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平+++陈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银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资产规模连续跨过100万亿元、200万亿元大关,由2007年的52.6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32.25万亿元,增长了4.4倍,年均增速17%。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银行业资产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成倍扩张,部分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本质,滋生出程度不一的风险隐患。相应地,资产管理等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攀升,2016年末中国资管市场规模突破11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逾29万亿元,占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证券、基金、保险等银行体系外的资管规模近67万亿元,占比约60%。各种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金融产品层层嵌套,业务模式相互交织叠加,潜在金融风险和隐患不断累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金融工作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2017年,银监会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为抓手,组织全国银行业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开展了“三违反”(违法、违规、违章)、“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以及股东和对外投资、机构和高管、规章制度、业务等十个方面的专项治理,即各界知晓的“三三四十”,着力推动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政策安排方面,确定同业、理财、表外等领域为整治重点。这些领域过去增长过快,甚至盲目野蛮生长,业务发展极其不规范,加上嵌套层级多、资金链条长、交易结构复杂,潜藏大量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需要集中精力整治,逐环拆解资金链条,理顺内部交易关系,穿透业务底层实质,切实解决脱实向虚在内部自我循环“空转”的问题,使资金真正地流入实体经济。措施实施方面,注重把握工作力度和节奏。分阶段设定自查、检查和整改的重点,并为各类专项治理落实时限设置一定间隔,实行错峰推进。在抓制度执行力的同时,充分尊重金融市场规律,适当安排整改缓冲期,实行新老业务划断,给市场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去规范,有效防止监管政策的叠加,防范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
问题整改方面,要求机构边查边改、立查立改。从整改进度来看,能够立即整改的,都已经完成了整改;需要时间整改的,也逐一建立了台账,持续跟踪整改。整改的同时,监管部门也督促机构进行责任认定,严肃进行内部问责。在“三三四十”治理中,各银行业机构共内部问责分支机构2687个,问责责任人员16.7万人次,依法向司法机关移交252人。
監管问责方面,以依法处罚为重要手段,体现严监管导向,重塑监管权威。依法查处了广发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重大违法案件,其中广发银行惠州分行违规担保一案罚没金额超20亿元。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2017年银监会共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金额合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其中对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银行业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通过大力整治,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内部的杠杆率持续降低,有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银行业发展呈现出积极变化。2017年末,银行总资产增长8.7%,这也是自2001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较上年同期下降7.1个百分点,低于贷款增速3.9个百分点,相当于在向实体经济多投入的同时少扩张约16万亿元。
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其中同业理财比年初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约3.4万亿元,银行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V)投资增速下降超40个百分点,相当于少增约10万亿元类信贷产品。表外业务加速收缩“回表”,总体规模增速逐月回落,全年增速不及2016年的50%。交叉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趋于停止。
在金融体系去杠杆的同时,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优化。2017年,银行业机构新增贷款13.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并持续保持正增长的良好态势。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所提高,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涉农贷款和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1%、42.3%、9.6%和15.7%,有力支持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市场乱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要看到的是,乱象生成的一些体制机制性因素还没有彻底根除,部分银行业机构还存在侥幸和观望心理,从“不敢”到“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银行业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调,前期高速且粗放发展积累的隐性风险还将进一步显现,加上互联网金融、非法金融活动等体系外事件带来的冲击,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继续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既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当务之急,也是根除乱象“顽疾”实现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8年元旦刚过,银监会便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全系统、全行业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延续强监管的高压态势,充分表明了监管部门对打击金融乱象、整顿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心和信心。
工作基调是稳中求进。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占到了金融资产总量的80%以上,在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整治乱象势在必行,但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既需要有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力度,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落到实处,绝不被监管对象和市场舆论的反对声音所绑架俘获,又需要有抽丝剥茧的耐心和韧性,科学管控好政策的溢出效应,确保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整治不影响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大局。
重点内容是八个方面。与去年聚焦三大领域相比,2018年的整治内容则覆盖更广,既有对过去工作的延续,也有对当前问题的延伸,还有对乱象根源的追溯,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案件与操作风险、行业廉洁风险等八个方面,共22条要点,基本涵盖了银行业市场乱象的主要类别。对于监管部门本身,则详细列出负面清单,将监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处置各类金融风险,而不是做大做强银行业,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业,回归监管主责。
检验标准是实现回归。通过持续深化整治,推动银行业全面实现“三个回归”。第一,经营回归本源。进一步扭转资金脱实向虚现象,破除无效供给,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培育新动能,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第二,业务回归本质。同业业务要回归“合作”本质,理财业务要回归代客理财本质,表外业务要回归金融创新本质,防止“假创新”甚至以创新名义进行套利,使金融杠杆水平降下来。第三,发展回归理性。重点是推动银行业机构切实构建合规文化,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主要方法是区别对待。市场乱象成因复杂,既有外部环境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既有行业共性问题,也有区域特有问题。在整治过程中,需要分类施策,疏堵并举,标本兼治。对于存量业务,给予一定的消化期和过渡期,差别化处置;对于新增业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依法查处。对于合理的金融创新,积极予以鼓励支持,打开“正门”;对于以套利为目的的“伪创新”,坚决予以整治和取缔,堵住“邪路”。对于共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寻求破解方法;对于个性问题,针对性采取措施,不能一概而论,不搞千篇一律。
重要手段是强化监管。强监管、严监管将会是一种常态,越往后标准只会越来越严,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对于违法违规金融行为,银监会提出要理直气壮加强监管,旗帜鲜明进行纠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从近期开出几个亿元的“天价”罚单可以看出,监管部门转换角色、端正定位、回归主责的决心。可以预见的是,监管处罚将会愈发严厉,银行业机构违法违规的代价会很大。虽然处罚不是目的,但却是最具震慑力的监管手段。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外部监管,才能真正使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做精专业、合规经营、稳健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