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曙正,陈琼,全培良,张萌,郭兰伟,张韶凯,孙喜斌
450008 郑州,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办公室
据估计,2012 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358.6 万例, 死亡218.7 万例,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1]。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严重,恶性肿瘤死因约占居民全死因的25%[2]。为了掌握河南省的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发展趋势,河南省不断发展肿瘤随访登记系统。自2009年初步建立以来,经过不断的完善,河南省癌症中心、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目前已在27个市县建立了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达2600万,基本形成了能反映河南省人群癌症流行病学信息的肿瘤监测随访网络系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资料,河南省癌症中心、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定期发布河南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数据。由于单年份数据往往存在随机波动,影响统计指标的稳定性,本文对河南省2010~2013年间的肿瘤登记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以期了解2010~2013年间相对稳定的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水平及分布状况,为肿瘤防治和研究提供数据。
收集、汇总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洛阳市、偃师县、鲁山县、林州市、鹤壁市、辉县市、济源市、禹州市、漯河市、三门峡市、虞城县、睢县、郸城县、沈丘县、西平县、内乡县和罗山县共计18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2010~2013年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各个登记地区人口数据由当地公安局提供,人口数为各年年中人口数。
发病资料和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分册第3版(ICD-O-3)编码,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价,评价依据为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ACR)对人群肿瘤登记原则和方法要求及相关质量评价方法[3~4],数据审核及评价软件使用数据库软件MS-Fox-Pro、MS-Excel、SAS以及IARC/IACR的IARCcrgTools软件,质量评价指标通常应用病理诊断比例(MV%)、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DCO%)、死亡/发病比(M/I)等主要指标,以评价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完整性、有效性和时效性[5-7]。本研究登记资料的质量评价指标中MV%为68.34%、M/I为0.65、DCO%为2.40 %、O&U%为0.49%,反映本资料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对2010~2013年数据进行合并整理及质量评价后进行分析,并按地级以上城市和县(县级市)划分城市和农村,分别计算地区别、性别、年龄别肿瘤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构成比、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以及前 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年龄标化率分别采用2000年中国人构成(中国人口年龄标化率)和Segi’s世界人口构成(世界人口年龄标化率)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和世标率[5-7]。
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42 957人(男性78 743人,女性64 214人),其中城市地区新发病例19 025人,农村地区新发病例123 932人。肿瘤死亡病例93 355人(男性55 973人,女性37 382人),其中城市地区死亡病例11 923人,农村地区死亡病例81 432人。4年总计人口57 869 361人(男性29 817 721人,女性28 051 640人),其中城市地区人口7 829 592人,农村地区人口50 039 769人。
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47.03/10万(男性264.08/10万,女性228.91/10万),中标率209.29/10万,世标率207.65/10万,累积率(0~74岁)为24.35%。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42.99/10万(男性253.61/10万,女性231.83/10万),中标率201.25/10万,世标率198.58/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247.67/10万(男性265.71/10万,女性228.45/10万),中标率210.83/10万,世标率209.39/10万。城市与农村相比,发病率、中标发病率、世标发病率、累积发病率均低于农村(表1)。
表1 2010~2013年河南省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a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China population, 2000)
b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Segi’s population)
恶性肿瘤总的发病率在0~39岁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开始上升趋势显著。在河南省城市和农村地区年龄组发病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在85+年龄组和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水平(图1)。
图1 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
在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的第1位,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9.07%;男性发病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80.81%;女性发病前5位的分别是: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肝癌,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62.54%。在城市地区,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其次为胃癌、肝癌、食管癌和乳腺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2.30%;城市地区男性发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4.89%;乳腺癌是城市女性中恶性肿瘤发病最高的癌种,其次分别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和子宫颈癌,前5为主要癌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7.73%。在河南省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也是肺癌,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前5位主要癌种约占农村地区全部恶性肿瘤的70.10%;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1位,接下来高发癌种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前5位主要癌种约占农村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81.69%;乳腺癌位居农村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其次为食管癌、肺癌、胃癌和肝癌,前5位主要癌种约占农村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63.45%(表2)。
表2 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续下表)
(接上表)
全省部位发病率(1/105)构成(%)标化率(1/105)城市部位发病率(1/105)构成(%)标化率(1/105)农村部位发病率(1/105)构成(%)标化率(1/105)胰腺癌3.831.453.41前列腺癌5.142.024.77胰腺癌3.631.373.24胆囊癌2.711.022.44胰腺癌5.092.014.54骨癌2.661.002.49女性乳腺癌35.4515.4830.31乳腺癌43.6318.8235.32乳腺癌34.1614.9529.51肺癌31.5513.7824.71肺癌33.5014.4525.79食管癌33.1914.5325.93食管癌31.4213.7324.45食管癌20.178.7015.57肺癌31.2513.6824.56胃癌26.6811.6520.95胃癌18.317.9014.22胃癌27.9912.2522.09肝癌18.107.9014.26子宫颈癌18.237.8615.17肝癌18.378.0414.53子宫颈癌15.676.8513.57结直肠癌17.447.5213.52子宫颈癌15.276.6913.31结直肠癌15.056.5712.09肝癌16.377.0612.72结直肠癌14.676.4211.89子宫体癌7.123.116.06子宫体癌10.424.508.55子宫体癌6.602.895.65卵巢癌6.302.755.42卵巢癌7.543.256.23脑癌6.252.745.37脑癌6.092.665.20甲状腺癌5.792.505.04卵巢癌6.112.675.29
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1.32/10万(男性187.72/10万,女性133.26/10万),中标率133.88 /10万,世标率133.85/10万,累积率(0~74岁)为15.31%,详见表3。城市与农村相比,死亡率低于农村:在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2.28/10万(男性177.48/10万,女性125.81/10万),中标率125.19/10万,世标率125.18/10万;在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162.73/10万(男性189.31 /10万,女性134.43/10万),中标率135.48/10万,世标率135.52/10万。
表3 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主要死亡指标
a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China population, 2000)
b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Segi’s population)
恶性肿瘤整体死亡率在40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死亡率稳步上升。城市和农村地区年龄组死亡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85+年龄组达到最高水平(图2)。
图2 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
在各恶性肿瘤中,肺癌位居肿瘤死亡第1位,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前5位高死亡癌种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7.82%;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是男性人群中高死亡癌种,共约占恶性肿瘤死亡的84.89%;女性人群中,前5位高死亡癌种依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0.64%。在河南省城市地区,高发癌种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1.53%,其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78.93%,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占城市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65.09%;在河南省农村地区,死亡前5位的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共约占农村地区全部恶性肿瘤的78.75%,其中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共约占,约占农村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85.77%,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共约占农村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71.46%(表4)。
表4 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47.03/10万,中标率为209.29/10万,河南省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191.89/10万)[1]。通过比较河南省死因监测点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发现近年来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8]。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快速增加,河南省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与全国趋势基本一致。
河南省的肿瘤发病顺位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与全国的癌症发病顺位存在差异[1]。上消化道癌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胃癌和食管癌的中标率分别是全国的1.5倍和2.2倍,同时食管癌在河南省居第3位而在全国位列第5位。河南省的肺癌、肝癌和子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乳腺癌发病率与全国相似,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9-11]。以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乳腺癌在河南省的疾病负担较重,这些肿瘤应该作为肿瘤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工作重点。对比城市和农村地区肿瘤发病数据发现,城市地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和白血病比农村地区发病高,而农村地区胃癌、食管癌和肝癌比城市地区发病高,这可能体现了城市农村地区生活人群的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的不同。
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1.89/10万)[1],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顺位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与发病顺位相比,除了结直肠癌,其它均一致。与全国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相比,河南省胃癌和食管癌死亡顺位靠前,同时标化死亡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城市和农村地区肿瘤死亡数据发现,乳腺癌死亡率城乡间基本一致,而乳腺癌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这与全国数据一致,反映了城市农村地区间因诊治水平不同导致乳腺癌患者生存差异的结果[12-14]。
河南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城乡地区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谱相似,但仍各有特点[8]。无论发病还是死亡,上消化道癌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有较大的地域特征[11,15-17],河南省应在现有的恶性肿瘤早诊早治的基础上[18-19],通过对已有肿瘤登记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有重点地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地区,集中资源制订有效的防治策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声明:本文第一作者对于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出现的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利益冲突:本文全部作者均认同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学术不端:本文在初审、返修及出版前均通过中国知网(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经同行专家双盲外审,达到刊发要求。
[1] 陈万青.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6, 1(25):1-8.
[2] 底秀娟. 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8(25):903-904.
[3] Parkin DM, Bray F. Evaluation of data quality in the cancer registr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part ii. Completeness[J]. Eur J Cancer, 2009, 45(5):756-764.
[4] Bray F, Parkin DM. Evaluation of data quality in the cancer registr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Part i: Comparability, validity and timeliness[J]. Eur J Cancer, 2009, 45(5):747.
[5] 张韶凯, 刘曙正, 全培良,等. 2011年河南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24(1):1-8.
[6] 陈万青, 张思维, 郑荣寿,等. 中国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3, 22(1):2-12.
[7] 陈万青, 张思维, 曾红梅,等. 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J]. 中国肿瘤, 2014, 23(1):1-10.
[8] 曹小琴, 刘曙正, 陈琼,等. 2013年河南省癌症发病与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 2017, 44(18):923-930.
[9] 戴丹,查震球,贾尚春,等.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7,26(8):581-587.
[10]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115-32.
[11] 朱松林,廖先珍,许可葵,等.2012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7,26(1):25-32.
[12] Anand S, Fan VY, Zhang J, et al. China's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Quantity, quality, and distribution[J]. Lancet, 2008, 372(9651):1774.
[13] Fan L, Strasser-Weippl K, Li JJ, et al. Breast cancer in China[J]. Lancet Oncology, 2014, 15(7):e279.
[14] Zeng H, Zheng R, Guo Y, et al.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2003-200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Int J Cancer, 2015, 136(8):1921.
[15] Shibuya K, Mathers CD, Boschipinto C,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f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by site[J]. Bmc Cancer, 2016, 2(1):37.
[16] 焦亮,梁小冬.2010-2012年珠海市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6):406-409.
[17] 刘鹏, 杜秀婷, 韦海林,等. 中国与美国恶性肿瘤的现状比较及差异分析[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7,30(4):299-304.
[18] 张萌, 李鑫, 张韶凯,等. 河南省12个市、县食管癌筛查效果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5, 49(10):879-882.
[19] 张萌, 李鑫, 张韶凯,等. 河南省农村胃癌筛查效果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16, 38(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