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之意在《天下第一楼》中的作用

2018-03-14 08:36苏雅文
北方文学 2018年3期

苏雅文

摘要:本文以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对《天下第一楼》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阐释。论文力求分析作品中言外之意的体现手段,并阐述作品言外之意运用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言外之意;语用价值

一、引言

在日常交际中,有时由于人们觉得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显得不合时宜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曲折、迂回或隐蔽的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避免语言直露带来的不便,这时就运用“言外之意”①。本文从认知语用学②的角度切入,运用语用关联理论对《天下第一楼》言外之意进行赏析。

二、关联理论概念分析

关联理论是由法国学者斯珀伯(Sperber)和英国学者威尔逊(Wilson)所创立的。③

第一,言语交际。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提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④即言外之意。他们还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种认知——推理——互明的过程,交际双方能达到默契的配合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

第二,语用推理。在明示——推理过程中,对话语理解其重要作用的是由受话者的一系列假设所构成的认知语境,所谓的认知语境是认识主体所能感知到的或者推断出来的各种事实。⑤认知语境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逻辑信息。⑥为使交际成功,“互明”是关键,“互明”是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者假设在心理上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

第三,关联性。关联性是制约演绎推理的原则,而语境效果是衡量關联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二者成正比,即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然而语境效果不是衡量关联性的唯一因素,还需要在心理上付出一定努力。在同等条件下,付出努力越多,关联性就弱;反之付出努力越少,关联性就强,证明取得的语境效果大。

三、《天下第一楼》言外之意体现的手段

(一)通过短语体现的言外之意

案例一:

常 贵 都知道克五会吃,其实会吃的是跟在他后边的那位修二爷。原先他傍克老太爷,而今又傍克五爷,是个专门会吃的主儿。有一回,克老爷子去便宜坊吃鸭子,嫌擦嘴的手巾把儿硬,这位修二爷脑子快,想起来发面饼了,从那儿以后,咱们烧鸭子饭庄都得预备六瓣荷叶饼供主顾们擦嘴用。

王子西 他是旗人?

常 贵 浙江金华人,专门出火腿的地方。他说金华火腿所以好吃,是因为每做壹批火腿的时候,中间壹定要夹杂壹只狗腿。

王子西 听着都邪性!

常 贵 他说,做什麽菜都有这个道理,这叫狗腿。

案例一分析:这是第一幕常贵和王子西在议论修鼎新的情节。发话者常贵的明示信息是修鼎新这一人物的角色是专门陪主子吃的高级奴仆,擅长拍马屁。受话人王子西开始将刚才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推理,但由于对修鼎新这个人物不太了解,于是他提出疑问“他是旗人?”,发话者常贵继续举出例子发出明示信息,描述修鼎新说“每做壹批火腿的时候,中间壹定要夹杂壹只狗腿。”此时受话者王子西凭借认知语境中的词汇信息和百科信息,根据一般常识和经验信息能够推理出“狗腿”这个词汇不单纯指食物,而是有它的言外之意,所以他的回答是:“听着都邪性!”当发话者常贵再进一步明示“狗腿”的意思,“做什麽菜都有这个道理,这叫狗腿。”此时受话者根据逻辑信息推理便可得知,“狗腿”的言外之意是指暗讽修鼎新善于阿谀奉承特点。受话人王子西之所以能够明白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由于他能够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

(二)通过段落体现的言外之意

案例二:

卢孟实 (兴奋起来)快拿笔来。

玉雏儿 (忙去柜上取纸笔)

卢孟实 (突然又沮丧起来)我这麽上劲儿干什麽,有那俩“搅屎棍”,什麽也干不成。

玉雏儿 真是属风筝的,壹会高,壹会低。

卢孟实 线儿在人家手里攥着,高低由不得我。

玉雏儿 要是我就把线儿铰了!

卢孟实 铰了?

玉雏儿 不当大掌柜的,壹辈子还是听人家使唤。

案例二分析:这是第二幕卢孟实和玉雏儿的一段对话。两人每一句话都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但两人却能够做到“互明”,说明这两人的认知环境很大。斯珀伯和威尔逊提出:“在同等条件下,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⑦而努力与关联性则成反比。如文中卢孟实口中提到两根“搅屎棍”,玉雏儿准确理解发话着的言外之意,明白他暗指唐家两兄弟。卢孟实也顺着她的话往下说,“线儿在人家手里攥着,高低由不得我。”这句话所暗含的言外之意是虽然整个店都是在他自己掌管经营,但店的实权还在于老掌柜两个儿子手上。玉雏儿与卢孟实的“互明”达到一个高度,二人说话时无需付出太多努力,对方便可理解话语含义,说明话语具有最大的关联性,因而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两人彼此心神意领,于是最后玉雏儿提议把“线铰了”的话外之意是夺回福聚德的实权,不再受控于两个有名无实的老掌柜的儿子。两人的言外之意表达都获得实现。

四、《天下第一楼》言外之意的语用价值

(一)突出人物性格

《天下第一楼》的诸多对话都含有颇多的言外之意,而这些言外之意超越了普通的功能性,除了具有情节倾诉性,有时还能够突显人物的性格,进一步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案例三:

常 贵 几位爷儿过年好!吃饭请上楼吧。

某 甲 (打量着店堂又盯住玉雏儿)早听说妳们这儿有个叫什麽“雏儿”的,有手堂子莱的绝活。

常 贵 (接)我们竈头叫李小辫,最拿手“三不沾”,不沾筷子,不沾牙、不沾——

某 乙 (打断)大爷专门为堂子菜来的,有没有快说,少废话!

常 贵 (发现来人衣襟下有枪,示意玉雏下)爷儿们别急,我——

某 乙 (推开常)妳躲开!

玉雏儿 别忙,我就是玉雏儿。

某 甲 (凑近)久闻大名了,在胭脂巷不出金子见不着您的面,今天伺候伺候我们爷儿们吧。

玉雏儿 (不紧不慢地)那是应当的,几位,想吃什麽?

某 乙 (怔了壹下)妳会做什麽?

玉雏儿 玉雏儿生在苏州乡下,会做的都是些乡间小菜。几位听我报几样:珠联璧合、富贵有余、连生贵子、百年好合、蓝田种玉、好事发财、雪里藏珍、合浦还珠、春苗飞絮、金玉满堂,不知几位是喜酌、梅酌、会亲酌呢,还是寿酌、羌酌、进学酌?

几个人听傻了。

某 乙 (假充内行)什麽酌不酌的,哥儿几个就是图个热闹,来个“金玉满堂”。

其余的人随着附和。

某 甲 (留个心眼)咱们吃过见过,四大堂、八大楼都会过,妳先说说什麽叫“金玉满堂”?

玉雏儿(不懂不忙,慢启朱唇)经霜乳唾好燕窝二两,用天泉水发好,银针挑去黑丝,加嫩鸡汤,好火腿,玉柱蘑菇烂煨成玉色;吕宋青鲨翅,不用下鳞,只取上半原根,用肘子、鸡汤、鲜笋、冰糖炖两天,煨成金色;小刺参滚内汤泡三次,鸡汁、肉汁,虾子汁烧成枣红色;再加三钱“西施舌”,七个乌鱼蛋,十枚银杏,配上笋尖丝,鲫鱼肚、香菌、木耳、野鸡片,烧几个滚儿,勾琉璃欠儿,下明油,倒挂出锅,盛在金托金盏四爪金龙钵里,叫做“金玉满堂”。

某 乙 (不由吐出壹口气)我的妈哟,这得多少钱壹钵呀?

玉雏儿 不多,有二两金子足够了。

某 甲 这菜也就给皇上吃吧。

玉雏儿 皇上倒怕没有几位爷的口福。(抖开壹个极标致的围裙,就要下厨)

某 甲 (知道这个玉雏儿不好对付)我们几个今天不想吃金呀玉的,想试试妳家常的手艺。

玉雏儿 好啊,壹会我调壹碗醋椒鸭丝汤,给几位醒酒好不好?常贵,请几位上楼吧。

几个男人上楼。玉雏儿拉住常贵。

玉雏儿 我看这几个来者不善,您小心点。

案例三分析:

玉雏儿这一人物在剧中的形象是个聪慧大方,善于化解问题的妓女。首先她说自己从小生在苏州乡下,会做的都是些乡间小菜,言外之意也就是暗示这些人不要提出一些她做不到的非分要求,也体现出她已退为进的智慧。反之她列出的菜单都是一些非凡不寻常的菜,并对他们说:“不多,有二两金子足够了。皇上倒怕没有几位爷的口福”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暗示这些人她亲自下厨做的菜价格不菲,不是粗鄙之人消费得起的,但又说皇上也没有他们的口福,让这些闹事客人既感受到自己的自不量力,明知被嘲讽后无力还击。但聪明的玉雏儿马上找台阶让这些人下,她的目的就是摆平风波,同时达到不被欺负侮辱的效果。与这些恶人几个回合的较量下来,玉雏儿聪慧沉稳的性格,艺术的处事应变能力跃然纸上。

(二)推动戏剧高潮

戏剧冲突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集中、强化反应。⑧戏剧在一个个矛盾冲突之中走向高潮,而戏剧对话的言外之意在戏剧冲突的开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推动戏剧达到高潮。

案例四:

唐茂昌 卢掌柜,你打算怎麽打发常贵?

卢孟实 有病给治,人死好好发送。

唐茂盛 你对伙计倒不错,可用的都是我们的钱。

卢孟实 我当掌柜的,不在伙计们身上打主意。

唐茂盛 那你就在我们身上打主意?

卢孟实 (不示弱)这话什麽意思?

唐茂盛 福聚德日进百金,这麽多钱都到哪儿去了?别以为我们不知道!

唐茂昌 先父临终没把买卖交给我们弟兄,而托付给了妳,你可得对得起他老人家。

卢孟实 盧孟实问心无愧。

案例四分析:这是堂头常贵中风后,卢孟实和唐茂昌的一段对话。常贵中风后,卢孟实主张先救人要紧,而唐茂昌第一反应是责怪卢孟实治病救人用了他们的钱。卢孟实的回答是:“我当掌柜的,不在伙计们身上打主意。”这里的“打主意”言外之意是他经营福聚德,从不贪一分一毫,对伙计们也都公公正正。而唐茂昌的回答:“那你就在我们身上打主意?”这个“打主意”暗指卢孟实掌管福聚德,所有的钱、账、买卖也一概不许他们过问,认定卢孟实背地里“吃了”福聚德不少钱。两个“打主意”的言外之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俩兄弟其实是想要找卢孟实的茬儿,然后把福聚德收回来,逼卢孟实交出经营大权。到这里为止,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尖锐,推动了戏剧达到高潮。

(三)升华戏剧主题

案例五:

玉雏儿 孟实说,他这辈子该干的都干了,就差门口这副对子,临走打好了,请给挂上。

唐茂昌 (看)“好壹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

脚夫们把对联挂好。

修鼎新 (心领神知)“好壹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差个横批:“没有不散的宴席。”

唐茂昌 (感到有点不大对劲儿,刚要说什麽)

案例五分析:玉雏儿转述卢孟实的话:“他这辈子该干的都干了,就差门口这副对子。”言外之意是他作为福聚德的掌柜,几年来苦心经营,不存私心,鞠躬尽瘁,问心无愧。留下的对联:“好壹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的言外之意其实涵盖了整部戏剧的故事主旨,精明实干的卢孟实让入不敷出、势如累卵的福聚德东山再起,然而却在最后含冤离去。而修鼎新所说的横批“没有不散的宴席”继续推动戏剧的发展。使得整部戏剧笼罩着悲剧伤感无奈的情绪。卢孟实的勤劳实干与聪明才智,以及在伙计受难生病时挺身而出的义气深重的形象早已深得观众的心,同时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也遭到了批判和控诉。戏剧最后这段充满言外之意的对话很好的升华了戏剧的主题。

五、总结

本文着重分析了《天下第一楼》中的言外之意的体现手段和语用价值及效果,将语用学知识应用与文学作品分析,力求了解发话着的真实交际意图,从而好地了解语言的力量,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领略作家运用言外之意达到的良好效果以及精妙之处。

注释:

①朱全红:<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语用学分析>,《哲学与人文科学》,2011年版,第S1期,页1。

本文所研究的言外之意是指:语言交际过程中,对需要依赖特殊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话语含义。

②徐盛桓:<认知语用学研究纲论>,《外语教学》,2007年版,第3期,页1。

认知语用学是语用学在学科自身发展过程中参照认知科学的目标、理论、方法进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学科,是语用学的分支。它是以语言的运用作为具体研究内容来研究人们的认知过程、认知特点、认知规律。

③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itian and cogni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维尔出版社,2001版。

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在批判地吸收格赖斯(Grice)合作原则、福多尔(Fodor)认知理论、齐夫(Zipf)行为科学理论等众多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于1986年合作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

④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itian and cogni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维尔出版社,2001版,也F25。

⑤朱全红:<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语用学分析>,《哲学与人文科学》,2011年版,第S1期,页5。

⑥词汇信息是指词汇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些词汇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百科信息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一般常识和经验信息。逻辑信息是指通过连接词或者其他的能够表示出逻辑关系的语言手段而得到的信息。

⑦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itian and cogni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维尔出版社,2001版,也F27。

⑧朱全红:<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语用学分析>,《哲学与人文科学》,2011年版,第S1期,页40。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語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itian and cogn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维尔出版社,2001.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袁梅.论言外之意的特征[J].唐都学刊,2004,(06):137-139.

[8]张杰.《雷雨》意在言外的语言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07).

[9]金燕芬.言外之意的语言逻辑分析[N].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06).

[10]朱全红.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语用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9.

(作者单位: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