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8-03-14 18:49王永德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氛围尊重

王永德

【关键词】 学生;学习积极性;氛围;尊重;评价;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52—01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习氛围

1.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课业负担的加重,外界的诸多影响,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有意接近学生,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应努力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以可亲的态度、善意的微笑、真诚的爱心、满溢的热情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尽可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乐意接近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渴求平等、公正,渴求肯定、欣赏,而欣赏显得尤为重要。对待后进生,对待特困生,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更要施以爱心,施以真情,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从生活小事上去关爱他们。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帮助,在心灵上疏导,给他们父母般的细心照顾,他们的可爱之处也许就会不断出现,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一旦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他就愿意向你吐露心声,课堂上就能配合,认真听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有了。

3. 用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宽容是一种手段,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理念,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宽容是一种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和呵护中成长;宽容是一种美德,教师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多一点安慰,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健康身心的成长。

教育的实践已经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努力增进与学生的情感,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多接近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那你的课堂一定会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二、有效评价,激起学习热情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首先要认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在倾听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激励的手势都是对学生无言的鼓励。如果学生回答不恰当,甚至回答错了,教师不要“横眉冷对”,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更不要讽刺讥笑,这时候学生更需要得到安抚、鼓励。教师要重塑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进步的动力和勇气,点燃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灵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巧用方法,調动积极性

1. 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前把问题细化,把大问题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照顾到学生水平的差异。

2. 树立学生的发言意识,告诉学生要大胆表现自己。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对回答问题不全面或错误的学生,慢慢启发,不批评,不责骂,尽量发现闪光点,即使答对一丁点也要放大表扬,并期待他下一次说得更好,树立信心。

3. 对于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优生带动差生,取长补短,给差生发言的机会。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一段时间后,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会明显增多,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踊跃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的心情也好了,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了,关键是课堂效果也提高了。

四、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可创设兴趣问题,层层铺设,层层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可见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如在语文课上进行成语接龙,带“春”的词语、有“春”的诗句等;在历史课上,看谁知道的历史人物最多、历朝历代的时间记忆等。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要太易,“难”了又畏难情绪,“易”了不用思考,没有成功的成就感,会丧失兴趣。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学习积极性氛围尊重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