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对照

2018-03-12 01:47王宝琦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传统手术疗效

王宝琦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随机选择76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统计并发症。结果:①治疗组手术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静脉腔内激光;传统手术;下肢静脉曲张;疗效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可能与久坐久立、增加腹内压的慢性病等因素有关,发展至后期,可出现瘙痒、脱屑、浅静脉血栓等症状,虽然对人的活动能力无明显限制作用,但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目前,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术式,但是此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预后欠佳。这些年,静脉腔内激光术逐渐得到推广,被广泛用于临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本文笔者将7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研究两种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随机选择76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8例。

纳入标准:

(1)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

(2)超声多普勒及超声造影检查,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

(3)脚趾SBP>60mmHg。

(4)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

(5)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

(1)年龄>80岁,或者年龄<18岁的患者。

(2)手术与麻醉禁忌症患者。

(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5)精神疾病患者。

(6)恶性病变患者。

(7)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对照组,13例男性,25例女性,19-75岁,平均(45.1±5.83)岁,病程1-17年,平均(9.4±1.83)年,治疗组,16例男性,22例女性,18-79岁,平均(47.2±7.51)岁,病程1-19年,平均(9.1±1.9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即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具体操作如下:术前,明确清晰标记大隐静脉,随后,予以硬膜外麻醉处理,进入至麻醉状态后,解剖大隐静脉,切断主干,结扎分支。在与股静脉相距5mm位置,切断大隐静脉,远端切除30mm-40mm,近端则双重结扎,随后缝合。于标记号的位置,做一小切口,钝性分离、剥除曲张静脉,无法抽出时,立即停止,最后切断再结扎、缝合。

(2)治疗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即腔内激光术,操作如下:选用意大利EUFOTON LASEmaR半导体静脉治疗仪,设置波长980nm,调整光纤直径600um。取仰卧位,持续硬膜外麻醉处理,起效后,于卵圆窝处开2cm左右切口,游离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其主干及5条分支静脉。导丝穿刺点位于内踝上方,5F导管插入至腹股沟下方,拔除导丝,插入光纤,随后,启动治疗仪,沿着导管,移动光纤红外线光标,直至卵圆孔处后,撤管3cm,调整激光参数,10-14W,频率15次/s,单脉冲发射激光,与此同时,激光纤维缓慢退出,控制速度0.5-1.0cm/s,借助手沿着大隐静脉行程逐次压迫,闭合静脉壁。操作时,如果遇到小腿曲张静脉团,直接用穿刺针穿刺曲张静脉,再导入激光纤维灼烧治疗。需注意的是,静脉分支处理过程中,多次局部穿刺,随后再关闭激光。术后,常规缝合切口,配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第一,手术情况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另外,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2],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强烈。

第二,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血栓、深静脉受损、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表示,卡方(x2)检查,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查,有统计学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数据显示,治疗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并发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数据显示,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varix of lower limb)是指病变局限于下肢浅静脉,主要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引起浅静脉血流反流,下肢静脉压力增加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长期站立、肥胖以及腹腔压力等也可能引起疾病[3]。发病早期,患者多表现为下肢酸胀不适、钝痛感,肢体伴有沉重感,容易乏力,平卧或肢体抬高,症状可得到缓解。中后期,患者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迂曲、扩张,呈蚯蚓样外观。病程长的患者,可伴有色素沉着、瘙痒、脱屑等症状,甚至出现湿疹、溃疡等表现[4]。这些年,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手段。其中,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术后伴有明显疼痛,且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静脉腔内激光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借助光热作用,选择性热凝固、气化血红蛋白,凝固并收缩血管内壁,达到固化、闭锁、纤维化血管的目的,治疗疾病[5]。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手术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6% vs 18.42%,P=0.003)。

经本次研究,笔者认为相对传统手术而言,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佳,优势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激光束波长设定980nm,进入至管腔后,穿透深度可达0.3mm,此时,激光顶部形成有蒸汽泡,广泛热损伤静脉管壁,促使管壁纤维性愈合,永久性闭合管腔。在此前提下,发射单脉冲激光,保持患肢抬高位,尽可能将静脉内血液排空,预防术后血栓,引起皮下硬结。

(2)静脉腔内激光术,创伤小,穿透性小,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不易出现并发症。

(3)相比传统手术,静脉腔内激光术適应症有所扩大,对下肢美观无影响,凡是下肢静脉病变且需行大隐静脉手术者均适用,特别是原发性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的静脉曲张以及硬化剂注射治疗失败者、硬化剂过敏者。

综上,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相比传统手术疗效更显著,不仅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疼痛轻,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苏权厚.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2):183.

[2]范振宇.腔内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21):45-46.

[3]刘兰峰,董晓寒.传统手术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J].中国农村卫生,2018(07):26-27.

[4]张云福.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10):1947-1948.

[5]王兴华.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比较[J].双足与保健,2017,26(18):114-115.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曲张传统手术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淋巴漏的处理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改良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临床利弊对比分析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研究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