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我的家在翁源县翁城镇一个叫做沾坑的山坳小村子里,村子不大,听爸妈说是革命老区。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总会绘声绘色跟我讲起发生在村子里抗日战争时革命英雄的往事。
后来,我离家读初中,每当有人问起家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总是半倒的土墙,满院的杂草,坑坑洼洼的小路,还有全身泥泞的我。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回家成为我最开心、最期待的事。我觉得,比起大门一闭就与世隔绝的城镇,家才是能放得开撒欢的地方。
彼时,还没什么家乡概念。
后来长大了,有机会走的远了,家也回的少了,心里却越发觉得自己就像在船上漂泊的游客。我们搬过好几次家,当我以为一个地方能陪伴我很久的时候,我们又离开了,然后再也没有回去过。家,在我心中既熟悉、又陌生。
中国人终是讲究落叶归根的,家乡才是能让人真正安心安定的地方。于是我们又回来了。家还是那样,半倒的土墙,满院的杂草;在一片围屋中,家里的房子已经残破到不能再住了。
我站在残垣上,一声叹息。我行走在自家崎岖的小道,却好像一名匆匆过客。
等到我在县城上高中,弟弟妹妹也要上学,原来村里的沾坑学校因为残破不堪已经停学了。不得已,我们就在几公里外的镇子里租房。那年妈妈遭逢车祸,爸爸也下岗了,我们正式成为贫困户。家,是回不去了。
直到去年有一天,爸爸突然很开心地拿着一张白纸和我说:“女儿,来来来,设计一下咱家房子。”我惊呆了,一度怀疑自己听错了。家里经济水平我心里有数,建房这么遥远的事,确定不是在和我开玩笑?爸爸一番解释我才知道,原来沾坑村得到省发展改革委对口帮扶!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像我们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政府补助4万,省发改委自筹又补助1万,再加上去年参加村合作社股份收益分红等等,合起来一栋房子就有着落了。
示范村是什么概念?我不知道,我只清楚,我们终于可以不再到处奔走啦!回头看着爸爸平静却难掩眼神晶亮的模样,一时感慨万千。
高三没时间回去看,之前怎么說都不肯用微信的爸爸也自己去申请了一个账号,隔段时间发一些家里的图片给我:“你看,咱家的房子开始打地基啦,就在我们那个倒塌了很久的房子上”“沾坑小学重开啦,可以把弟弟妹妹接回来读书了,每年还会补助3千生活费呢”“这里是不是很像度假村?就是你以前经常偷偷去玩水地方,还有这个文体广场,前几天县里来村搞了一个文化下乡表演,好多隔壁村的人都专程过来看,可热闹了”。就连赋闲在家的妈妈也加入了村委会。
今年暑假,我终于可以回家了。车开到已经建好外壳的房子前,我迫不及待跑下车到处张望:原来破旧围屋老建筑没有拆掉,土砖外墙全部重新粉刷了一遍,青瓦白墙,远远看去,就像山水墨画中山脚的小桥流水人家;周边古树依然茂盛,还围上了石篱。
看着全然一新的家,我深吸一口气,以前最喜欢的,就是家里的青山绿水。这里让我眷恋的除了家乡情怀,剩下的大概就是与城市比起来仿若世外桃源的自然环境了吧。但在驻村工作队来之前,我完全想不到自家的空气还能卖钱。占坑村用山林开展林业碳普惠制试点,在全省山区村来说还是第一个。要不是当时看到报道,我简直不敢相信。
晚上和爸爸在河边小路散步,以前坑坑洼洼的泥路都被水泥和鹅卵石覆盖;堆满垃圾的河道边被改造成了休闲文化长廊,木制形状的扶手和新建的太阳能路灯相互映衬,古色古香;“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已成为历史。爸爸说,省发改委工作队来后,这里的变化简直天翻地覆家。对面阿伯也在,他在沾坑守了一辈子,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山山水水。以前是赶着牛进山,看着水耕耘,守着地吃饭,现在可不一样啦。除了卖空气,工作队还利用这里的水引入集装箱养殖名贵海产品,这可是全省首个贫困村现代设施渔业基地,像我们贫困户每年就是从这里拿到股份分红的。阿伯感慨,现在啊,这山山水水都成了宝贝,他就是躺着值班也有收入喽!山水沾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可是,名副其实啊!
我呢,更多的是感动和感谢。我们何其幸运,得到国家眷顾。是政府,给离家的孩子指明了道路,让我们不再苦苦挣扎。我有理由相信,有省发展改革委的大力帮扶,我的家未来会更好,沾坑村的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