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本文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16年度政策研究基金项目《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课程体系建设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10);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17年度教改项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DSP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研究》(编号:JG2017YB02)
【摘 要】 本文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专业教育及课程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即将传统专业课分为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三类。在此基础上,增设专业导论课、专业任职课和综合能力提升课三类课程。同时强调了课程内容构建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改革;课程设置
为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并将本学校定位于应用型大学已成大多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共识。[1-3]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需要整个办学体系向应用型转型,包括办学思想和理念、办学模式、基础设设施、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校企合作、学校与政府的合作等等都需要进行转型建设,而最终落实向应用型转型的最核心和最直接的环节还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设置两大类,本文主要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研究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类课程設置。
一、当前专业教育及课程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面对向应用型转型,培养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当前专业教育和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少问题,如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缺少特色,缺乏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与实际工作对接度不高等等,除此之外,当前普遍还存有如下问题:
1、对本专业整体认识的课程缺乏
学生普遍对本专业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缺乏并且严重滞后。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前两年中所学课程主要是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接触专业类课程很少,对专业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对本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更是缺乏,这将极大的打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抑制学生对本专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对本专业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对本专业的作用缺乏认识或者理解不到位,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毕业时仍没有搞清楚所学课程对专业的作用。这样在学习课程时,常常没有将本门课程放在专业培养的系统中去思考,而是分离开仅为某门课的知识而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不够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很累。
2、课程时间分配不合理
大学四年,前两年主要是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的公共基础性课程,第四年又需要去公司实习和毕业设计、部分学生要进行考研和相关培训,这样专业类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三年进行。
这就带来一些问题:第三年需要学的专业课程太多,学生消化不好;很多课程之间有前后承接顺序的,而由于课程密集,前后承接的上课在实施起来存在不小的困难;经过前两年的学习,本来在后两年,学生可以做一些与专业相关、与工作相关的研发和创新创业实验,但由于相关课程滞后,使这一工作开展起来有很大困难。
3、缺乏与本专业工作岗位直接相关课程
各专业所开设课程主要是从专业课程体系完整角度去构建的,缺乏与本专业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的课程。这样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工作时,要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工作岗位中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会有一些衔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学校普遍没有相关课程讲解,就需要学生在工作中自己去悟,其结果也会使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适应工作,或者在工作前还要到社会一些培训机构中去进行岗前培训。
二、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便于研究和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将传统专业课分为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在此基础上,增设专业导论课、专业任职课和综合能力提升课三类课程,对这六类课程分别加以分析如下:
1、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
大一第一学期开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其主要讲述内容、培养目标和授课方式如下:
(1)以案例形式讲解几个典型的通信工程系统,该通信工程系统要尽量以本地区的相关公司的通信工程系统为例,目的是使学生对整个专业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2)介绍在本地区的相关企业中,通信工程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以及对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对以后应具有的能力和应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3)串讲四年中所有课程概要,使学生对每门课程在整个专业系统中的地位和将传授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认识,有利于以后课程学习效果和整体学习效果。
2、专业公共基础课
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限度”的原则,突出思想性,强调应用性。[4]
进行如下改革,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减少学科课程,降低内容难度;
(2)增加素质方面的内容,突出思想文化;
(3)增加教育课程比重,加强教育理论与技能;
(4)增加课程的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3、专业工具课
如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C语言基础、matlab等课程放到大一大二完成。这些课程自身有一定的前后承接性,但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前后承接关系关联度不大。在大一大二将工具课学完,也有利于后期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等。
4、专业课
专业课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脉冲数字电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图像处理、卫星通信、多媒体通信等。部分专业课程之间前后有承接性,主要在大二下半学期和大三完成。
5、专业任职课
专业任职课主要是针对本专业在公司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开设,讲授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知识,其中以本专业知识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的辅助知识,是多门知识的综合。专业任职课直接对应工作岗位,有利于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专业任职课开设的课程与当地企业直接对应,因时代发展而变,开设课程如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移动通信基站勘察设计测量、通信前端开发、通信数字化中频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家居系统等等。专业任职课建议在大四开设,可以多开设一些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报名学习。
6、综合能力提升课
综合能力提升课主要是开设一些本专业的工程案例课程,在此案例课程中综合运用多门所学课程来实现案例工程问题,和对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估。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提高运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课程内容构建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其一,加强校企合作,使企业参与到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上来。
其二,课程及课程内容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去除或缩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紧密的课程,添加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的课程。课程内容在保持系统完整性和够用的基础上,保持内容的精簡性和实用性,去除陈旧的、冗长的理论部分。
其三,课程内容设置上加强实践性和应用性,增加实验和实践部分内容,缩减理论部分内容,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紧密结合,授课内容多结合真实应用案例进行。
其四,授课方式上应减少填鸭式教学方式,增加案例式、研讨式、综合作业式教学方式。
四、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已成为共识,但目前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如何转、怎么落实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其核心部分是课程建设的转型。本文主要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构建研究,其构建方法对其他工科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R].教发[2015]7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 /t20151113_218942.html.
[2] 叶树江,张洪田,李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视阈下课程体系的建构.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222(10)141-143.
[3] 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12.33(7)94-98.
[4] 董毅,周之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0(8)54-56.
【作者简介】
李 波(1974.10—)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