少的与家庭及个人经济状况有关。由于经济贫困导致辍学问题,我国早已开展了针对性措施,教育部和财政部已多次召开研讨会议、下发文件,建立了日臻完善的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多种途径。但由于经济原因导致的学生心理上的问题缺并不容易改善,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容易产生自卑感,在人际交往中会自我隔离,阻碍其融入学校,缺乏归属感。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富裕社会”的到来

1978年,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5年里,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根据联合国粮农組织的报告: 如果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整个生活消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9%和43.7%。2011年,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35.7%,人均GDP达到了5000多美元。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1%和40.8%。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可以说中国城乡已经或者正在步入富裕社会。社会的富裕让人们更加注重起了教育的重要性,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扩招、大众化,都昭示着我国教育的进程在不断发展与加速,但伴随而来的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教育问题。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辍学问题越来越扩大化,生活的富裕、人们对教育认知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产生。

2 大学生辍学成因分析

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与思想精神生活协同共进的高度统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GDP的不断上涨,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都表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极度匮乏,丰富的物质生活同贫瘠的精神生活形成难以融合的矛盾。人应当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追求并拥有富裕的精神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人应当从精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根据与生活的意义所在。因此关注和追求精神富裕是当今社会所必须的一项新课题,更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2.1 大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2.1.1 大学生迷恋网络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层次逐增强,指出人的动机是基于需要产生的。有些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其自我实现需要引致动机非常强烈,但常常包含着盲目性而使强烈的动机产生歧义。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成为一些青年的生活方式。CNNIC列出互联网十五类最高网民比例的应用分别是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博客、微博、电子邮件、社交网站、网络文学、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论坛。网络帮助人们更方便快捷的生活,却也大大分散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热情,提高了逃课概率。

2.1.2 大学生心理脆弱

心理问题是引导大学生辍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生活单纯,学习是首要任务,没有经受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化,遇事不冷静、不理性,情绪波动起伏比较大,自控能力弱是大学生心理的普遍表现。在刚进入大学,一部分学生因不适应而成绩有所下滑,有些人能够及时调整过来,但有些则因此而一蹶不振,消极下去,以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面对生活。

2.1.3 大学生崇尚自主创业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富裕的社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物质的追求,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如此,新闻网络中总能听到某某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无疑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不少大学生选择在大学里做一些生意,以望能有所成,而然,他们过于注重这一物质上的积累,而忽略了学习,甚至有部分人为了做生意而放弃自己的学业。可以说,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但总有一些大学生为追求利益而漠视了高校的意义。

2.2 家庭因素分析

一位人格心理学家说:“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人格发展的基石。”家庭对于孩子的性格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自七十年代末独生政策实施以来,“四二一”的家庭模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孩子成为家庭唯一的中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父母长辈也更愿意给孩子优越的生活环境,充足的物质资源,在这些给予过程中,很难掌握其中的平衡,大部分家长容易把这种爱转化成溺爱。家长在培养过程中过分偏重智育而忽略德育,偏重物质教育而忽略精神教育,普遍存在只要成绩好想要什么给什么的“唯成绩主义”。在家长百依百顺、袒护包庇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容易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飞扬跋扈、意志薄弱的品性,尤其在学生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后,这些问题便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隐患。

2.3 学校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立足点是德育、智育、体育等,而落脚点则在智育。这应当被视为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不足之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角色往往是“灌输者”与“被动接受者”,利用书本、课堂等方式“照本宣科”,学生不信任老师、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变得狭窄。另一方面,高校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专门的政治辅导员和心理辅导员,即使具备相应的人员配备,仍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的相交点太少, 在某些方面政治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甚至是没有交集的。着导致了辅导员不能及时获得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对大学生生活和思想关心不够的状况。

3 大学生辍学问题解决方法

大学生辍学问题的解决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主动性、学校主动性、社交系统主动性的主导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在解决大学生辍学问题时,也要结合家庭、学校、个体和社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教育网络。

3.1 高校加强大学生管理与教育

完善和实施学校监督制度,加强对宿舍的管理,减少大学生夜不归宿的情况,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宿舍文化等制约大学生的行为举止。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与咨询,同时,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主要辅导人员,更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的培训,以便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开导。

3.2 社会扩大影响力

一个社会所特有的文化对个体的成长影响很大。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大环境应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宣传优秀的社会案例,营造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勇于进取,谦虚谨慎的社会氛围,从而影响学生价值意识。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高于精神的追求,普遍的物质主义至上的原则需要我们共同改变,多一点精神追求少一点物质追求。文化体系的构建结合管理制度的健全构成良好的社会体系,促进大学生教育发展。

3.3 家庭教育

学生的观念多来自于家庭的教育,是从小养成的,有些家长喜欢用物质报酬让孩子完成一些任务,无论是有关成绩的提升还是做一项小小的家务。在一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快速有效的方式,但深入这一方式的背后,容易养成孩子唯物质至上的思想,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尤其能够体现出这一教育的弊端。家长与孩子相互沟通,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富裕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来源社会与家庭,在步入高校以后,学校作为他们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担负起了对这一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多层次教育才能有效。然而当学生寒暑假回家时,或因病休学在家治疗等情况时,家人则应给予更多的教育与鞭策。家长应该通过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小环境的不利影响,与孩子多沟通,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意见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纠正其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天利.浅析大学生辍学的成因、表现及对策[J],前沿,2011,(11)

[2]汪青松.精神富裕视域中的高校贫困生扶助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9:63-64.

[3]毕丽佳.“元培计划”及多学科视角下分析高校辍学问题[J].考试周刊,2018,(07).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