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主要农业灾害影响及防灾减灾策略

2018-03-14 15:56任莹贺山峰
新农村 2017年26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农作物

任莹+贺山峰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农业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频繁的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河南农业面临的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病虫害、污染性灾害等。因此,研究农业灾害对河南省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对于减少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的持续供给,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河南省主要农业灾害概述

1.1 河南省农业灾害的特点

河南省地处中原,土地肥沃,自然气候宜人。它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南北方的植物都在这里安家繁殖,正是由于河南省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河南省的主要农业灾害有以下特点:灾害种类的集中性和广泛性、灾害具有群发性和伴发性特点、灾情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明显、灾害的地域和空间分布差异性特点显著。

1.2 河南省主要的农业灾害

河南省的农业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生物害和污染性灾害三大类。影响河南省农业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霜冻等;生物灾害主要有农作物病虫害;污染性灾害包括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膜等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1.2.1 洪涝灾害

河南省的洪涝灾害主要是夏季暴雨或长时间集中降雨,在排水系统不流畅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由于短时间内降水量比较大,它可以破坏道路,冲坏堤坝、冲毁农田,淹没庄稼,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近20年来河南省基本重雨涝每5~l0年一遇,轻雨涝每2~4年一遇,全省总受灾面积和雨涝的受灾面积均呈明显的波动性下降趋势。

1.2.2 旱灾

干旱灾害是不正常的干旱或气候干燥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使得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歉收。干旱灾害是河南省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农业灾害,由于河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春季降水量少,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容易导致农作物缺水,形成春季旱灾。

1.2.3 农作物病虫害

农作物病虫害作为河南省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发病面积大、暴发频繁等特点,由于河南省自然环境较好,农作物种类丰富,致使病虫种类繁多,病虫害发生情况十分复杂。危害农作物的有害生物种类在1000种以上,常年发生种类在达100多种。从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对比看出,近几年成灾面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2.4 污染性灾害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农业投入品污染是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述污染对农村、农业、农民生活影响巨大,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的品质。

1.3 工业废水污染日益加重

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受工业废水影响较为严重,工业废水、工业污水还含有铬、汞等重金属,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土壤和农业灌溉水源,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积累,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1.4 工业废气污染不容忽视

河南省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河南省近几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与雨和雪混合形成酸雨,酸雨直接或间接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影响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目前,由于环保技术等原因,大量工业粉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烟尘综合处理力度,但只是杯水车薪,大部分的烟尘最终飘落到农作物上,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产。

1.5 农业投入品污染愈演愈烈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度和不恰当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村地区会造成了持续严重的环境污染;2004~2014年间,河南省化肥施用量增加了40%,但施用方式及其不合理,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部分的化肥养分流失。2004年到2014年,河南省农药及农用塑料膜使用量分别增加了31%、62%,农用塑料膜的回收率在10%以下,滥用问题日趋严重。

2 河南省主要农业灾害的成因

河南省农业灾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极易导致水旱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2.1 洪涝灾害的地理、气候条件成因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黄河穿北境而过,河南省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是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降水越集中,暴雨期越长、强度越大,洪涝灾害就越容易发生。

2.2 干早灾害的地理、气候条件成因

由于河南省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较快,蒸发量大,如果农作物生长期长时间不降雨或降雨量太少,就不能满足农作物新陈代谢的需要,则会出现农作物因水分缺失,导致农作物生长迟缓、大量叶片萎缩、花朵或者果实掉落,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的严重后果。

2.3 病虫害的地理、气候成因

河南省因气候宜人导致农作物自然生长条件良好,病虫食物链不断,容易引发大规模病虫害灾害。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勢难以逆转,这样的环境条件既有利于病菌、害虫越冬存活,又有利于病虫繁殖、增加病虫害危害程度。同时,河南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为一些突发性有害生物的猖撅提供有利条件。

3 河南省现行农业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面对农业灾害,河南省各级政府积极应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突发性强,范围广,认知复杂,严重制约了减灾防灾的效果。河南省农业减灾体系的不足突出表现在:

3.1 应急管理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各级部门对于农业灾害事件的重视程度普遍得到加强,但在应急工作的运行上,仍存在应急管理工作“救火式”、“应付式”的情况。这也导致一些根据制度必须贯彻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另外,法律规范相当分散,并不能系统有效的明确应急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归属,权责不匹配是阻碍应急工作合理的落实的最重要的原因。

3.2 部门合作存在协调难的问题

农业灾害事件的应对,是一个对层级、多部门协调进行的工作,然而就现状来看,虽然成立统一的指挥中心,然而由于分工不够明确,权责不够清晰,仍然存在部门间的协调困难的问题。相关的应急预案中各个级别、各个部门的标准和执行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工作的衔接和合作上产生阻力。

3.3 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但各级政府依旧存在巨大的财政压力,虽然在农业灾害事件管理上的资源投入正在逐步的提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不能真正支撑农业灾害事件管理工作走向成熟的切实需要,经费来源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工作并没有进行到位给农业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带来阻力。

3.4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滞后

农业信息技术作为控制农业灾害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农业灾害事件防控平台信息共享机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监控、预警、反馈等功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管理和操作上的问题。信息的来源和收集仍然呈现出单一性、滞后性等特征,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滞后成为农业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的主要掣肘。

4 防灾减灾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坚持以发展为核心,河南省将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中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河南省减灾防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客观的提出河南省主要农业灾害的灾害防控策略,加快建立科学的农业灾害减灾体系。

4.1 健全防范农业灾害法律体系

应加快转变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将防灾和抗灾相结合,采取 “防抗结合、预防为主”的模式。必须健全和完善农业灾害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以提高政府抗击农业灾害的能力。应因地制宜,提出和本地区相适应的农业减灾防灾策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自然灾害防治法律体系,农业灾害防治实现常态化,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4.2 加大农业灾害防控财政保障建设

农业灾害的防控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由于农业灾害发生的突发性、破坏性使得市场自身的调解规律对农灾的防控无法发挥极致的作用,因此,农业灾害的防控工作需要政府有效的调控和财政补助,应加大农业灾害防控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快灾害防控体系的建设。防灾减灾设备能够及时更新保养,防灾物资储备齐全,为减灾防灾工作打下坚实的资金运营和设备物资保障基础。

4.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是一个能吸纳多种学科、多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以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生物创新技术、航天技术为标志的宇宙空间技术、新材料为标志的理化技术将对农业科技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增加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推广农业新型生产技术,引进和推广生物抗旱技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等农业科技的投入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4 加强农业灾害性气候条件的中长期预测和预报

通过加强农业灾害的预测预报,可以减少农业灾害的负面影响。灾害预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遥感测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对农业相关灾害发展趋势情况进行全面预警预判。农业灾害预报信息,可以给农业抗灾减灾防灾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广泛的宣传途径,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从而实现全方位共享的预警信息。

4.5 加强工业“三废”污染、农业投入品污染的控制

推广使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或使用杀虫灯,防虫网等设备进行物理控制,用来减少农药的污染,大力普及测土配方等科学施肥技术,推广使用专用肥,复合肥,生物肥,沼肥等新型肥料。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农业综合体系建设,以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政府的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等协调行动、共同治理好农村污染严重的问题。对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企业,坚决取缔,加强管理和指导企业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利用,从根本上减少工业“三废”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

4.6 加快完善完善农业灾害保险法规和标准体系

农业保险标准体系建设是河南省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政策條件,它也是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2015年,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改革,在支持农业、加强农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存在农业保险补贴范围窄、补贴报销资金不足、补贴种植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弊端,所以明确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促进农业灾害保险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法律依据,是加快农业灾害保障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火防灾”大作战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