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一个老宅院的前世今生

2018-03-14 00:24杨福泉
新西部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纳西丽江古城

杨福泉

丽江大研古城有很多老宅院,其中有一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老宅院在1949年是属于我的画家朋友和品正这个家族的一户富有人家,一进两院,两层,是这个茶马古道古镇“藏客”喜欢的那种走马转角楼的形式。新中国成立后,这个院子被没收,被作为安置孤寡老人的地方,大家都称这个宅院叫“幸福院”,院子里花花草草很多,那些老人又和蔼可亲的,我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们去那里玩。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时任丽江行署副专员的纳西族资深老领导和万宝等人的大力支持下,丽江各地民间传统的古乐会开始恢复活动,大研古乐会是最早恢复活动的组织。他们最早开始在大研古城的玉龙花园进行公益性质的演奏,1987年6月开始,经相关部门的批准,开始了有偿演出,票价是对国人2元,对外国人4元钱。

到上世纪90年代初,“幸福院”换了个地方,这个老宅院就作为公房收回来了,恰恰当时宣科先生和他的老师和毅庵先生等一帮热爱纳西古乐的纳西人,正致力于演奏传承纳西古乐,其中包括了传统的“洞经音乐”和“白沙细乐”的一些曲目,就将此地作为演出场所。

从1991年开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与加拿大西门弗雷泽(Simon Frazer)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在丽江实施《丽江工合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前景》项目,项目的目的是发扬抗日战争期间由路易·艾黎等率先发起的影响深远的“工业合作化运动”(简称“工合”,英文Gung-ho)开拓丽江多领域、多产业、多层次的“工合”(Gung-ho)企业,为其国际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加拿大的学者们从此开始频繁来丽江,我多次和他们一起去原来的那个“幸福院”听大研古乐队的演奏。

在这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大研古乐队的一帮元老为我们演奏,包括“乐坛怪杰”宣科先生、古乐队礼乐总监和毅庵老人、以及对洞经音乐有很深研究的杨增烈先生等。和毅庵先生是丽江洞经音乐的重要传人之一,现在大研古乐队的不少乐手都是他的学生。他本人又是个善于制作纳西妇女羊皮披肩等纳西传统皮革制品的工匠,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俄国人顾彼德(P.Goullart)在丽江一手创办的“工合”(民间工业合作社)的元老之一。

记得和毅庵先生在接受我们项目组的采访时说过几句令我印象很深刻的话:演奏古乐不仅是用手,更要紧的是用心,有杂念就演奏不好,一有杂念,也就起不到古乐“养心”的作用了。我每看大研古乐团演奏,和毅庵老人那种气定神凝,精神似乎瓢逸云间的表情神态,常常使我的心灵也与音乐融为一体。

后来丽江大研古乐队越办越红火,演奏地点也就搬到古城大石橋附近一个更大的宅院里了,我也就没有再来过这个大研古乐队当初的创业起家之地。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今年6月份,我在丽江迪庆调研,应邀参加了位于束河的“丽江一杯茶艺术空间”的揭牌典礼,在这里碰到了纳西青年创业者和育苗,我在乡友的微信群里知道她正在致力于做促进纳西民俗的保护传承和宣传的工作,成立了丽江喜鹤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这次和她聊起来,知道她看过很多关于纳西文化研究的书,她告诉我,她特别认真地看了我在2000年出版的《殉情》《魂路》等书,她最初是当导游,由于喜欢看书学习,对纳西族的各种民俗文化了解的比较深,因此她关于纳西民俗的导游解说也很吸引游客。她说,纳西人那种地老天荒的爱情绝唱和兴趣盎然的婚俗使她深深地感动,从此萌发了要把纳西人的婚恋习俗让游客知晓的念头。后来她萌动了一个心愿,想把纳西族婚庆民俗文化介绍给更多的游客,而且让游客通过实际的参与,来了解纳西族的婚姻习俗。于是就办了一个“纳西人家”民俗院落。她邀请我和几个丽江的朋友第二天去“纳西人家”坐一坐。第二天,我和丽江师专的杨林军博士、丽江画家和品正、丽江大研古城文脉研究会会长车文光几个人,就去和育苗的“纳西人家”做客了。

不去不知道,去了才知道这就是当年丽江大研古乐队创业时演奏节目的那个“幸福院”,古色古香的纳西庭院大门,上面挂着一个大书“纳西人家”的匾额。进去后,是熟悉的一进两院,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落,二层是个可以自由通达整个楼房间的“走马转角楼”,院里种着很多花草,盆景赏心悦目,而特别引起我的兴趣的,是和育苗苦心收集的一些纳西传统生产生活用具,比如木织布机、木纺车、古色古香的八仙桌、老书桌、座椅、乐器三弦、苏古笃,其中有几件乐器就是和育苗的父亲制作的,他是个善于制作乐器的巧匠。“纳西人家”的核心民俗器物是纳西人在传统婚礼上用的各种衣服、床、被褥、比如被套是传统的十字花氆氇、七星羊皮披肩、绣花鞋。纳西人家还生产传统的手工刺绣产品。和育苗还在纳西传统的制作工艺上提升,制作出了纯粹用青剌果油和灶灰、米汤水等为原料的纳西土皂,很受本地人和游客的欢迎,她说,这个纳西土皂融进了她对一生勤俭持家并善于动脑子做手工的外婆浓浓的思念。

“纳西人家”里,有来自乡村的几个民间艺人,有来自东巴世家的东巴、歌手,其中有个才二十多岁的大东姑娘,从小就喜欢唱民歌,在即兴作词对歌的歌会上,还唱赢了五十多岁的老歌手。其中有个女子弹口弦的技艺很不错。

从与和育苗的交谈中得知,她成立了丽江喜鹊民俗文化有限公司,成功地建立了“喜鹤岭一一丽江婚俗文化产业基地”,生产出了纳喜纳福产品系列,包括纳西爱神吉祥物、纳西土皂等纳西传统手工艺产品,其中的纳西土皂是她在很擅长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老祖母的启示下,用本地的野生植物青剌果油和其它植物混合制成,现在受到很多本地人和游客的青睐。她还推出了“丽江古城一一穿越千年的纳西婚恋时光”、“走进纳西人家,穿越古城记忆”的纳西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我对和育苗“纳西人家”推出的纳西婚俗文化最感兴趣。“纳西人家”推出了“走进纳西人家,穿越古城记忆”的婚俗旅游内容,主要是向游客介绍纳西人的传统婚姻习俗,为本地人和游客主办传统的纳西婚礼“素字”,我曾经专门写过一本书研究这个传统的“生命神‘素的信仰”及纳西传统婚礼“素字”,直译的意思就是“迎接生命神”,在纳西人的信仰里,每个人、每个家畜和庄稼,都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纳西传统婚礼就是把新娘的生命神接到新郎家里,成为家庭生命神的结合体,从此成为各自的生命休戚与共的一个整体。是两个个体生命隆重结合的重大人生礼仪。

丽江已经发展为国内外都很有名的旅游名市,但在如何让游客了解和参与到纳西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做得不够。1997年期间在丽江古城管理局的支持下,曾在大研古城开办过几个院落展示纳西民俗,比如打铁打铜,草医草药,刺绣竹编木雕等,让游客能欣赏到纳西人的传统习俗,但这些院落后来因为房租等原因未能坚持做下去。

和育苗是个性格率直的纳西姑娘,她激动地说,我要用我一点一滴的努力,唤回丽江古城纳西人家优秀的“董母”(纳西语“规矩习俗”的意思),唤回纳西人的乡愁记忆、唤回纳西人的真情实感,为呼唤回纳西人精神中必不可少的文化靈魂尽我的一份力。

在这个古色古香的老宅院里,听着这个年轻的创业者这样感染人的话,看到她和她的“纳西人家”所推出的参与式纳西婚俗节目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包括一些外国游客。我曾应邀在丽江悦榕庄(Panyan Tree)为国际商务研究员(SIBF)协会(SIBF,全称为th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ellows)的“云南之行”团讲课。我讲的主题是云南民族及其文化。团队里有一对将近60岁的夫妇,很兴奋地告诉我说,今晚他们要在这里(悦榕庄)举行纳西人的婚礼,已经请了一个纳西祭司一一东巴来主持婚礼。后来知道这个婚礼就是和育苗的“纳西人家”为这对外国夫妇主持的。现在也有不少国外的年轻情侣来到“纳西人家”举办纳西传统婚礼。和育苗和他的团队正在以这种活泼喜庆的参与式民俗体验方式,把纳西族传统的婚俗推介给更多的旅客。

我感到,只要多有一些像和育苗这样热心肠有激情的本土年轻人,丽江的旅游会增加更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内容,丽江古城的活力和魅力就会在创新中常在。

今年回来,我看到丽江纳西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丽江市古城管理局合作,在丽江古城五一街的一个老宅院里建成了手道丽江传统手工院落。手道丽江院内由东巴陶艺、东巴造纸、纳西皮艺、纳西刺绣、纳西木雕等8家手工艺展示点组成。现在开设的主要是造纸、刺绣、木雕等传统纳西手工艺产品展示、体验、销售等环节,据了解今后还要开设手道味道食品作坊,对纳西蜜饯等丽江特色小吃进行手艺展示和销售。希望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能坚持下去。

丽江古城的原住民很多已经搬走了,愿古城的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能够多存留在这样的老宅院里,让每年上千万来丽江旅游的人,能从这些老宅院里看到纳西人的生活氛围和民俗以及传统技艺。

猜你喜欢
纳西丽江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丽江之恋”诗二首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爱情有多美,请问丽江水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安纳西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纳西鲁丁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