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自由贸易港的意义与策略

2018-03-15 06:57陈东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1期
关键词:试验区全球化经济

◎陈东 邢

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是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关卡之外的港口区,此区域内允许境外货物、资金和船只等交通运输工具自由往来,便于境外货物的进出、装卸、分选加工、重新包装、储存与过境中转,以及专门进口原材料进行外贸加工再出口等,享有免征全部或大部分关税等优惠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就已提出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建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主动顺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格局、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重要方法,必将对今后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战略意义

1.平抑“逆全球化”波动,体现大国担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过九年多的调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全球多边机制不振、各类区域性的贸易投资协定碎片化,美欧的移民政策、投资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等朝着去全球化方向发展,“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5年10月中旬至2016年5月中旬,二十国集团经济体新增加实施145项贸易限制措施,月均近21项,同比大幅提升。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逆全球化”趋势并不是否定全球化的优点,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模式,贸易便利化、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和产能合作等措施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所提到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正在进入西方收缩全球化步伐的调整时期,这也是经济全球化模式的转变时期,当代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将逐渐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主要动力。建设自由贸易港,不仅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平抑经济“逆全球化”波动,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发展和强劲复苏的需要,更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期待,是大国的责任担当。

2.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准公共产品的需要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融入世界的程度越来越深,创建自贸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确立全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同时,也向世界推出了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制度设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以及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我国须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重塑,以良好的制度设计推动经济的新一轮对外开放,通过全球化配置优质产能、提供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设计以及相关国际协调力和动员力的提升,不断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创经济开放与发展的红利。因此,当前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能帮助我国先行试验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积累新形势下参与双边、多边及区域合作的经验,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规则谈判提供参考,从而为我国参与新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3.打造新时代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

在全球贸易越来越集中到争夺价值链核心环节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不断提升在贸易分工中的获益程度。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需要进一步利用开放的手段促进发展,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解决利用外资增速趋缓、进出口额增长放慢等问题。自由贸易港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较高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在更高层面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人才流的自由高效流动,将更加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经验,加速提升发展质量,有利于构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内品牌“走出去”竞争力,同时通过引入国际品牌,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逐渐成为全球对外开放和贸易枢纽中心,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4.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升级的过程。从2013年在上海成立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形成“1+3+7” 的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高度。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在进行改革先行先试中为推动我国整体改革、建设全面开放型经济积累了全面的经验,具备向更深层次开放发展的基础。作为自贸试验区的升级版,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将实现港区内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促进我国一批重点港口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枢纽大港。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是在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基础上的创新与突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从全球视角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的重大探索。

建设策略

以国际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标准裁量,目前我国层级最高的经济区是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虽然从规模来看,有些地区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如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五大港口中国大陆独占三个:上海、深圳、宁波-舟山,但在货物贸易便利程度、人员流通自由度和金融发达水平三个方面同国际上成功的自由贸易港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须改革创新。

1.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自由贸易港是当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风险测试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改革试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先行区,这决定了它既是“特区”,又是“试验区”。因此,政府在管理体制机制规范上可在国家授权范围内,进一步与国际通用方式接轨,在保证风险可控制、安全有保障的条件下,增强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加快职能转变,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要把“放手”作为最大的“抓手”,探索实现一线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区内免证免审等制度,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区域内各项管制措施。要把“放心”作为最大的“信心”。采用合格假定、非侵入式监控等理念,引入市场机制,实施第三方采信乃至多方采信,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干扰。要以“精准布控”替代“全面防控”。在“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监管模型下,进一步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风险管理制度,注重国内相关部门和国际港口间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精准风险布控体系。

■ 香漫玉莲 彭颖/摄

2.加强部门服务协同整合

上海自贸区等11家自贸区已为我国自由贸易港的创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海关、物流、检验检疫、边防和海事等口岸管理部门和查验单位,以及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协同服务上,仍然需要磨合。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以服务和推动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水平提高作为出发点,加快整合力度,不断创新功能,打造高效便捷、科学监管、安全规范、资源共享和步伐整齐的服务型部门,持续优化服务环境,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和精准。要以业务平台为基础加速部门功能整合。如建设港口运输与物流平台、国际物流服务平台、航运服务与交易平台、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江海陆联运网络平台以及口岸通关一体化平台等,在这些平台上进一步整合各部门的功能。部门协同整合还需要适应港区功能不断拓展的需要,在保税加工、保税仓储、货物中转、商品展示、离岸金融和商务服务等综合功能拓展过程中实施动态调整。

3.加强对人才和金融流动便利性升级

金融改革的困难,主要是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制造业的特区,其工业产值受区域的大小限制,不可能对一个较大范围造成无限冲击。可是一个金融特区,其存款却可以是天文数字,不受区域大小限制。因此,自由贸易港在金融便利性改革上要注重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确定负面清单和重点监管对象,精准高效地守住底线,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在人才自由流动上,可大胆创新,对于自由港内企业聘用的外籍人才,可以发放中国绿卡为目标,对在港内企业工作的外地人才在当地落户提供进一步的优惠措施。

4.加大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力度

不同的自由贸易港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香港、新加坡的整体型自由贸易港,德国汉堡、韩国釜山自由贸易港区,阿联酋迪拜工贸结合型自贸区以及荷兰鹿特丹港物流型自贸区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复制。如香港自由贸易港建设得益于其自由港经济政策体系,该体系包括完全不干预政策、直接干预政策及临时性干预政策等部分,有效保障了区域内贸易自由、金融自由、人员进出自由、投资自由以及企业经营自由,这就需要我们在政策创新上要注重体系建设。又如新加坡自由贸易港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新加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位居全球第二。先进的基础设施使得新加坡港能够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许多国际物流公司也因此在新加坡港设立全球或地区总部。我国的自由港建设也要注重与相关国家合作推动码头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吸引外资企业设立办事机构、开展大型国际合作论坛,推动铁海联运、铁路联运、江海联运等深度合作。总之,我国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应充分借鉴全球已有经验,苦练内功,由沿海、沿江向内地依次推进。

猜你喜欢
试验区全球化经济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Physicians’ perspective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ediatric routine care: a survey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