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照射治疗在肠造口周围皮炎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8-03-12 20:46王笑华
医学信息 2017年25期
关键词:护理研究

王笑华

摘要:目的 研究红外线照射治疗在肠造口周围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40例发生肠造口周围皮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肠造口周围皮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80.00%。观察组周围皮炎愈合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红外线照射治疗能有效减少肠造口周围皮肤渗出、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保持肠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促进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红外线照射治疗;肠造口周围皮炎;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5-0108-02

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实施的手术之一,它是治疗肛肠肿瘤、肛肠先天性畸形、炎症、和外伤的重要手段。目前,根据国内文献报道,肠造口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53.8%,平均病发率20.8%,造口的并发症包括肠造口出血、水肿、坏死、造口周围皮炎,其中,造口周围皮炎是结肠造口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皮肤潮红、充血、糜烂、甚至造成溃疡、局部剧痛,炎症的严重程度与肠道分泌物浸渍的时间有关[1]。造口本身已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造口周围皮炎更是使患者痛苦不堪[2]。为减轻肠造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皮炎皮肤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我科在对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照射造口周围炎性皮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发生肠造口皮炎的患者40例根据发现皮炎日期單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中,均为肠造口术后周围皮肤并发症患者,其中过敏性皮炎8例,刺激性皮炎12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2~76岁,对照组20例,其中过敏性皮炎7例,刺激性皮炎13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0~78岁,在年龄及创面上选择上随机抽取,均排除营养极度不良、合并糖尿病及白蛋白含量低于30 g/L等基础病因。

1.2方法

因回肠造口排出的粪便稀薄,粪便中的胆汁、胰液和消化酶对腹壁造口周围皮肤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或对造口底板过敏造成周围皮肤出现潮红、充血水肿、皮肤糜烂甚至形成溃疡、局部剧痛等,对照组20例发生造口周围皮炎的常规护理方法如下:①用柔软纸巾擦拭造口及周围皮肤的粪液;②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卫生,用氧化锌软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③待造口周围皮肤干后,往造口周围皮肤撒造口粉,20 min后将粉擦拭干净再贴皮肤保护膜;④根据造口的形状、大小剪合适的造口底盘。选择顺应好、透明的一件式造口袋,并在裁剪时注意与造口口经一致。对底盘过敏或造口周围皮炎较严重者使用皮肤保护膜,也可使用一次性造瘘袋或其他造口产品代替;⑤因粪便中的胆汁、胰液、碱性肠液和消化酶的化学刺激局部皮肤可产生强烈的疼痛,在护理过程中使用皮肤保护膜,并配合使用止痛膏纱布直接贴敷于皮炎处,达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3]。观察组20例护理方法:先将造口周围皮肤清洗干净,每日对造口周围皮肤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待皮肤温度冷却后,涂氧化锌软膏,然后在造口周围皮肤撒皮肤保护粉,黏贴皮肤保护膜再黏贴底盘,同样对底盘过敏或造口周围皮炎较严重者皮肤保护膜,也可使用一次性造瘘袋或其他造口产品代替。红外线治疗预热5 min将定时器旋至20 min,红外线灯对准需照射部位,距离约20~30 cm或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宜[4] 。

1.3 效果观察

两组方法使用后,定期对造口周围皮肤渗出程度、皮肤红疹情况、局部皮肤疼痛及造口周围皮炎愈合天数及并发症进行评定。

1.4 效果标准

痊愈:皮肤发红消失:疼痛完全消失,无渗出。好转:疼痛减轻,周围皮肤发红面积明显缩小,有少量的分泌物,无效:疼痛未减轻,皮肤发红面积未见明显缩小,有较多分泌物,严重者出现皮肤溃疡。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P﹤0.05。

2结果

3讨论

正常情况下造口周围皮肤可以耐受与粪液短时间的接触而不会发生皮炎反应。但由于肠道漏出的消化液偏碱性,若长时间刺激造口周围皮肤,使其防御机制被破坏,有害物质穿透皮肤,破坏皮肤屏障而形成刺激性炎症。粪便及其pH值的变化可刺激该过程发生。过敏性皮炎的原因为接触致敏原,触发变态反应。

红外线照射主要是利用热的作用,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增加了组织的营养和代谢。红外线照射部位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并使局部形成低温环境,加速创面的干燥促进渗出液的吸收。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红外线治疗造口周围皮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理效果有效率及造口周围皮炎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红外线照射治疗能有效减少肠造口周围皮肤渗出、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的作用,保持肠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促进愈合,减轻局部皮肤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陆艳春,唐艳华.7例肠造口周围严重粪水性皮炎合并溃疡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27(5):291-292.

[2]杜秀敏,王希琴,陈骏霞,等.复方角莱酸酯乳膏预防结肠造口皮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30-32.

[3]诸建华.1例回肠造口严重回缩伴周围粪水性皮炎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27(12):188-189.

[4]陈飞.贝复济和康复新液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深度压疮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11):945-946.编辑/高章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研究
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研究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