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爱国
[摘 要] 深度改善车站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运输生产安全和行车组织畅通的根本方法和手段。针对此问题,应该结合本地铁路实际状况,并以准确的科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对目前车站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力求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分析,对铁路车站关键作业做到全过程管控。
[关键词] 非正常 车站 行车安全 管控分析
中图分类号:X931 文献标志码:A
车站的行车组织始终在全国铁路运输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全国铁路网中作用最大,数量最多,基础最牢的基层单位[1]。基于我国铁路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并因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对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加快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对基层站段的安全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确保安全的任务越来越大,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为此,铁路各单位对车站安全管理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与畅通,维护车站现场工作的正常秩序,防止因为行车时发生意外或陷于非正常情况而发生事故。目前,车站安全管理内容的深度还远远不能够满足铁路的发展需求,因此,深度改善车站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已是大势所趋[2]。针对此问题,应该结合本地铁路实际状况,并以准确的科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对目前车站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力求做到事前控制,以防不测。本文主要以铁路运行能力、车务管理、营业线施工管理、以及铁路行车设备管理等方面作为侧重点加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车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车站管理制度现状
每个车站段设有车站、车间以及班组等管理单位,主要负责行车安全的检查。为了提升有关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需定期召车站安全分析例会。会议主要是对各单位领导及各个工种进行岗位责任分配,以便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例如,对事故发生相关因素的研究,安全设备的检查以及对相关单位进行视察考核工作。
(二)车站安全管理所在问题
总结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行车安全设备的损坏以及设备不完善,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较差、思想陈旧,行车安全的条件基础不完善。
1.安全检查力度不够,设备陈旧落后、损坏严重。由于车站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教育的力度不够,导致技术人员在安全設备的检查方面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造成了技术人员能力低下、设备出现漏洞的危险现象。不仅如此,对科学知识、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够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辅助铁路设备的改造,以及安全管理培训的质量达不到标准。铁路单位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技术设备本身就陈旧落后,再加上长时间的磨损和人为恶意损坏,导致技术设备失用,极易出现技术空档等问题。
2.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较差、思想陈旧。
①标准要求不高、管理不严谨:对技术人员培训力度降低,技术水平能力要求降低,过度放任职员。
②检查力度不严、检查过程过于简单:职员安全检查制度观念差,技术能力不够,工作态度不认真。
③工作任务不能落实,工作风气败坏:上级领导不负责任,不能够积极对下级进行视察考核,工作精神得不到支撑,领导之间互相推诿,下级职员对任务命令模模糊糊,甚至得过且过。在车间里仍存在操作不认真、态度不积极、行动滞后等不良现象。
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①安全管理责任分配不明确:由于责任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对部分领导干部的责任赏罚不公,从而影响了车间与班组之间的工作配合默契力度。没有明确的责任赏罚制度,难以对管理层、作业层进行有效的规范与激励,体现不出公平公正的原则。
②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不严谨:施工管理措施不严谨,有可能导致站段之间的联系减少。在施工时,有关人员的的请求、登记、开通等过程难以与站段保持一致,从而增大施工安全的管理难度。
③规章制度内容不完整:未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会出现对各单位要求不严格,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人员规范不严谨等问题。管理制度缺乏实施力度和一定的严格性,没有相关实施管理的部门,难以对职员下发工作命令,并进行工作指导。
二、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一)铁路运输方面的改善
1.运行图铺画:运行图的铺画不仅要为铁路行车提供准确到位、方便可行的服务,还要创造出有力的管理条件和良好的行车运行秩序。由于铁路上运行的列车非常多,甚至多个速度不同、类型不同的列车会同时在同一铁路上运行,为了能够确保行车过程的安全,保持铁路运行的畅通,制作出合理的铁路运行图非常重要。
2.运行图的制作方法:运行图的制作过程要对列车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列车类型(货车、客车)、列车速度、列车长度、经过的铁路路段。进行运行图编制前要尽可能的搜集更多的编图资料,以便于进行有关问题的检查、研究与试验,更有利于对列车运行各方面的计算,从而为编图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编图前,铁路公司应该制定出能够管理相应的列车跨线、本线的有效方案,并制定出统一的列车开行方案,避免铁路运行秩序发生混乱。随后,制定出铁路运行图草图和技术作业图表,还要对相关运行指标进行严密的计算与测量,最后公开统一的运行时间表,绘制出铁路运行图。
3.运行图的制作标准及意义:运行图不仅要能够有效的缓解铁路发达城市地区繁忙的通勤,同时还要保证车站站段能够根据运行图对铁路运行秩序进行维护以及保证现场工作的正常进行。要保证列车能够正常运行,按时到站,尽可能地为铁路运输提供方便。运行图本身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符合我国铁路运行方式,为列车运行提供了方便,发生意外情况时易于编制、便于调整。我国铁路已经初步具备了采用运行图的条件,因此,对运行图的编制变得很有意义。
(二)提高铁路运行能力
1.努力进行自主研发、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了提高国内铁路运行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补缺我国在铁路上的技术短板,尽可能的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还要坚持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道路,具备运行技术上的自主知识产权,防止国外对铁路运行的技术垄断[3]。我国对铁路运行的需求量较大,只靠引进国外技术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因此,只有高度重视自主研发,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经济的方法提高我国铁路技术的水平,才能有效提高铁路的运行能力。
2.注重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始终存在于我国五大运输业之中,并且不同运输行业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因此,这就为各个运输行业进行协调配合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各大运输行业要充分在质量和方式上下功夫,对共享资源进行合理的协调分配,靠服务和技术创新赢得市场资源,这样,不仅对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铁路运行的能力。
(三)改善车务管理制度
1.优化车站人员管理、部门整治制度。
①对技术人员进行更严格的工作要求,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技术能力的考察审核,确保职员的工作态度和整体素质。优化车站机构设置,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技术科人员的力量对车站人员进行辅助管理,为车站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设备,尽可能地实现车间自治管理。
②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利用,切实关心到相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上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生活上给予适当的补助,能够有效提升人员的努力工作思想的水平。积极开展生产设备、工作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活动,培养人员的积极工作态度。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①管理运作制度:基层站段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时,要明确工作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因此,为确保铁路行车的安全,就必须建立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运作制度。
②动态管理制度:车站需制定一个工作周期,对上一周期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细化,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动态中排查问题,反思问题,要对安全隐患进行确立、反馈、研究分析、解决整治,要将管理任务落实到位,循环往复,进而达到安全管理的质量标准。
③综合评价制度:车站管理人员要对技术设备、工作环境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把发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整改的地方进行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安全情况的综合评价,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公布评价结果,最后对有关职员进行奖惩,对存在问题的车站进行大力整改。
④生产责任制度:一是要把任务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健全的生产责任体系,对各组织、各部门进行明确的工作任务分配,尽可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岗位责任制度,能够促进各部门协调工作,从而提高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二是通过明确责任,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一旦出现问题,便于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责任追究,从而促进各部门努力重视工作质量,认真对事故进行整理与分析,能够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加强营业线施工管理
1.加强施工管理的前提是不能违背国家有关施工法律条例规定,同时还要将行车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并进行综合处理解决问题。影响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施工,都必须予以阻止。要对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的每个过程进行综合考虑,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同时确保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
2.不能因为营业线施工而停止运输,必须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保证行车运输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加强对施工组织的管理和行车运输的管理,才能提高施工作业的效率,保证施工作业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同时还能确保行车运输的安全。
3.进行营业线施工时必须限速、慢性施工,要根据路局规定的路段、时间、时速进行施工。施工时,要按照规定布置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对现场工作实施监控处理,防止施工过程发生交通意外时不能够及时处理。此外,还要设置专门力量对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如遇到路况不良,不能确保列车安全通过,应对其进行拦停,并报告给临近管理部门,不能盲目和冒险对列车进行放行,最后要做好事后处理工作,确保两方人员意见一致。
(五)铁路行车设备管理改进措施及建议
1.加强对行车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各级管理部门应着重对行车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4]。重视管理行车装备的使用履历,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为损坏严重的设备部件进行修理或更换。另外,各车站的技术部门与财政部门应协调配合工作,技术部门通过对设备的正确试用、严格检查,确定部分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及报废情况,再通过财政部门进行调拨固定资产账进行维护与更换,应做到设备底数清楚,账目清晰,确保行车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2.改善行车设备管理制度。
①日常检查标准化。车站每天都应组织技术人员对行车设备进行现场试用检查,依据设备检查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探伤、试用、测验等关键设备的实际工作性能,若出现工作异常现象,要及时联系设备维修部门进行设备隐患排除,并将结果逐一记录,以便日后复检。必须将这一检查制度固定周期化,才能更好落实设备维修的工作。
②夯实设备基础管理:为了能够将人与设备进行充分结合,基础设施的质量必须达到更高的要求,要对设备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把关,要避免次品设备流入各个车站,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5]。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先前的设备生产流程有很多的不足。为防止设备生产质量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实施了相关措施和建议,一是接收设备前必须与生产公司明确维修责任,避免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支撑。二是设备接收前要与生产方进行技术交流,掌握设备维修新技术,避免设备维修人员的缺乏。
三、注重车站人员的素质培养
(一)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贯彻到底,始终把安全管理作为永恒的工作主題,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遵循安全生产的理念[6]。
(二)规范综合素质教育
为进一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必须注重提高职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水平,还要加强对职员素质教育的培训力度,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考核。
(三)强化干部教育
注重对干部的能力进行检验与审核,合理提拔有能力的干部人员,促进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以便更好的开展行车安全管理工作。
四、结语
非正常情况下铁路车站列车行车出现的问题原因有很多,但只要注重加强车站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引入性能齐全的安全行车设备,提高非正常情况下列车行车的适应能力,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非正常情况所引起的铁路行车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使铁路行车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文江.如何加强非正常情况下铁路车站接发列车的安全管理[J].科技展望,2016(20).
[2]鲁秉基.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实作教学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
[3]王真.朱峰.孟凯.浅论接发列车作业中非正常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J].科技视界,2014(32).
[4]蔡明岐,桑建涛.铁路行车组织安全双向闭环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21(2):261.
[5]廖依.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模式及安全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1(2):108.
[6]匡哲逊.铁路行车组织的应用及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2016,18(14):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