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平 赵康琪
江苏大学北固校区位于镇江市区北固山麓,其前身最早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于1934年创建。当时的校园内建有礼堂、教学楼、实验室、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院舍及足球场、篮球场和药物试植场。这也是镇江近现代以来的第一所大学。之后,该院经历了国立江苏医学院、江苏医学院(1957年迁宁更名为南京医学院,即今南京医科大学)、镇江医学专科学校、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镇江医学院、江苏大学北固校区等时期。追溯到六七十年前,邵象伊、颜守民、刘燕公等我国老一辈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都在这里工作过,曾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李岚清当年是这座校园的学生。培养的医学人才中有中國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侯金镐、人体解剖学专家王平宇等等,其佼佼者举不胜举。这座校园的民国建筑经历了70载春秋,因校园和附属医院改扩建等原因已陆续撤除,当年医政学院旧迹唯有校区南侧的那条医政路存留至今。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将江苏省会设在镇江。1934年5月,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的陈果夫提出建立省立医政学院,得到省政府委员会第628次会议批准,并征收北固山麓大校场作院址,陈果夫兼任首任院长。何为医政学院?当时的学校办学者认为治疗疾病固然重要,但疾病的预防和医疗管理也很重要。因此招收了两类学生:一类为六年制医科,另一类是一年制的卫生教育科和卫生特别训练班。卫生教育科的学生来源于各级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卫生教育科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省立民众教育馆和本省各市县任卫生教育指导员。依据医疗与卫生教育并举的理念,陈果夫邀集国内诸多有识之士发起成立中国卫生教育社。中国卫生教育社以医政学院师生为主要依靠力量,并于1936年7月在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由此可见,省立医政学院的卫生教育在民国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独特地位和影响。1937年12月初,日本侵略者占领医政学院校园,该校预先辗转西迁并于翌年更名,才用了三年多的校名就走进了历史。医政学院大门的原状则保留到1981年。随着校区改造,校门于2000年被拆除重建于西侧100米处。
图2前排正中为陈果夫;倒数第二排左5为医科大一新生姜同喻,后留校任教,生前为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是笔者之一姜平读研时的导师。抗战胜利后,该礼堂除了作为国立江苏医学院(以下简称“苏医”)的礼堂外,1946年6月到1949年3月还作为江苏省临时参议会会堂。镇江人冷遹时任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在这幢建筑内主持过多次会议。冷遹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因功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期间,支持中共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同黄炎培等飞赴延安,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商谈国事。江南新四军于抗战胜利后北撤,他利用自己任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要职,竭力掩护在镇江地区坚持斗争的中共留守干部。新中国建立后,他曾任江苏省副省长等职。这座礼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仍然有过镇江重要社会活动的记载。1963年1月,中共丹徒县委在该礼堂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从上海市作家协会回乡深入生活的著名诗人闻捷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当选为县委常委。他在大会上以充沛的激情朗诵了题为《我的发言》的诗篇(刊于当年的《新华日报》《镇江日报》,并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的《闻捷诗选》),抒发了他“借用长江那磅礴的气势与歌喉,为家乡的胜利而放声歌唱”的炽热情怀,整个会场为之掌声雷动,成为这次党代会的高潮。丹徒县广播站记者在现场录了音,很快就通过有线广播传遍全县千家万户。党代表以诗发言,也一时传为佳话。
1993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视察镇江医学院时,指着3号楼说他曾经在这里住过。李岚清从1947年9月至1948年8月在苏医医科学习,在这期间,国统区正兴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当时苏医学生运动由进步学生为核心的学生自治会组织,李岚清除了认真学习外,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医科女生马凤楼1946年6月即成为中共地下党员,是苏医的第一任地下党支部书记,组织抗议美军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沈崇的示威游行,组织声援在南京“5·20”惨案中受伤学生的罢课、赴宁慰问等,以及针对国民党溃退前开展的护校斗争,她都是关键人物之一。连坚持正义的进步教授邵象伊、洪式闾等也参加过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马凤楼还在斗争中经过考察,于1948年相继发展了同学戴汉民等三名地下党员(马凤楼后与戴汉民结为夫妻,都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当时另一名学生党员陈家震,后亦为医学教授,曾于1980年代担任江苏省卫生厅长。当局对于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恨之入骨,勾结苏医的反动力量,列出黑名单,开除学生自治会积极分子陈宁庆、綦骥声等10人,对马凤楼、王筑玉、戴汉民等给予书面或口头警告处分。
从图6中还可见,在3、4号楼顶还有有待继续加高的柱子,4号楼也由于经费不够,由二层楼改为一层楼。与2、3号楼不同的是,4号楼在镇江医学院时期加高变为二层楼,但于2001年拆除,这是被拆除的最后一幢民国建筑。解剖室内有尸体池。在学生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民主运动中,军警常到学校抓捕进步学生,已毕业留校任教的姜同喻每遇到这种险情,常以尸体池掩藏学生。民国时期的尸体池也于1997年被拆除。
镇江于1949年4月23日解放,市军管会青年工作队迅即组建镇江市学生联合会。当时镇江唯一的大学即苏医,另有14所中学,共由19名委员组成市学生联合会筹委会。马凤楼为筹委会主任,戴汉民和镇江师范学校学生周吉生等为副主任。随后镇江市的“五四”纪念大会即在苏医足球场举行,这也是镇江解放后第一次大型学生集会,约有6000多名大中学生参加。参与大会组织工作的周吉生是笔者之一赵康琪的岳父,他至今仍记得,市军管会青年工作队队长李家荣(后调团中央,曾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大会,解放军三野八兵团政委、镇江市军管会主任袁仲贤(后曾任我国驻印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做政治报告,当听到袁仲贤控诉英军舰“紫石英号”从长江江面炮击我军民的罪行时,大家愤慨无比,振臂高呼口号,声音传至市区上空,在市民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苏医足球场也成为镇江广大青年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迈开新的人生征程的重要起点。
(责任编辑:刘跃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