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西部没画的美学形态

2018-03-13 19:27唐萍
人文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

唐萍

内容提要 通过梳理社会变迁下当代西部油画美学形态的类别样式和艺术表征,提出西部油画在顺承性艺术反应和反省性艺术反映的共同作用下,兼具乡土诗性美学与都市现代美学形态的观点,并总结了其根性回归与先锋意识并存、平民视角、生命体验的西部油画的地域艺术性格三个审美特征。

关键词 西部油画 美学形态 顺承性 反省性 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7)12—0125—04

从伤痕美术、西南艺术群体等艺术潮流的兴起,到“草原风貌”“云南新具象”“川美模式”“南方风景油画”等地域流派的形成,数十年间,西部油画不断发声。“都市化”以来,中国画坛格局变化,重庆、四川、云南成为当代艺术的重心,陕西、新疆、广西、内蒙倾向诗性审美的弘扬。在地域共通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性格影响下,西部油画的美学形态逐渐呈现出既引领前卫潮流,又保持乡土根性的多样特征。

中国正面临着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渐被都市社会所取代,精英文化被都市大众文化所消解的现状。中国西部文化融合激变与恒定,虽然涌现出都市文化盛行的端倪,但农耕文化的印记依然鲜明。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到:“艺术是反映时代、社会的。但艺术的反映,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顺承性的反应;一种是反省性的反映。”顺承性艺术顺承于社会变化,推动现实。常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内容对形式的抗拒,人与社会的对峙。而反省性艺术多发生在相对恒定的社会结构里。封闭的群体空间使个体受制于现实,寄希望于艺术来实现心灵的安放。这样的作品趋向主体和客体的协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人与客观世界的和谐。在当代西部,社会结构的转变势必会引起动态的审美形式对原有静态美学面貌的冲击,因而,在这一“过渡社会”阶段,这两种美学形态会同时参与到西部油画的多样性建构中。

然而,对大部分西部地区而言,相对于农业文化底色的缓慢形成,都市文化的蔓延则要迅速得多,這种发展迅速的文化形态与变化缓慢的区域民众精神、文化气质会形成一种对抗。即虽然生活在现代都市中,创作主体的艺术表达还是会不自觉地依照个体的情感框架,沿用传统的价值尺度。而在西部少数发达地区情况则不同。因此,西部各地域的审美出现了较大的差别,既有引领全国的先锋艺术主张和艺术样式,也有前现代的审美形态,而更大范围地站在前现代的根基上对都市审美生活进行眺望,骨子里的乡土情怀依然如故。可以说,在区域文化特性的影响下,西部油画的审美仍旧以乡土文化为主,在被动中接受都市文化。伴随着中国都市化的进程,这样两种价值取向的艺术形态会不断碰撞,共同发展,并在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一元社会结构的解体激发了多元价值取向的诞生,当代西部油画在创作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择取上出现了既对立又融合的现象。在艺术表达上形成了以下几种突出的形态面貌。

1.顺承性反应

艺术的呈现过程就是视变化为韵律,在矛盾中求平衡,当代过渡社会的结构属性更是有利于融合矛盾并行的价值取向,激发多元的艺术样貌。在当下西部,艺术家思维认知的感性和理性差别直接导致顺承性艺术出现多种类型的并存,它包含浪漫意象、现实反思等多元意象。

第一,顺承性反应下的浪漫意象。

相比西方浪漫主义油画,虽然二者有相似之处,但艺术精神指向不同。西部油画的浪漫意象具有东方“超于物象”的价值追求,想象、激情、超脱是其性格特征。而浪漫主义则建立在反抗精神之上,其内核是崇高,是人面对自我局限拼力挣扎的使命感与人生无奈的悲剧的结合。罗中立、段正渠、朱乃正、丁方画中有豪放的激情,尤其是段正渠,画里有高原人的痛苦挣扎,但是这种苦痛最终是以释放的形式化解掉原本蓄积起来的崇高感。因而,西部油画作品的精神轨迹是激情一崇高一抒情,相比之下,西方作品流露出的精神轨迹则在激情一崇高之间往返。

第二,顺承性反应下的现实反思。

当代西部油画摆脱了现实主义塑造典型性的创作原则,相比传统借由榜样教化民众,突出“善”的追求,当代西部油画家则以反映客体的“真”为终极目标,这也往往使得油画作品蕴含的内容大于形式。在图像上,单纯静态的形式语言不足以承载客体世界复杂多变的冲击,平面、叠加、交错、失衡、无序便成为其视觉特征。其艺术诉求主要为:

城乡对视。立足于城乡变革的大时代背景,描绘客观世界的真实现状,同时,客体带来的不和谐与压抑、无序也唤起艺术家对现实的理性反思。如王风华笔下的都市特征指涉了理性框架下的规范和束缚,何多苓反映了工业文化逼近下的人的精神状况。

现实批判。以张晓刚为代表反思社会的先锋艺术颇具国际影响力,在《血缘大家庭》系列中,张晓刚将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均质化为单一的图像重复,淡化个体存在的意义,指证出清晰的时代面貌。与他相比,毛旭辉的批判显得更为直接,其形式的符号化处理在大量复制中成就了政治波普的风格面貌。

第三,顺承性反应下的其他意象。

审丑意象。在传统文化最为深厚、多元的西部,有着代表古老民族根性的民间艺术样式和原始图腾符号,因而审“丑”意象可以看做是西部艺术的特征之一。同时,西部油画始终坚守艺术的反映论,回归现实生活的复杂与丰富,趋向精神性的发掘,因而,西部油画的审丑不同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梦幻般的审丑。如罗中立以丑拙诠释生命的勃发力,赵能智、潘德海以丑凸显现代人的身心顽疾。

荒诞意象。西部油画中荒诞意味的加入,使其形态更显多样,曾晓峰运用超现实手法,在观念上对本土文化进行解读。叶永青对绘制作品的具体流程进行了颠倒,看似简单的艺术轨迹因为时间的强制性介入而变得有意义起来,基于此,叶的荒诞感更多来自于艺术的行为而非画面本身。

在荒诞之外,还有应和都市审美的微缩意象、卡通风格、艳俗风格。endprint

综上所述,顺承性反应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在形态上是对西方绘画的挖掘更新,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诉求和地域符号表征,艺术精神上以西部浑厚的文化传统为积淀,既有理性的深刻挖掘,又有宣扬人性光辉的感性高昂。这种源于主体自觉的创造性表达使西部油画认识和确定了自己的坐标,站在了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沿,在更大范围内参与中国的当代艺术创造。因而,它为西部油画跳出狭隘地域文化传统的束缚画出浓浓的一笔,在精神和文化上代表了西部油画的高度。

2.反省性反映

当代西部依然较多地保留着乡土社会固有的价值判断。以和为贵、中和之美的思想不但是对传统社会价值的继承,也反映出古典诗性美学的特征。同时,曾经引领潮流的乡土美学逐渐汇入地域人文情调的艺术建构中,形成了重理想、重民族符号、唯美为主的不同地域类型。而西部地域环境对人的限制使得油画家主体内心希图通过艺术获得精神自由,借助艺术实现主体与客体、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统一,这就形成了西部田园诗意的审美样貌。因而,西部油画中的田园诗意在美学思想上是西部乡土美学和抒情美学的现代延续。它有注重西部地域情结情调,重视咏物与咏怀的统一,注重写意手法和形式语言的结合等三种表现。

在西部油画家的笔下,人与自然朝夕相伴,生活家园亦是精神的栖居地,农耕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与现实深厚、朴素地结合在了一起。画家面对景物,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择取、提炼,在疏密、聚散间,在“有意味的形式”探索里創造审美意趣,以达到实现艺术的生命理想。与东部相比,西部油画的这种类型显得更加厚重、粗犷,富于张力。

反省性反映下的西部田园诗意以西部人特有的生存体验为艺术思想和创作源泉,在东方绘画主客交融的本体价值基础上,做油画现代性转变的尝试。因而说,这一类型正在将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与中国传统美学自然嫁接。从规模上看,它奠定了西部油画的性格特征,成为西部油画面貌的主体。

当代的社会结构变革改变了传统精英阶层的一元地位,大众阶层登上历史舞台,参与并建构了文化的主流叙事。在此基础上,当代西部油画不但在美学形态上出现几种突出的面貌,并且形成了不同于东部的审美特征,概括为:根性回归与先锋意识并存、平民视角、生命体验。

第一,根性回归与先锋意识并存。结合时代风向,在扬弃中建构新的民族艺术传统,参与世界艺术多元格局已成为时代的导向。西部地域占据传统优势。作为外来画种,油画艺术与西部民间艺术样貌如剪纸、汉画像砖、墓室壁画等嫁接生根,如罗中立吸收民间剪纸形式,妥木斯将画像砖造型融入到油画语言中,体现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对油画而言,融入地域文化基因也是一次内部的血液更新。民间艺术参与高雅艺术的形式建构也反映出乡土艺术并未因时代的前进而滞后,相反,从根部获得养分会比借鉴和拿来主义更利于长久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西部油画将本土传统的诗性思维继承了下来,在注重想象,追求物我同一的审美意象里,延续了追求精神自由的艺术传统。

与根性回归并存的还有先锋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川渝滇艺术持续活跃,出现了具有先锋意识的艺术思潮和代表人物。无论是张晓刚、毛旭辉用理性视角反思主流文化,关注群体生存空间,还是赵能智、潘德海审思自我,反思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困境,亦或是俸正杰、周春芽以艳俗目光指证当代社会的大众本性,他们反思都市文化的艺术思想打破了时代对艺术的局限,具有推动艺术发展的品性。因此,先锋意识的艺术表达可以说是对全球文化的均质化症状的积极回应。

根性回归与先锋意识看似一个两极化的矛盾体却在西部共同构建起当代油画艺术价值的坐标,这种矛盾源于当代中国“过渡社会”的独特历史阶段。立足现代都市文化反思传统,与在原生的乡土文化基础上吸收都市文化的多元因子,这二者既能促使艺术家在创作中思考原生文化的现代化更新问题,也能通过文化的互异性对文化与生存现状的不足进行深度的反思,它们的统一体现出当代西部油画的最鲜明特征。

第二,平民视角。西部油画家聚焦个体价值,并以人文视角关注平民大众,出现了罗中立以描写男女情爱来展现西部人的情感和原始生命力,段正渠以回归生命原初状态的艺术形象来传达生命欲望对自然的征服,以及张晓刚以对历史图像的回望反思大时代民众的群体状况,毛旭辉以符号隐喻权利,继而唤起大众对身份的认同,还有景柯文以个人成长记忆为表述对象的历史记录等。不能否认,虽然西部以外也有画家具有这样的特质,但西部油画家几乎皆是以平民视角入画,构成了西部油画的整体特征。此种现象与西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相关,却也反映出在倡导经济发展的时代里,经济发展和人文厚度并非对等。艺术中较少掺杂市场带来的浮华,反而有助于向人的内在探索,凸显人文关怀。

第三,生命体验。相较于都市文化人文单极化的扩张,西部油画向我们展示了“审美文化保存着的人文与自然两极合一的原初状态。”外在环境对人的限制往往加剧内在世界的反抗意识。此种反抗意识的程度与生命力的强度成正比。生命力越强,则反抗越甚。当内化的不屈精神以艺术形式外化出来,原有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世事和人生的理解转化为艺术的精神,它于豪放处见温情,于苦涩处显乐观。正是在这样丰富的情感滋养下,无论是现实的叙说、浪漫的表达、唯美的田园讴歌,还是“丑”的意象,因其立足于现实生活,忠实于自我的生活感受,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生命感召力。

当代中国西部油画的美学形态既包含有传统稳定、和谐、有序的古典美学形态,又包含有都市文化下的无序、动荡、矛盾的现代美学形态。在这样“双子”并置的阶段,当代西部油画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现实与理想、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形成了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的多元面貌,呈现出根性回归与先锋意识并存,注重平民视角、生命体验的审美特征。在地理空间上,西部油画反映出西部特有的地域文化符号和地域环境特征;在艺术生态上,西部油画从时代变革出发,立足西部农耕文明与都市文明并存的文化格局,形成了商业色彩不浓,追求艺术深度表达的地域艺术性格。这种地域性格以西部民众的平民立场关照现实生活,使作品融汇自然与人文的两极,形成了或苦涩真挚、或雄浑苍茫的精神内涵。从而在文化价值取向、艺术传达角度、情感表达深度等方面明显异于其他地区,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油画样貌。在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日渐盛行的当下,西部油画对艺术精神高度的挖掘无疑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第一,有根性回归但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发掘还不够。传统并非艺术符号的资料库,传统艺术的现代革新不仅在于现代媒材或观念的创新表述,而应该索根求源,扬弃表面化的样式演绎和技巧情趣,从文化的根部去探寻个体艺术生命的内涵,从而发掘出内在的、个性的语言意义。第二,有平民视角但反思和批判精神参与不够。艺术应独立于社会,与现实保持距离才能构成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发展中,艺术经常以不同的身份作为意识形态、集体意志的代言人。在价值多元的当代,艺术回归创作者主体,成为艺术家精神的传感器。当代西部油画选取平民视角无疑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然而,真正做到以发掘现实本质寻求真理,必须深挖反思和批判精神。从这一点说,虽然西部油画不乏先锋的批判作品和代表人物,但要确立自己的先锋性格还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有生命意识但需谨慎对待西部风情。人类社会的存在无外乎“情”与“理”,艺术更是离不开对客观事物运动的感性情状的体现和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把握。在艺术表现中一味侧重感性情状的表面描述而忽视事物本质的探寻,则缺少余味。伴随国家战略导向与社会结构调整,西部文化艺术的地缘身份将会日渐凸显。在文化开放环境里,如何借用独特的风土人情锤练艺术语言的纯粹性和艺术对象的历史感,而不是浮光掠影地迎合审美主体,使之成为愉悦感官的对象,还需谨慎思考。

西部油画虽然形成了较明显的区域艺术样貌、具备一定的精神高度和价值追求,但是西部地缘复杂,资源分散,群体间的开放意识不够,艺术家尚难形成合力突破现有样式,推动整个地域风格的更恢弘发展。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艺术家很可能流向东部中心城市,这对于艺术家风格的发展以及整个西部油画未来走向的影响都有待继续观察和探讨。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
伊斯特伍德女性电影的审美特征
自然与建筑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论广西龙州旦歌的审美特征及功能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