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汪洋
近年来,人难请、用工贵、打药难成为农业生产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合作社、专业防治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目光投向植保无人机,其中有一批敢于尝鲜的先行者已经购买并使用。毋庸置疑,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迅速,在提高农业植保效率、省工省时方面体现出巨大潜力,在局部区域的统防统治与突发性规模病虫害防治方面已崭露头角。在此过程中,植保无人机的防效与用药安全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近日,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与国家航空植保创新联盟联合召开以“新农药、新技术、新飞防”为主题的航空植保创新发展百人高峰论坛,并借此面向植保无人机相关企业、用户发布了行业内首个《植保无人机药效与用药安全倡议书》,旨在共建植保无人机行业新秩序并推动行业快速、有序发展。
会上,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精准农业航空中心主任兰玉彬教授指出当前航空植保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飞防专用药剂、助剂缺失;二是植保无人机施药缺乏作业规范;三是植保无人机施药的防效与安全性问题需要加强;四是缺乏对行业行为的监督管理。
“当前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能代表航空植保产业的发展水平。”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志国认为,航空植保实际上是一个人、机、技、剂四位一体的有效融合。只有把四位一体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整个航空植保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飞手的素质和责任心,飞机创新性的技术,施药技术的合理性,药剂助剂的正规和安全,均是构成航空植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决定因素。其中,药剂是目前面临的最大短板。如何登记、如何规范飞防药剂……目前国家还未出台一部具体规定,而这将是相关部门下一步推进的重点。”王志国说。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副处长傅桂平指出,目前飞防药剂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管理政策不明确、登记要求未制定、试验准则未形成、试验单位无条件等问题;同时,未批先用,或随意混配,各种助剂多,未必安全有效。在保证安全、绿色、风险、效果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产品进行登记,政府和联盟应积极引导推进,同时企业主动尝试,通过经验累积,逐渐形成并完善飞防药剂登记的政策。
“无人机植保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拜耳作物科学愿和各方代表一起,共同探索‘安全用药、高效喷洒,合作共赢、助力农民’的发展道路。”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透露,近年来,我们对飞防这一新兴的植保作业方式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和持续跟踪,依托拜耳作物科学全球研发网络和开发经验,启动了专用助剂与产品的相关开发。我们与国内行业内多家领先公司开启了战略合作,启动了多个产品与作物在无人机飞防上的应用试验,建立了拜耳无人机植保试验操作标准与指南。
“飞防有传统作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业适应性广、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等,并且拥有一定的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薛新宇认为,对比美国和日本农业航空作业面积超过总耕地面积的50%,我国目前的比例还不足2%,发展空间巨大。河南省植保站副站长韩世平介绍说:“像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一些病虫害发生时间短,短期内若要控制住它的大发生、大蔓延,必须得高效的解决,组织应急的防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植保无人机高效的作业是不可或缺的。”
对此,农业部种植业司植保检疫处王建强调研员在论坛上表示,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多发、频发、重发的国家之一,年均病虫发生面积超70亿亩次,防治面积在80亿亩次以上。随着农药减量政策的推进,未来如何实现科学防控?如何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控作用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在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的基础上提升无人机施药等先进技术的创新,不失为达到农药减量、安全使用的手段之一。
“药效确实是植保无人机的最大挑战。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药效,还需要多方携手,从飞的手段回归防的目的,才能有效克服挑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农业部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袁会珠现场举例,与常规药剂相比,飞防专用制剂的要求更高。
针对飞防施药过程中安全用药问题如何解决,拜耳作物科学中国市场总监陈昕认为,飞防本质最终要注重药效、注重安全。拜耳在产品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始终注重科学安全使用。“随着《植保无人机药效与用药安全倡议书》的发布,拜耳作物科学和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愿与各界人士一起,共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共同培育‘安全用药、高效喷洒、助力农民、持续发展’的行业氛围,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