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2018-03-13 12:31李瞳李卓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定位发展

李瞳 李卓

【摘 要】 该文介绍了县级电视台的设立与发展,分析了县级电视台发展困境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以岐山县为例叙述了县级电视台自身的竞争优势。提出对策建议:县级电视台应当准确定位, 应当立足本地,面向本地民众;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大民生节目报道力度;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与新媒体融合。

【关键词】 县级电视台;定位;发展

县级电视台是县级主办的电视台,一般与县级广播电台合营,称为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我国最基层的广播电视机构。近年来,县级电视台发展举步维艰,县级广播电视台既要传达上级的政令,又要为地方的发展服务,还要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县级电视台节目质量不高,会议新闻多,“旧闻”多,县外群众无法收看,县内群众不愿收看,于是出现了许多撤销县级电视台的“呼声”。那么县级电视台面对困境应当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县级电视台的设立与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县级电视台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3月,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在会上作了《立志改革,发挥优势,努力开创广播电视新局面》的报告。会议研究确定了到20世纪末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奋斗目标;提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整个广播电视宣传的改革。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是为实现确定的目标,提出了实行“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这对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广播电视部党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提纲》,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执行。这就是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史上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中央〔1983〕37号文件”。中央37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改变了以往四级办广播、两级办电视的格局,空前地调动起地方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统计数据表明,从1983年到1987年这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时期。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

然而到了1999年,随着全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中央对广电体制与政策进行了调整,当时国家电影电视总局提出“大力推广公共频道。在县级广播电视实行三台合一的基础上,由省级电视台制作一套公共节目供所辖各县电视台播出,从中空出一定时段供县级电视台播放自己制作的新闻和专题节目”,这一举措就是要停止四级办台。

到了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发文要求,全面推出省级电视台的公共频道,四级办台改为三级办台,县级电视台停止自己制作节目,转而播出中央和省级的电视节目。县级电视台的业务职能遭到限制,自主性受到削弱。

县级电视台在业务职能、自主性受到限制削弱后,缺乏发展动力,缺少创新精神,导致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始终在低位徘徊,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县级电视台是否应该裁撤”的讨论。

二、岐山县广播电视台简介及发展现状

岐山县广播电视台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岐山县广播站,与其他县级电视台定位相似,是县宣传思想文化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政府联系群众、准确引导舆论、弘扬地方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三农等工作的重要组成和宣传工具。主要业务包括:承担中央一套、七套电视节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陕西农村广播电视节目,陕西新闻电视节目,陕西新闻广播节目等中省5套节目转播发射任务;开播两套电视频道(岐山一套节目和岐山二套节目)和一套广播节目(FM107.6),开办十档电视自办节目,其中《岐山新闻》、《话说周文化》、《西岐艺苑》等具有一定的特色。

从岐山电视台的内容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是会议新闻居多,由于县级电视台的新闻采编水平、节目制作水平有限,没有对相关会议进行深度挖掘、多角度报道,尤其是不能深入、透彻地说清会议内容与县内百姓切身利益的关系,再加之一些客观原因,县级电视台的会议新闻在百姓眼中就是走过场、日常会议甚至是县级领导干部的走秀,久而久之,本地观众也不再关心本地电视台。

二是旧闻多,形式创新少。一方面是旧闻多,由于县级电视台人数较少,设备较陈旧,一般没有能力进行直播报道,而且经常需要2天左右才能编辑完成一场重要会议的节目视频,无法在第一时间宣传报道;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创新少,许多都是模式化节目和内容,再从自制内容上看,以新闻为例,基本都是“某月某日,某领导出席某重要会议,他强调……”将县级领导讲话作为重点,视频中全程都是县级领导正在讲话,没有讲或很少对县内百姓影响,对重点本末倒置。

三是资金困难,广告收入少。虽然县级电视台属于县级事业单位,但县政府财政承担部分员工薪资外,对于设备的购置、维护费用投入并不大,大多数县级电视台在资金方面举步维艰。

四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由于县级电视台是我国最基层的机构,相比国家级、省级甚至地市级媒体来说,人数不多,收入不高,再加之设备老旧、工作内容单调,所以许多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不愿在县级媒体工作,县级电视台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三、新媒体给县級电视台带来的冲击

如果说相关政策给县级电视台带来了发展限制,那么新媒体的发展对县级电视台产生了强烈冲击。新媒体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快速发展起来的,包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最初在发达地区应用并得到普及,而今在县级区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县级电视台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1、网络电视直接分享了县级电视台的市场

如果说10年前,县级电视台的竞争对象是其他级别或其他区域的电视台,那么现在县级电视台的竞争对象还包括了网络电视,县级电视台相比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同时,现在相比网络电视也已经处于竞争劣势。这是因为,县级电视台不具备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电视媒体的覆盖面、资金、人员、技术等条件,也不具备网络电视的内容多、收看自主性强等特点。

2、县级电视台不具备新媒体的内容广度、便捷性

如果说县级电视台具有国家级、省级乃至地市级电视台不具有小区域新闻报道的特点,那么面对新媒体,县级电视台的这个特点也不具有了,因为在新媒体上,县级新闻也可以看得到,听得到,而且比县级电视台传播得更快。现在在全国大多数县,网络、手机都已经普及,民众更愿意选择网络、手机去看新闻、看节目,县级电视台在竞争中处于明显下风。

四、县级电视台竞争优势分析

2017年初,成安电视台(县级电视台)荣获中央电视台2016年最佳协作电视台优秀通联集体评选“十佳通联集体”,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县级电视台,2016年,成安电视台在中央台播发新闻稿件达到72条。成安台创作的“说说您身边的共产党员系列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协作网2016年度优秀稿件评选一等奖。可以说成安电视台给其他县级电视台给予的信心,成为其他县级电视台学习的榜样。

虽然縣级电视台在与其他各级电视台、在与新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深入分析,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县级电视台存在一些竞争优势,如果将这些竞争优势发挥出来,那么县级电视台还将会有新的作为。

首先,县级电视台的目标人群非常具体,一般县级电视台的覆盖范围是本县区域内及少数周边县域民众,目标人群非常具体,这样,收看人群的数量、年龄结构、语言特点、审美特点等等容易把握。

其次,县级电视台在自主节目创作上比较灵活,可以采用具有当地文化、语言特点的服饰、节目内容,如果说国家级、省级电视台的节目是大而全(覆盖面大,节目类型全),那么县级电视台可以做到小而精(覆盖面小,节目类型少但是受当地民众喜欢),县级电视台可以深入当地民众,制作当地民众喜欢的文娱节目,以提高在当地的收视率。

再次,县级电视台具有官办媒体的权威性,那么县级电视台既应该深入报道县内重大政策,想方设法让当地民众理解上至国家下至县内政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县级电视台也要向地市级、省级、国家级媒体提供本地的文化特点、优秀人物、好人好事,本地特产等报道素材,对宣传本地做出贡献。

五、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在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面临的极大的压力,也为县级电视台提供了一些机遇,县级电视台应当深入当地民众,做好调研,准确定位,为县级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集思广益。

1、县级电视台应当准确定位, 应当立足本地,面向本地民众

县级电视台除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继续扮演“转播者”的角色外,在自主节目制作中,应当立足本地,面向本地民众,使用本地服饰、可以采用本地语言,制作本地人喜欢的文娱节目。县级电视台切忌高大上,要走近当地民众,接地气,说百姓话,为百姓说话,服务当地百姓,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

2、县级电视台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大民生节目报道力度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体察民忧。对于县内重点工作,重要会议,要找准切入点,把握宣传点,尽快报道,不仅出现县级官员的形象,更要走进民众,要发出当地民众的声音,让当地的政策落实在民众,让当地民众真正理解当地的政策。

3、县级电视台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与新媒体融合

例如通过公众号、网站让受众选择喜欢的节目类型,播放一些当地民众喜欢的节目。也可以收集、播放当地民众自制的节目,例如岐山中老年人喜欢唱秦腔,小孩喜欢唱歌,有的人喜欢书法等等,可以将公众自己录制的节目播出,并可以提供奖品,以此提高收视率、影响力。如果县级电视台能深入到当地民众的生活中,那么它的价值也将会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区县级电视台的转型之路——以厦门市海沧区广播电视台发展为例[J].洪昕.东南传播,2015(8).

[2] 新媒体背景下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探析[J].任丽梅.新闻研究导刊,2016(18).

[3] 新媒体环境下县级电视台运作探究[J].苏飞飞.西部广播电视,2014(16).

【作者简介】

李 瞳(198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及研究工作.

李 卓(1984—)男,陕西岐山人,硕士,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广告专业教学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县级电视台定位发展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探析
新媒体时代下县级电视台的局限及发展趋势探析
区域发展篇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县级电视台创新思路研究
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增强新闻敏感性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