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水利风景区是依托水体(水域)或水利工程而建设,具有一定质量和规模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休闲、观光、娱乐、度假或文化、科学、教育活动的区域[1]。自2001年水利部批准设立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已批准16批共778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地区外)均有分布;全国省级水利风景区已达2000余家,各级水利风景区逐渐在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辽宁省是水利大省,水系发达,水库、水闸、堤防、灌区等水利工程数目众多、类型多样,并且地貌特征多样,植被类型丰富,具有较好的水利风景资源天然优势。但一直以来,辽宁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并未取得较好的成绩,省内水利风景区数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共有水利风景区13家,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家,省级水利风景区3家。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程度与水利大省不相适应,没有形成生态水利旅游规模产业,未能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成效。
为了促进省域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推动省内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根据《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风景区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编制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的要求进行辽宁省水利风景资源调查,摸清省域内水利风景资源的数量及分布,评价水利风景资源的质量及特色,为辽宁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次水利风景资源调查范围覆盖全省14个地级市,共涉及全省水利风景资源条件相对优越,并且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具有一定开发意愿的拟建水利风景区107家(不包括已批准的13家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调查总面积9472.89km2。
调查内容包括:景区建设依托的水利工程现状、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状况、环境保护质量、开发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经营管理水平与运营开发意向以及地区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中通过收集各级水行政部门填写的《辽宁省水利风景区规划调查表》,以及所涉及市县、乡镇的总体规划与水利、旅游等行业专项规划、各类统计志书等相关资料,同时到拟规划的水利风景区进行现场调研查勘,评估景区的风景资源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
1.2.1 区位分布
辽宁省拟规划水利风景区分布如图1所示。拟建水利风景区主要分布在辽东南、辽西北地区,如大连、抚顺、丹东、营口、铁岭、朝阳等,而在辽宁中部平原的沈阳、本溪、鞍山、辽阳地区只有零星分布,这与辽宁省内大型水利工程多分布在辽东、辽西山区有一定的关系。
图1 辽宁省拟规划水利风景区分布情况
1.2.2 景区类型
根据《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水利风景区分为水库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湿地型、灌区型和水土保持型6种开发类型,不同类型景区在自然资源、人文背景、社会经济、水资源及水工程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2]。在调查范围内的107家拟规划水利风景区中,共有水库型54家、自然河湖型20家、城市河湖型14家、水土保持型10家、湿地型6家、灌区型3家。辽宁省拟规划水利风景区类型统计见表1。调查范围内的水利风景区涵盖6个类型,表明辽宁省水利风景资源类型全面,开发方向多样。但从比例来看,仍以水库型为主,占拟建景区总数的一半,符合辽宁省一直以来注重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表1 辽宁省拟规划水利风景区开发类型统计
1.2.3 建设现状
调查范围内拟建水利风景区建设情况有一定差别,部分景区为已建或在建的旅游景区。“已建旅游景区”指水利风景区将依托或整合现状已建成开放的非水利风景区类旅游景区,“在建旅游景区”指水利风景区将依托或整合现状正在筹建的非水利风景区类旅游景区。例如:规划的铁岭滨湖新区水利风景区将在建的月亮湖风景区纳入水利风景区范围内、阜新大青沟水利风景区将依托已建的大青沟风景区进行开发建设。调查范围内水利风景区建设情况见表2。
表2 辽宁省拟规划水利风景区建设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有一半的拟规划景区还未进行旅游设施建设,开展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运营的起点较低,印证了目前辽宁省水利风景区建设滞后的现状。
1.2.4 旅游资源类型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结合水利旅游资源构造特征与特色,对辽宁省水利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分类统计结果,拟规划107家水利风景区范围内,拥有主类旅游资源8个,占8个国家主类旅游资源的100%;亚类旅游资源27个,占31个国家亚类旅游资源的87.1%;基本类型旅游资源107个,占155个国家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69.0%。表明拟规划的水利风景区游览类型多样、旅游景观丰富,构成了较为多样化的水利旅游资源体系。
1.2.5 水利风景资源特色
a.水资源差别大,类型多样。辽宁省境内水系发达,水域广阔,多样的气候条件导致省内不同地域的水资源差别很大,因此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有着明显的功能和景观差异。此外,省内还拥有湿地、森林、山丘、泉水等数量众多的景观资源,水利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多样的水资源特征是水利风景区相区别的天然基础,水利工程则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工程依托和特色景观。例如:盘锦大洼灌区水利风景区糅合了水利设施、乡村田园、渠道河网、人文历史等多种类型景观,景区开发对促进大洼县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辽阳葛西河走廊水利风景区是典型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除了具有河道的泄洪、行洪、蓄水、供水等常规功能外,景观生态、健身休闲、亲水体验、文化科普等功用体现出先进的水利内涵。
b.地貌特征和水景观紧密结合。辽宁省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3],即平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3.4%,山地占59.8%,水面占6.8%,地貌类型多样。
辽东丘陵区山势起伏陡峭,林木茂密的丘陵两侧是河流冲击下形成的河谷平原,风光旖旎。辽东地区山水相映,水利风景区内水绕山而行,山临水而立。如:抚顺三块石水利风景区内山水共耀,三块峰石相拥而立,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壮观之极。
辽西丘陵区是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女儿河等众多河流,地形地貌多样,山地崎岖险峻,海滨平原倚山面海。辽西地区水利风景资源类型各异,景区相互毗邻,优势互补,形成了集乌金塘、龙潭大峡谷、青龙河等近20处湖光山色、海山相依的水利风景区集聚地。
辽东丘陵和辽西丘陵之间是由辽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农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着经济发达的辽中城市群。平原北部有沙丘分布,中南部水系丰富,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等在此汇流入海,形成了平坦辽阔的三角洲平原。辽河平原湿地、温泉等旅游产品较为丰富,数量多、规模大、品牌响,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发展格局,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部分,在全省旅游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水利风景区历史、文化、宗教资源丰富。辽宁地区历史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积累,构成了一个由燕、汉魏、鲜卑、高句丽、契丹和满等多期多民族文化组成的文化总体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沈文化。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民族民俗特色鲜明;生活在辽宁的锡伯族、蒙古族和朝鲜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间礼俗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4]。辽宁是佛教东传的路线经过地,宗教旅游资源丰富。
独特的人文资源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资源品味,对于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与景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调兵山市金文化水利风景区体现出宋金时期的壮阔历史,表现了水利风景与人文历史的有机整合;阜新瑞应寺是藏传佛教东方中心,也是阜新佛寺水库水利风景区重点打造与宣传的文化内涵之一。此外,冰封雪飘的辽宁关东民俗风情、风格特异的冬季民间饮食均极具东北地方特色,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独特旅游产品,也是打造水利风景资源的特色素材。
水利风景区评价内容包括风景资源评价、环境保护评价、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管理评价四个部分[5]。
评价方法采用赋分制,水利风景区评价的赋分总额为200分,其中各项评价内容赋分权值分别为:风景资源评价80分,环境保护评价4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40分,管理评价40分。总体评价得分为各项评价得分之和。
对调查范围内107个拟规划的水利风景区进行各项评价并打分,统计综合评价结果。
2.2.1 风景资源评价
从风景资源评价得分情况来看(见图2),得分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水利风景区有25家,占总数(107家,下同)的23.4%;得分在60~69分的水利风景区有54家,占总数的50.5%;得分在48~59分的水利风景区有28家,占总数的26.1%;没有景区在及格分48分以下。说明调查范围内的景区风景资源总体质量较好,各类型风景资源整合较为合理,有效避免了景区风景资源的单一性。但是部分水利风景区由于依托小型水库或小规模河道,工程规模较小、景观缺乏特色、人文资源单薄,因而得分不高。
图2 风景资源评价结果分析
2.2.2 环境保护评价
从环境保护评价得分情况来看(见图3),得分在32分以上(含32分)的水利风景区有26家,占总数的24.3%;得分在24~31分的水利风景区有80家,占总数的74.8%;得分在及格分24分以下(不含24分)的有1家,占总数的0.9%。这反映本次调查的水利风景区环境本底水平及现状保护状况较好,符合辽宁省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
图3 环境保护评价结果分析
2.2.3 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从开发条件评价得分情况来看(见图4),分值差距较为明显。最高得分为35分,最低为19分;得分在32分以上(含32分)的有14家,占总数的13.1%;得分在24~31分的有53家,占总数的49.5%;得分在及格分24分以下(不含24分)的有40家,占总数的37.4%。这是由于除部分景区在城区附近,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或依托建成旅游区,开展了一定的基础建设外,大部分拟规划水利风景区,与城市建成区距离较远,现状开发程度较低;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健全是大部分景区的共性问题,这也符合辽宁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滞后的实际情况。
图4 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结果分析
2.2.4 管理评价
从管理现状评价得分情况来看,调查范围内绝大部分景区都没有建立符合水利风景区相关标准要求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运营标准等,其中78个规划景区没有得到分值,占调查总数的72.9%,即这部分景区基本处于无开发经营活动的水利工程自然状态(见图5)。取得管理评价得分的29个水利风景区中,最高得分仅为12分,虽然这部分景区的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都比较优越,已开展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但是景区运营管理并没有完全按照水利风景区的相关规范进行。总体上,辽宁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程度低,景区建设不完善,除少数开放较早、开发较好的景区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外,大部分景区未进行科学有效的整体规划,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服务水平不到位。
图5 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2.2.5 总体评价
根据《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景区总体评价得分在120分及以上的基本具备参评省级水利风景区的条件。辽宁省水利风景区总体评价分值分布如图6所示,调查范围内得分在120分及以上的水利风景区有49家,占总数的45.8%,最高分为157;总得分在120分以下的水利风景区有58家,占总数的54.2%,最低分为96分。
图6 水利风景区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由于辽宁省许多水利风景区处于未进行开发建设的自然和工程原始状态,开发利用条件和管理评价得分较低甚至未得分。因此,综合各方面评价结果,调查范围内大部分景区经过前期开发建设可以满足水利风景区的评审要求,辽宁省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及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本次针对辽宁省水利风景资源的调查涵盖全省有建设意向的水利风景区107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全省水利风景资源的分布、类型及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判断辽宁省水利风景资源具有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特点,天然条件优良。对各拟建景区的打分评价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水利风景区综合条件良好,风景资源优质、开发潜力大的水利风景区所占比例较高,调查范围较为合理。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辽宁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水利风景资源保护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对全国其他省份的水利风景资源调查评价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本次调查以地方上报的《辽宁省水利风景区规划调查表》为主结合现场查勘的方式进行,鉴于工作时间较短,全面性会有一定的欠缺,对于省内未上报的水利风景资源仍需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与发掘。
[1] SL 471—2010 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 温乐平,李昌彥,吴帅兵,等.江西省水利风景区资源的调查与评价[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2):26-33.
[3] 庄晓敏,董建文,詹卫华.水利风景区中水域景观营造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1):75-78.
[4] 韩福文,李秀彦.辽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56-59.
[5] 胡雁.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7):244-245.
[6] SL 300—2013 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