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燕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 530007)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到极其重要的地位。2017年6月,广西出台《关于加快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2020年全区500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5万元以上”的工作目标。本文以对广西上林县调研材料为基础,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治理路径进行探究。
上林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共有131个村委会,16个社区,1280个自然庄,2594个村民小组。2016年底有贫困村6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6243户、贫困人口63258人,贫困发生率18.95%。在全县131个村中,2017年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 80个,占61.07%,其中,收入2万元以下的村21个,2万至5万元的村40个,5万元以上的村19个,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51个,占38.93%。其中,贫困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覆盖全县65个贫困村,全县65贫困村都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村村有集体经济”的目标,2016、2017年的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了2万元以上。
表1 上林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统计表
该模式做法是在财政资金的扶持下,引进的龙头企业出资大部分建立项目基地,贫困户以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分红以及参与务工,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分红发展集体经济。如岜独村集体利用好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400万元参与经营,琦润公司以蛋鸡养殖基地的厂房和设备及个人固定资产做担保抵押。前3年,由琦润公司按每年400万元的8%,即32万元支付给村集体作为集体经济收入。第4至第10年,由琦润限公司每年按400万元的16%,即64万元支付村集体,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综合前10年效益计算,村集体可获得经济收入544万元,村集体资金得以有效保值增值。
近几年来上林县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结合各村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加快成立了甘蔗、养猪、桑蚕等110多家各种种养专业合作社,扩大食用菌种植、山水牛养殖、柑果种植等合作社生产经营规模,该县通过努力推进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在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主体带动下,发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澄泰乡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是由大学生苏达谋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800多亩,发展种植沃柑、养殖山水牛、高值鱼等多项业务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该合作社以贫困户和村委入股为主,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种植沃柑、养殖山水牛、高值鱼。全村55户贫困户每户以2000元为入股,每年所获得利润,每户每年可得到2500元的分红,其余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上林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县内拥有大明山、大龙湖、金莲湖、云里湖、三里·洋渡、唐代“壮都”智城遗址、“岭南状元村”不孤村等景区景点,是“中国长寿之乡”,全国首批262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广西首批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单位。利用这些优势,上林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互促,助力农民增收,同时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如大丰镇下水源庄位于大明山的东麓,距离上林县城8公里。下水源庄气候宜人,河涧清澈,素有避暑山庄的美誉。近年来,该村的旅游经济越来越红火,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该村趁势而上,计划在新建500平方米楼房,を用于建设“农家乐”。同时,该村也在通过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吸引企业投资等方式,完善机动船、豪华游船等交通游览设施,扩建道路、停车场,改造游览道路,提升游览品质,扩大接待能力上。随着下水源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下水源庄特有的八角、茶叶等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村民的收入增长很快。上林县以建设“三湖一寨一江一园”重大旅游项目为契机,创新旅游扶贫“四扶一共享”模式(扶建房、扶就业、扶创业、扶养老,共享收益),实现了“五个华丽转变”:一是家园变公园,土地补偿有收入;二是村民变股民,土地入股有收入;三是民房变客房,资产性经营有收入;上山变上班,务工有收入;五是忧老变养老,养老保险有收入。群众脱贫致富了,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林县抓住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契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该县投资8.7亿元,引进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建设1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投入发电后与南方电网公司并网,以一度电0.41元的价格出让给南方电网公司,再加上财政补贴的每度电0.42元,能收入0.83元每度电,初步的经济效益在光伏发电项目得到了体现,以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发电来增加本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的目标。
上林县充分利用该项县丰富的水利资源、山地资源等优势,把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没有把面积比较大的集体水库、山林等承包给农民,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实行以集体经济的形式发包给企业或个体老板来经营,签订承包合同,收取承包金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如西燕镇上亿立方的大龙洞水库、上千亩水面的东敢水库、大明山脚下一系列的集体山林,形成农村集体经济典型基地。
如龙母湖旅游风情小镇项目按每人口5平方米的标准给村集体建设创业基地和旅游商铺,由村集体所有,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共同收益分红。据预计,整个龙母湖风情小镇建成后,搬迁户每年获得的旅游商铺出租收入约为296.08万元、创业基地出租收入约为51万元、标准餐厅出租收入约为75万元。
以上六种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中,“公司+村集体+农户”和“村委+合作社”合作经营模式、光伏发电模式偏重于借助外力,村委利用上级财政拨付资金入股经济实体,—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经营管理由公司或合作社主导。这类方式村委不用投入过多精力,享有企业固定分红,但是在财务监管上村委力量比较薄弱,对企业的约束比较弱,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而集体预留地发包模式和集体资产租赁模式需要村委千部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村委可以掌控资金。从这些村集体发展的模式发现,经营性的集体经济较少,资源性的集体经济较多。
上林县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在推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村庄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该县的农村集体发展还存在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当前大多数的农村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对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不上心的,更注重个人收益,参与管理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而村干部作为管理村集体的中坚力量,也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缺少胆识和魄力,缺乏长远考虑,多数只顾眼前利益,认为集体经济管理难度大、难以担任责任,做事情畏手畏脚。。有的村干部甚至认为土地已经承包到户,村里没有集体资产,是个“空壳”村,不利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2017年上林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80个,占61.07%,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有 51个,占38.93%;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2万元以下的有21个,占16%,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有40个村,占了30%了。可见,全县村集体收入结构单一,发展规模小,原因是大多数村是靠上级补助资金开展工作,村集体发展没有经营性资产,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而村集体资源又单一匮乏,只有一些集体林地和水库,村集体收入也只能从这些集体林地和水库的种植、养殖开发中获得一些间歇性收入,收入也较低。所以全县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
另外由于乡村基础设施差、山区交通不便、市场信息闭塞等原因,种植、养殖等产业虽有一定规模,但农产品销售是个难题,经常出现滞销、亏本等问题,从而打击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产业发展,甚至产生恶性循环。同时农业项目投入大、回报期长,诸多因素导致农村集体经济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农村合作社是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依托专业合作社发来展村集体经济是明智的选择。但运行过程中,发现农村合作社也存在不足:一是业务单一,都是种植,养殖合作社。没有成立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导致不能获得农产品的附加值[2]。二是缺乏市场敏感度,对市场预判不准确。如养殖专业合作社,没有对市场需求、需求量多少进行调研预判,就盲目发动村民养殖,结果很容易导致家禽销售价格低,甚至滞销,扶贫鸡、黑山羊都遭遇过这个瓶颈。三是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对怎么种,怎么养没有统一的标准,质量检测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需要大批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是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发挥领头雁作用。要把一批责任心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如本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等)充实到村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班子队伍,提高村级组织引领村集体发展的水平。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村委要建立激励机制,如村“两委”班子应把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中,奖励为集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村“两委”班子及主要领导。二是吸引见过世面、脑子灵、有眼光的青年返乡创业,用他们的先进理念,引导和带动群众致富强村,发挥经济能人带动作用,如苏达谋是土生土长的上林人,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东创办自己的公司。2016年1月,他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九江河清)培训基地第一期培训后,决定返乡创业,成立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发展种植沃柑、养殖山水牛、高值鱼。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在村村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从根本上缩小,就会逐步调动村民回乡创业、抱团发展的热情,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回流。
集体经济组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创新性的结合当地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发展策略,避免收入来源单一。上林县已形成食用菌种植、鱼虾产业、山水牛养殖、柑果种植四大产业。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充分调控引导,建立健全特色种养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体系,同时集聚产业,实施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强山水牛产业,做大鱼虾产业,做优食用菌产业,做精柑果产业,通过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的发展;对拥有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的村镇(如大明山、大龙湖、金莲湖、云里湖、三里·洋渡、唐代“壮都”智城遗址、“岭南状元村”不孤村等景区景点)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农家乐、生态观光农业等集体经济形式,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养老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首先农村合作社可以拓展业务范围,不局限于种、养,还可以搞深加工,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的道路,降低成本与风险,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二合作社应该统一制定统一的种养标准,形成“水稻规模化、蔬菜设施化、水产标准化、营销现代化”的现代农业,产品可以让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赢得市场消费者的信任。其三合作社成立时就应该把市场问题放在首位来考虑,要借助外力,拓展、挖掘市场,在成立初期,合作社可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取得成功。如岜独村积极引入广西上林县琦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蛋鸡养殖,合作社借助外力,与销售公司签订合作,蛋鸡不愁销路。
市场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首先地方政府要积极搭建市场网络平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农产品谋出路。各乡镇涉农部门应该做好发展本地产业的产能预判,优化产业布局,向各村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积极发展新品种,利用新工艺,力争做到“一村一品”。每个村发展产业的核心就是以产品为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农产品就不会滞销、亏本,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在探索中,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但在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日益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地大力扶持的大环境下,上林县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和环境,积极促进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生活保障,实现农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