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东
董关杰(左一)在介绍生产工艺
董关杰特别忙。晚上跟夜班,早上8时10分刚升井,职工打电话说32081综采面安装又遇到了难题,他刚到大食堂买好饭菜还没来得及吃,拿了两根油条又匆匆下井去了……
这些天,本来就不胖的董关杰身上又瘦了一圈。矿上第一次上综采设备,领导下了死命令,必须按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安装任务。董关杰心里明白,在安装综采设备过程中,牵涉拆卸、运输、安装等重要环节,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将会大大影响工期,工作面接替紧张的局面将会进一步恶化。32081工作面现场条件复杂,所有参战人员都在为综采设备早日投运拼搏着。董关杰更是不得闲,近在“咫尺”的新密小家没回几趟,上午蹲在技术室看资料、写措施,下午开会研究安装进展情况,晚上接着下井。再苦再累,董关杰仍坚守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让32081综采面出来煤”。
一直等到下午3点,笔者才在矿调度室又见到了董关杰。而立之年的他,戴着眼镜,一副文弱书生的摸样。可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文弱书生在乌金煤海里默默无闻地耕耘着,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矿山人的华彩乐章……
2010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刚毕业不久的黑瘦小伙儿走进了芦沟矿,由此开启了他煤海创业圆梦的艰辛历程。入矿六年来,他先后被安排在生产技术科技术员、采煤二队副党支部书记、生产技术科主任工程师、科长兼支部书记等岗位上锻造本领,每一个岗位皆浓缩着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忘我不懈的奋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董关杰却不这样做,他此时需要的是冷静、再冷静,这是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上任后的他一连在办公室内独自待了三天三夜,趴在图纸前来回比划着、思索着、筹谋着,满脑都是乌黑的煤海。他不断提醒自己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在百里煤海的主战场排兵布阵,决胜千里。可深思熟虑之后,他以青年人的睿智给自己定了条规矩:“我的岗位在井下、在现场、在工作面。”
随后,他马不停蹄,用一个多月时间把井下的角角落落重新转了一遍,细心观察,反复验证,不断用实际推演自己的布局规划,向矿领导果断提出:“目前,我矿东翼采区东21上山煤柱面和西翼32121工作面即将结束,按照“一备一采”的原则,必须加快东21下山煤柱面和32081掘进面的施工进度,其中东21上山煤柱面尤为紧迫。因该面地质条件等情况影响,施工与技术难题多,如果不进行合理组织,扎杆、落巷、疏排水无疑将成为影响正常接替的最大难题,东翼采区必将面临脱节问题……”一席有理有据的分析汇报,使他的布局规划赢得了一路绿灯。
熟知董关杰的同事都知道,他脑子活、点子多、做事细,特别是在引进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解决现场安全生产难题方面尤为突出。
董关杰常说:“理论加实践等于成功。”他也一直用这话勉励同事们。2015年,是芦沟矿经营形势极度困难的一年。为实现降本增效目标,他主动从科技降本入手,全力落实集团公司大力推广锚网支护和沿空留巷两项降本增效新举措,不断向集团公司生产部室技术专家请教、向兄弟单位学习,灵活借鉴先进经验,并连续下井跟班,反复论证,反复实践,掌握了一整套锚网支护和沿空留巷技术,并在当年顺利完成了32071上、下付巷,32081上、下付巷,32121流水巷车场,32121流水巷联巷全锚网索支护工程,比计划增加了200%。
在推广锚网支护改革中,由于是首次接触该项技术,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心存疑虑,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职工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操作不娴熟、工艺不衔接等系列问题,甚至有些职工出现了不满情绪,想仍旧采用原来的U型钢被动支护。董关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果断将办公桌前移到现场,吃住在前沿,既当宣传员,又当指导员,不厌其烦地向职工宣讲锚网支护对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的重要性,手把手地传授讲解各项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及时研究处理支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
“科长,你升井休息几天班,你看看科里队里都有跟班的,我们一定盯好现场,你就放心吧!”现场跟班的煤巷队队长赵小木心疼地劝他说。连续跟班劳累,董关杰的双眼通红,嘴唇布满了干裂的白皮,身体极度疲倦,也有些支撑不下去了,无奈说:“好吧,你们一定要盯紧,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回头我要验收啊!”有付出就有回报,在他的坚持带领下,芦沟矿的锚网支护技术日趋成熟,一直走在了集团公司生产矿井的前列。
在董关杰家里,珍藏着一沓厚厚的荣誉证书:劳动模范、安全标兵、创新之星、自主创新十大青年标兵……这一项项荣誉都承载着他的辛劳与汗水,同样也记载着他一串串闪光的人生足迹。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他带领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进车间、下头面,为科技攻关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更好地推动技术革新,董关杰组织生产系统大学生成立“技术工作室”,每个周末把大家召集过来,聚在一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疑难杂症”。一次,在32081工作面,董关杰发现,更换皮带托辊时,用手拉葫芦拉起皮带需要找出起吊点,皮带难固定,需多人操作,他多方查找资料,最后利用液压千斤顶研制加工了液压顶皮带更换托辊装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以往皮带承载段拉移后需用葫芦人力调高、打造锚杆起吊点困难、不安全、施工难度大且影响时间长,他和技术人员一起研制加工了承载段液压自动调高装置,有效遏制了冒顶事故。
因为董关杰勤琢磨,好钻研,大家送他“矿山发明家”的雅号。但他却说:“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发挥特长,多为矿上解难题,这也是我的分内之事。” 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他先后主导完成了大倾角“三软”煤层炮采放顶煤工艺、U型钢风动上梁装置、悬移支架快速安装装置、悬移支架防咬架装置等60多项工艺革新和技术革新项目;撰写科技论文《深埋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薄煤层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参数的合理确定》等30余篇,其中由15篇分别发表于省市核心期刊杂志上,8篇荣获科技论文二等奖;完成《U型钢风动上梁装置的研制与应用》《沿空留巷技术在“三软”厚煤层中的研究与应用》等6项科研成果项目,有3项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发明的《一种矿用提升机构》和 《一种矿用搬运机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些科研发明成果,均在解决安全难题、提高生产工效、实现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期间,他还不遗余力地在巷道掘进中推广使用岩巷大功率挖装机等新装备,不断提升矿井机械化水平,千方百计地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如今,他正在32081工作面积极开展低位轻型综采设备安装技术攻关。
在采掘工人心中,董关杰素有“抠门科长”的雅称,其源自两个故事。
今年5月份,在一次工程质量验收中,董关杰在32081上副巷施工现场发现锚杆锚索外漏过长、间排距超过误差规定。他直接给出了“不予验收”处理决定。不验收就无法结算工资,当班煤巷队职工旋即围过来苦苦求情,说:“你是俺们系统的主管科长,只要锚固效果达到要求,质量有保证,外观不好看,不是啥大事,你就高抬贵手,放俺们一马吧!”
董关杰听罢斩钉截铁地说:“矿上投了那么多钱搞锚网支护,咱可不能只讲效率,不讲质量,万一出了问题,谁也担当不起。”
在今年推进契约化管理改革中,董关杰高度关注材料管理工作,将每月的材料费切块分解到各采掘队,严格把关,严格考核,精打细算控成本。为了压缩生产材料费,他坚持每月底组织各采掘队管理员召开“算账会”,紧跟各队每月的生产计划,细排各队材料使用量,将材料精算到哪段巷道需要椽子、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几根、可用多长时间等,以此为确保各队材料费用不超额。
他常说:“干煤矿必须要学会算经济账,省下的就是赚来的。”今年7月份,煤巷队由于施工、扩修地点多,铁丝使用量大,董关杰却控制非常严格,该队办事员就找到他通融:“董科长,用点铁丝不值几个钱,你何必抠的那么严?”他就开导地说:“铁丝可以用,但必须不能浪费,一分钱也是钱,如今企业这么困难,你浪费一点儿,我浪费一点儿,我们的工资如何开呢?”一席话让其心服口服,诚心夸赞说:“董科长真是好管家。”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丰功伟绩,勤奋朴实的董关杰祥就是这样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用真心感动着身边的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繁忙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家人,他也想多陪陪父母妻儿,可就是抽不出时间,他整日想得更多的是矿山的脱困发展,以及当前的生产任务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因为这些都是他的职责、使命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