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困境与转型

2018-03-12 06:28魏三珊
人民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治理结构公共服务

魏三珊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治理转型,对于提升村民的参与程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治理仍存在治理結构不科学、村民参与度低、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等困境。因此应多措并举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推进农村治理转型。

【关键词】农村治理 治理结构 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现阶段,农村治理过程中,仍存在治理结构不科学、村民参与程度低、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等问题,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因此,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转型对策,对推动农村更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进农村治理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

加强农村治理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应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基于农村振兴的大背景,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可见农村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推进农村治理转型,不仅是农村治理的一次新的尝试,更能够满足村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有效提升农村治理水平。

推进农村治理转型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九大对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政府应不断转变角色定位,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的和谐与国家发展稳定息息相关。若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的社会矛盾,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会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不利于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农村治理过程中应对农村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农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农村治理的转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农村治理工作存在治理结构不科学、村民参与度低等困境

治理结构不科学。第一,现阶段农村治理工作存在治理结构失衡的问题,基层政府部门大权独揽,各个部门均受政府的统一管理,不仅加剧了政府部门的管理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提升村民自治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第二,农村的治理制度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如果农村的治理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则会使得农村矛盾的解决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第三,民间组织是农村治理的主体,在维持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相对落后,民间组织的数量相对较少,无法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方面的优势,不利于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村民参与程度低。第一,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村民参与自治的意识较为薄弱,缺乏民主协商的意识,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较低。第二,由于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为了提升自身的生活水平,部分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不能够及时回乡参与社会改革。第三,沟通渠道不畅通限制了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部分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薄弱,不能认真听取村民意见,无法为村民表达自身意见和建议提供良好的平台,降低了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积极性。

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第一,部分基层干部服务意识较差,官本位思想较为浓厚,不能充分倾听并满足村民的需求,针对村民间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压制村民的上访行为,采用暴力手段推进农村的拆迁工作,降低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尽管国家制定了移动支付政策,但仍不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短缺的问题。第三,目前,农村基层政府未能建立完善的供给决策机制,不能合理配置农村的社会资源,对农村治理的民主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完善农村治理的组织架构,全面提升农村治理水平

完善农村治理的组织架构。第一,农村基层政府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断改进治理方法,通过增强村民的参与度,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涵盖村民、社区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治理主体,为农村治理模式的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农村基层政府应合理划分权力和职责,促使民间组织辅助社会公益性工作,由社区党组织对村民自治活动进行引导和监督,推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提升村民对农村治理的参与程度。第二,农村基层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村民议事会议制度、选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充分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第三,政府应始终坚持“政社分开”的宗旨,提升民间组织的地位,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的效力,同时,民间组织也应不断完善自身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管理的实效性。

提升村民的参与程度。第一,农村基层政府应着力提升农村村民的参与意识,开展多样性的社区活动,建立在对村民的兴趣爱好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鼓励村民树立共同的生活观念,提升村民对农村治理的认同感。同时,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提升农村的整体凝聚力,打好农村治理的良好基础。第二,农村基层政府应将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加大对龙头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建立畅通的参与渠道能够为村民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良好的平台,有利于提升农村治理的民主性。农村基层政府为了促进村民自治的充分落实,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组织专业人士、村民代表对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审查和讨论,为农村治理的科学性提供保证。

完善公共服务。第一,农村基层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和责任,不断转换角色定位,建设服务型政府。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社会资源存在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为悬殊,无法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不利于提升农村治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政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民众和媒体舆论的监督,确保政府工作的透明化。第二,农村基层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加强信贷支持和减免审批费用的方式,增加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集体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将获得的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农村集体用地潜力。此外,政府还应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通过个人捐赠、投资和参股的方式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第三,农村基层政府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成立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

(作者为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自治区级教改项目“基于实务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7JGB28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黄桃:《社会治理视域下农村成人教育的转型与创新研究》,《成人教育》,2017年第11期。

②乔成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功能、困境与转型》,《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

③周少来:《“上访管控困境”与农村基层治理结构转型》,《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责编/孙娜 美编/杨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理结构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治理结构的设计
我国律师事务所公司制发展之研究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