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无形的围城

2018-03-14 22:15赵新婷
北方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围城钱钟书赏析

赵新婷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品,这本书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中最具有独特魅力的小说。《围城》为我们展现出各种不同的人物与其精神世界,而本书营造的悲剧色彩也深深的吸引文人墨客去一探究竟。本文就将对钱钟书的《围城》进行赏析。

关键词:围城;赏析;钱钟书

《围城》最早在1947年出版,它被誉为“新儒林外史”,该本书中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主线,而更像是作者记录琐碎经历的一种方式。故事总体被分为三大块,即主人公方鸿渐留学与恋爱经历、方鸿渐到三所大学的任教经历以及方鸿渐成婚后到报社工作的经历。

一、语言方面的欣赏

(一)语气幽默

《围城》虽然被称为一本悲情著作,但细节处也不泛诙谐幽默。例如,钱钟书利用水果来形容女人青春饱满的脸蛋,既生动又有趣,虽然初读起来有些违和,但细细品味后又发现别有一番风味,想要再找其他的字眼去替换,却没有了如此好的效果。再比如,书中描写鲍小姐时,钱钟书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例如用“熟食铺子”、“局部的真理”描绘出鲍小姐大胆开放的行事作风,“熟食铺子”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而“局部的真理”更像是文人评价世俗的方式,这些词语生动的描绘出了鲍小姐即时行乐、自由放荡、不守妇道的女性形象,但不得不说她极具有女性独特的魅力,让人在品读的过程中忍俊不禁,而词语运用的也是妙趣横生。

(二)经典语言的运用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到经典语言时,往往会抱着严肃的态度,写出的文字或慷慨激昂,或忠肝义胆。但在钱钟书的文字中,我们却看不到这样的情绪,书中每每描写到经典语言时,总会给人一种平静感,甚至会带有一定的反讽色彩,让人体会到真实的幽默。例如,在写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名言时,钱钟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来解释这句话,他认为,女人没有容貌才称得上有道德,因此漂亮的女人不比丑女人有品德、有節操。虽然他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但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现象,给人强烈的真实感,书中经过修改的名言,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让人觉得荒唐的同时,却又不得不认同[1]。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

围城这本书中,运用到最多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例如,书中有一处描写苏小姐的心理活动,将苏小姐的年龄比喻成衣服,生动的展现出女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字里行间中有对红颜老去的惋惜,也有苏小姐对爱情的渴望;再比如,钱先生利用文件包代指饿肚子的方鸿渐,正贴合了方鸿渐当时的工作背景,同时也体现出了方鸿渐生活的落魄。除这些外,全书中还有多达600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带给人轻松诙谐的感受。

二、作品结构上的欣赏

(一)对于围城悲剧性的解读

“围城”一词,给人一种封闭的感觉,这本书的名字很好的诠释了整本书的内容,受到时代、思想等各个方面的限制,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膜,而围城就是象征着这种心灵上的疏离,人们长期处于这种生存危机中,无所适从,也渐渐将心封闭起来,变得冷漠。可以说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生都是失败的,受到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他在回国后的所有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了,面对社会的荒唐,他学不会适应,即使处于如此动荡的局势中,他也仍未从梦中惊醒,最终酿成了悲剧。

围城就像是一座牢笼,方鸿渐的一生都想要冲破这层牢笼,却不想“天外有天”,牢笼外还有数不尽的牢笼。方鸿渐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在归国后便迫不及待的寻求新的生活,但却盲目的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与其说他是纨绔子弟,倒不如说是懦弱的小人物化身,在生活中被动的接受,在围城中一点点的消磨自己的精力,荒废着自己的人生,这也为他今后坎坷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在感情方面,方鸿渐也淋漓尽致的演绎出了一个没有主见的公子哥形象,他被鲍小姐玩弄于鼓掌之间,直到被抛弃后仍然侥幸的想自己也占到了鲍小姐的便宜,这种盲目选择爱情的态度也为他的人生带来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冲击。

在大学教书期间,方鸿渐感受到了人心的险恶,自己到处碰壁,逐渐落寞、潦倒。就算认识了孙柔嘉,他的生活也并没有好转,离开了大学这座“围城”后,他又马不停蹄的进入到婚姻的围城中。对于方鸿渐来说,围城是自己永远也走不出的噩梦,在他的整个人生中,永远都处于迷茫的状态,一切看似新的希望都在不久后变成失望,甚至更糟,这与他本身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与当时的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从最初风光无限的少爷,到最后一贫如洗的知识分子,被命运玩弄于鼓掌之间,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他就在这一座座围城的夹缝中求生存,希望破灭后又复燃。围城更可以看作是一面镜子,他能够映射出每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并引发人们的反思[2]。

(二)人物背景与形象的鉴赏

钱先生以他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为写作背景,在书中无处不透露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当时的旧中国恰巧就像一座围城一般,城外的人想要进去,而城内的人却想要冲出来。钱钟书将方鸿渐作为主人公,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婚姻、工作的情况,以及心理上的变化等。此外,书中还塑造了大量的经典形象,诸如阿谀奉承的顾尔谦,争强好胜但还算正人君子的苏文纨等,使许多人在看书的过程中都能够产生共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赏析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从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度的探究,使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作者的深意。钱钟书运用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悲情的故事,反映出一代人悲惨而又讽刺的人生,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更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宏丽.《围城》中知识分子的传统与现代内涵探讨[J].文学教育(上),2017(12):49.

[2]陈施晔.论钱钟书《围城》讽刺艺术的三个维度[J].农家参谋,2017(19):260.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15)班)

猜你喜欢
围城钱钟书赏析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围城”内外
“围城”之战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