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 全面振兴新路径

2018-03-13 19:45郭煦
小康 2018年7期
关键词:吉林营商吉林省

郭煦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打造营商环境“高地”等,将是2018年吉林省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开展‘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出台稳定工业经济20条政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6.1%。”这是吉林省省长2017年的成绩单。1月25日至31日,吉林省迈入“两会时间”。来自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汇聚长春,共谋吉林振兴发展大计,设定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吉林路径”。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时任吉林省省长景俊海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年计划减贫10.2万人,实现539个贫困村退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加大对深度贫困县和150个深度贫困村政策支持,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量部分给予重点倾斜,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难题。

“一两年没回村的村民,一下子都找不到回家的路。”对于龙井市东明村党支部书记元勇镇来说,这颇富调侃意味的话,来自于他们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元勇镇说起家乡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村里路通了,危房也改造了,村民还喝上了自来水……下一步要实现深度脱贫,就要立足我们的資源特点和产业优势,通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探索资源优势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特色产业脱贫模式,突出发展庭院经济等特色种养业。

元勇镇建议,应搭建就业创业对接服务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电商扶贫的带动作用,带动更多贫困对象脱贫致富。

“精准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要进一步细化措施,真正扶到点子上。”省人大代表金光秀建议,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要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通过精准帮扶真正使扶贫资源落实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下乡走访调研中,省人大代表杜友兰注意到,现在一些地区在扶贫攻坚上,主要采取培育支撑产业、改善基础条件等措施,对贫困群体的智力扶贫和思想扶贫重视不够,导致个别贫困群众躺着要低保、等人送小康,抱着贫困帽子不撒手,缺乏积极向上和勤劳致富的愿望和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以教育扶贫为根本,整体提高贫困群体的素质,才能让精准脱贫精准发力。杜友兰认为,教育扶贫在精准脱贫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行职业培训教育,可以为产业升级提供扎实的人力资源,也可以提高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素质,让他们更好地摆脱因知识贫乏带来的收入差距。

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留住人才。要把已经在城里工作的农民的孩子和在外打工的农民利用政策红利吸引回来创业。”省人大代表王成说,“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农业发展人才缺乏与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农业技术人才短缺一直困扰着农业的发展,比如优秀的农机手、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人员、成熟的财会人员等,都是农业发展人才中的‘香饽饽,现在农村由于环境、薪资等多种因素,留不住外来人才,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也不愿意回归农村,造成了农村人才问题日益突出。”

怎样才能为乡村的振兴发展留住人才?王成建议,政府可以从政策引导方面,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尤其是相关专业人才到农村企业或者合作社工作;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回到本地工作之后,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津贴,并且在报考公务员方面给予一定照顾。

“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怎么实现?作为村支书,就是要带领农民致富,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省人大代表韩丽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乡村振兴如何落地生根?”韩丽一直在思考,“我们理想中的乡村振兴,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要振兴发展,首先农民得富起来,村集体得壮大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社、乡村游和休闲农业,让农民足不出村当工人,足不出村当导游。既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又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效益。”

韩丽建议,政府资金政策要向农村倾斜。“农民想干事,但是缺乏资金。政策资金如果能多倾向于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就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振兴吉林,要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条件。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加强营商环境建设,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美誉度越来越高,吉林有机可寻,吉林吉祥如林,吉林好企林立。”这是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重商、亲商、近商、安商、富商的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对外加强沟通与联系、开展互动与交流、参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依托,体现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当前,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已经成为简政放权改革能否继续深化的制约条件。我建议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给市场让位、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省政协委员宋刚认为,创新监管方式是提高监管能力的有力抓手,可以运用大数据监管、信用监管、改进市场监管执法等手段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

加快推进以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变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据悉,截至去年年底,该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实施242项后续市场监管办法。

假设简政放权做了十件事,若事中事后监管出了问题,那么前面十件事的社会效果就等同于“零”。所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能力,时不我待。

省政协委员周星宇对此颇有体会,他建议政府加快制定和实施改善营商环境的监管规则,形成并维护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得到的应该是高效优质的服务。”在省人大代表沈帅看来,审批少、流程优、体制顺、机制活、效率高、服务好,才是吸引众多投资兴业者来到吉林的关键要素。他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人为干扰,提高效率,做到前台简单,后台复杂。建立为企业保驾护航的监督体系,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吸引全国优秀的力量和资源来到吉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吉林省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稳中有降态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吉林营商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卷
吉林卷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