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跟四走“拔穷根”探索扶贫新模式

2018-03-14 07:07
新西部 2017年11期
关键词:穷根能人穷人

拔穷根,发展产业是根本。为确保贫困人口按期脱贫,陕西省潼关县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实施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解决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增强了贫困户产业脱贫的造血功能。

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潼关县坚持在政策上倾斜,工作上支持,财力上投入,按照“四跟四走”扶贫思路,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主导产业,引导各类资源流向贫困村、贫困户,构建高效、长效、全覆盖的产业扶贫体系。

政府担保,让资金跟着穷人走。严格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打折扣,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建立了“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的政银战略合作模式。由政府提供担保,提供风险补偿金,并进行全额贴息,推动银行向“托管”贫困户的企业投放小额扶贫贷款,促进企业发展,让资金跟着穷人走。截至目前,县政府为金融机构注入风险补偿金500万元,信用社发放贷款3805万元,每年可为托管贫困户增加收入178.5万元。

干部引领,让穷人跟着能人走。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不仅缺资金,而且缺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村致富能人思路广、点子多。在制定脱贫计划与扶贫措施过程中,各级领导非常注重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作用,让穷人借着能人的智慧发展产业,跟着能人一起干,在“抱团取暖”中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政府投入扶贫资金,村干部和能人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参加,一起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创立了中军帐村“致富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增收新模式。目前,中军帐村不仅解决了本村46户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而且吸纳了周边村29户贫困户,像这样由村干部和能人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脱贫模式,全县有扶贫任务的27个行政村均成立了各类扶贫产业合作社,实现了穷人跟着能人走。

保底分红,让穷人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脱贫靠产业,产业靠项目。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创新完善了“公司+贫困户”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贫困户的积极性和利益与产业项目联结在一起,形成产业扶贫的合力。目前,初步形成了安大、宪宇、新奇、博大等5个种鸭养殖基地,15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入股这5家企业,成为了5家种鸭养殖公司股东,以年底3000元保底分红的模式,吸引更多的贫困户跟着优质产业走。在这5家企业的带动下,春润园、金桥、双桥等15家现代农业园区也分别与594戶贫困户签订了托管协议,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入园务工等方式,加入到产业项目脱贫中去。

风险管控,让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发展扶贫产业,必须瞄准市场。不管任何产业项目,都要结合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谋划。遵循了市场规律,项目就有了前景。在推动产业扶贫过程中,县财政出资1200万元,通过各镇(办)统一整合土地、技术、营销手段,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增收风险。目前,太要镇重点发展种鸭养殖+药材种植,代字营镇重点发展杭白菊+花椒种植,桐峪镇重点发展油用牡丹+蚯蚓养殖,安乐镇重点发展设施大棚+豆腐加工产业,秦东镇重点发展生猪养殖+渔家乐产业,城关街道办重点发展土鸡+黑猪养殖+软籽石榴,力争把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到市场需求,确保在产业发展上不走弯路,让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

“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在发展脱贫产业中“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去、钱该怎么用”的问题。通过对全县扶贫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重点推进,形成了“一镇有一业”、“一村有一品”的产业扶贫格局。目前,秦东镇的小米产业、太要镇的大豆产业、安乐镇的大棚蔬菜、城关街道办的生猪养殖、代字营的杭白菊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已经建成,确保了村有致富项目,户有增收门路,让群众在家门口挣钱脱掉“贫困帽”。“四跟四走”脱贫模式带动了全县1746户5571人(除147户五保户外)需产业扶贫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户和未脱贫户全覆盖,全力助推了贫困户早日拔穷根、奔小康。endprint

猜你喜欢
穷根能人穷人
鹿泉岸下石窑小镇
宁大宏
春节返乡
成人学校构建“能人”培训果农模式的探究
拔掉大山里的“穷根”
穷人的高消费
富人与穷人
唤醒沉睡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