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婧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娩出的新生儿24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Ⅰ(中药敷脐)、Ⅱ(包扎法)、Ⅲ(暴露法)三组,比较三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感染以及出血情况。结果 Ⅰ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在不超过4 d范围内所占比61.30%要明显比Ⅱ组、Ⅲ组好,可见脱落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Ⅰ组新生儿在脐部渗血、潮湿方面发生例数明显要比Ⅱ组、Ⅲ组少(P<0.05),并未有脐炎发生。结论 采用中药敷脐的护理方法能加速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愈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对控制脐部出血、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效用。
关键词:护理方法;新生儿;脐部残端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5-0133-02
新生儿脐部感染会极易诱发败血症,且由于脐炎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几率也较高[1]。针对于此,找寻正确处理新生儿脐部残端的方法,加速脐部愈合及脱落,对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娩出的新生儿240例纳入本次研究,新生儿Apgar评分在(9.3±0.7)分,新生儿体质量在2~5 kg,平均体质量为(3.1±0.3)kg,将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Ⅰ、Ⅱ、Ⅲ三组,每组新生儿各80例,三组新生儿在Apgar评分与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提示资料可比。
1.2方法
所有胎儿娩出之后,于距离脐根部0.5 cm处使用气门芯结扎,于结扎处以上的0.5~1 cm处将脐带进行剪断,并挤出其中残余的血液。同时对所有新生儿皆予以一般常规护理,包括每日洗澡、保持脐部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等等。
1.2.1Ⅰ组 中药敷脐法,在断脐之后,使用复合碘医用棉签进行对脐部的消毒,干燥后取竹炭、甘草、麦芽以及大蒜按既定比例研磨成粉,使用一根护脐带内芯包裹5 g上述中药敷脐方,对准新生儿脐眼敷好、固定,护脐带绕其腰围一周,保持适宜的松紧,每日清晨洗澡后做脐部消毒、更换一次。
1.2.2Ⅱ组 包扎法,使用普通护脐带,在新生儿断脐之后,使复合碘医用棉签消毒,包扎方法与Ⅰ组相同。
1.2.3Ⅲ组 暴露法,断脐后从产房开始即让新生儿脐部暴露在空气中,保持其周围皮肤的干燥。
1.3评估指标
①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比较;②脐部局部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发红、渗血、肿痛、肉芽增生以及化脓问题,脐部出血判定[2]:断脐之后,脐带残端仍有一定程度的渗血,以脐带包扎浸透直径2 cm作为标准,超过2 cm视为脐出血、不超过2 cm视为正常;③脐炎判定[3]:脐部周围皮肤伴有轻度的红肿,可见有少量浆液脓性的分泌物,此为轻度;脐部周围伴有明显的红肿、发硬,有较多脓性分泌物,且伴有臭味,此为重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判定为中度。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局部感染发生情况以及脐炎发生情况相关数据,使用?字2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种不同护理方法下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
Ⅰ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在不超过4 d范围内所占比61.30%要明显比Ⅱ组、Ⅲ组好,可见脱落时间明显缩短(P<0.05),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三种不同护理方法下新生儿脐部情况
Ⅰ组新生儿在脐部渗血、潮湿方面发生例数明显要比Ⅱ组、Ⅲ组少(P<0.05),且并未有脐炎发生,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在经过断脐之后,脐带残端便会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创口,在并未有血液供应的情况下,脐带残端会逐渐干枯、脱落[4]。在这脱落的一系列过程中,若不能小心加以护理,很容易诱发脐部感染[5]。因此,促进脐部残端的尽早脱落,降低脐部感染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常用包扎护理方法与自然暴露干燥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进行护理,但效果一般[6-8]。而近些年来,中医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逐渐普遍起来,本次研究中采用的中药敷脐方剂,竹炭、甘草、麦芽、大蒜这些组成均可以起到特别好的干燥、清热、杀菌、抑菌作用,通过敷脐方法,使这些药效直接作用于新生儿脐部残端,起到减少脐部渗血、保持脐部干燥的良好功效[9-11]。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Ⅰ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在不超过4 d范围内所占比61.30%要明显比Ⅱ组、Ⅲ组好,可见脱落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Ⅰ组新生儿在脐部渗血、潮湿方面发生例数明显要比Ⅱ组、Ⅲ组少(P<0.05),并未有脐炎发生。可见,采用中药敷脐这一护理方法能加速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愈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对控制脐部出血、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效用。
参考文献:
[1]孙文芳,陈军霞.健婴宝-胎毒清在我院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5(2):366-367.
[2]徐慧兰,冯海英,罗雁雁,等.新生儿脐部残端二次剪切最佳时间选择与操作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6):204-205.
[3]汪淑香,郑聪霞,黄玉萍,等.康派特医用胶在新生儿脐部残端愈合中的应用效果[J].浙江医学,2016,38(3):226-227.
[4]杨斌,尚丽娜,刘文科,等.中药特殊敷脐带与传统护脐带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效果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7):626-628.
[5]肖文君.探讨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8):424.
[6]马力凤.新生儿脐部残端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 20(29):2895-2896.
[7]夏雪荣.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法的护理效果觀察[J].医学信息,2011,24(4):2424-2425.
[8]马力凤,龚燕岚.三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15(21):1993-1996.
[9]王云.新生儿脐带低位结扎体会[J].医学信息,2013,13(7):474.
[10]邓海英,方元英,张素霞,等.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6,29(4):816-817.
[11]胡桂贞,胡献玉,李延辉.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0):104-106.
编辑/成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