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精神 培养高技能人才

2018-03-14 20:04陈嵩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劳模高技能考验

陈嵩

世界上那么多人,每个人都代表着独一无二的自己:有的人德高望重,有的人富贵无比,而更多的人则平平凡凡地做着细微的小事。工匠,也许就是这些平凡人中的一员,但当他把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时,他就有了一种精神。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是一种修行。世界各国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各有侧重:美国的工匠精神在于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德国的工匠精神在于严谨苛刻、踏实负责;日本的工匠精神在于追求人性温度与美的享受;而中国的工匠精神正在全力提倡与恢复中,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劳模精神、敬业风尚,将助力我们实现美好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阐述的那样,“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进入新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工匠、如何培育工匠精神?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传来两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取得15金7银8铜和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了金牌第一和总分第一的双突破;中国上海成功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这似乎给当前不那么具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打了一支“興奋剂”,也使得“如何培养工匠型人才”进一步成为热门话题。对此,笔者近来与有关学者、生产一线的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达成一些基本共识。归纳一下,工匠精神可凝练为这13个字:沉得下心,吃得起苦,经得起考验。

作为一名工匠型的高技能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要能沉得下心来,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产生原生动力,尤其是在当前比较浮躁的大环境下,能静下心来一门心思干好一件事更是难能可贵。其次,要有勤劳、吃得起苦的精神,与白领相比,技术工人更多的是在环境比较艰苦的场所工作,脏、苦、累对一个技术工人来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技术工人地位总体不高的背景下,在艰苦环境下坚守岗位更能体现作为工匠型技术工人的定力。最后,要经得起考验,经受得了失败的波折和痛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技术工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苦修僧”,但正是这种一以贯之、默默无闻、严格执行标准和永不放弃的工匠之心,才创造出诸如“瑞士钟表”之类的流芳百世的极品神话。

沉得下心,吃得起苦,经得起考验——这种工匠精神,也许也是每一个人在不同岗位上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劳模高技能考验
劳模没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眼力大考验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眼力大考验
为劳模“SPA”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考验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