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文的任务驱动型写作

2018-03-12 22:04毛永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时评法治作文

毛永健

时评文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与观点的一种文体。其在写作上往往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針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及卷Ⅱ开始考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要求考生针对规定的任务,就材料中的“事件”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等,其写作与时评文在素材、立意、结构和论证等方面,均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考生可以时评文为蓝本,迁移其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共通之处进行写作。

一、积累鲜活素材,把握时代脉搏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积累鲜活素材也好,点化陈旧素材也罢,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运用,因此,考生学会运用素材才是备考的关键。所谓运用素材,包含两点:一是开掘,二是活用。前者是为了从宽度和深度上运用素材;后者是为了寻找不同的切入点,从崭新角度辩证多维地论证主旨,使之说理丰富且更具说服力。在时评文中,往往就蕴藏着丰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鲜活素材,这些鲜活素材均为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举国关注,全民热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考生可以通过对时评文的阅读,然后将其中的鲜活素材收纳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写作时予以迁移运用。例如时评文《“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

“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节选)

李泓冰

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古今交响、凝魂聚气,引发社会关注。

不久前的故宫“特展”,万人争睹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即便是幸运的观众,也往往需要排队5个小时,才能看上匆匆5分钟。而电视片《国家宝藏》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一下子让国宝“活”了起来、“近”了起来。浩荡图卷背后,隐藏着18岁画家王希孟的锦绣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品低的闪烁眼神……我们不但从山重水复的缝隙张望到先人背影,更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还可见证中央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1/10的《千里江山图》……

……

不久前,“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让京沪观众惊艳。而这一策展源头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档节目。现在,中国媒体人也在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给孤独的匠人点赞。事实上,唯有通过更多这样的努力,才能“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国家宝藏》的国之重宝、《百心百匠》的民间遗珍,“一眼千年”,让人们与文化长谈,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

该时评文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评述对象,充分肯定节目采取数字化等有效手段,让沉睡历史的文物“活起来”的做法。但是作者并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分析层面上,而是在积极挖掘纵向深度的同时,也努力拓展横向的宽度,于是“《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宋徽宗”“蔡京”“仇庆年”“冯海涛”等诸多素材均以点例的形式融汇进分析之中,让文章显得既有深度,又有厚度,说服力极强。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在借鉴时评文的素材时,一定要以点例素材的形式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予以呈现,并将点例很好地融入就事论事的分析中,切不可因单个素材文字过多而喧宾夺主,淡化分析说理的深度。例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节选)

看惯了哥特建筑,你或许感兴趣于壮阔万里长城;听遍了普契尼的歌剧,你或许欣赏那黑脸张飞;吃腻了海鲜大餐,是否钟情于广式小吃?

这里是中国。

……

如果你没到过中国,相信你听说过誉满全球的中国美食。中国人爱吃,并且吃出了文化。我不会忘记看汪曾祺先生文章里舌尖上的感受,玉林米线、黄焖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以及最普通的黄油烙饼。中国人讲究吃,每一道菜的背后可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你吃油焖大虾,我可能和三五知己边吃小龙虾边畅谈人生;你吃法式鹅肝,我可用最平常的食材做出一道你永生难忘的蛋炒饭;你吃昂贵鱼籽酱,我可能尝到秘制多年雷山鱼酱。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或许让你更深入理解中国烹饪的核心,它不只关乎食材、手法,更是我放盐时想起你最近生病而少放一点的平常心;让你欲罢不能的不是厨艺技巧,而是生活中点滴感悟。中国人吃的是菜,吃的更是人生。

……

选文首段,考生为了紧扣命题中的关键词万里长城、京剧及中华美食,于是就以排比句式,融入了哥特建筑、万里长城、普契尼的歌剧、红脸张飞、海鲜大餐、广式小吃等六个点例,概述文字均为点到为止,既让文章开篇就文采斐然,增加了文字的精美度与表现力,又能很好地扣紧命题要求,丰富说理素材,让阅卷者对考生所写作的关键词了然于胸,绝不会引起任何的误读误判。选文第四段,考生列举了玉林米线、黄焖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及黄油烙饼等五个点例,论证了中华美食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成功地展示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彰显了文章所具有的丰厚底蕴。

二、挖掘新锐思想,提高立意水平

时评文由于关注当下,审视热点,故而其立意一般会表现出一股“谁与争锋”“入木三分”的新锐之气,这恰是高考作文立意所需要的深刻与大气。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命题者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特别是2017年全国卷的三套命题,已经由之前的紧缩型转变为开放型,审题的难度更是大为降低。但是审题难度小,并不等于考生就能够搜索到具有创新、辩证的最佳立意。那么,考生如何以第三个层次、第三个角度及第三只眼睛的视角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问题的内核呢?深读时评文,借鉴时评文“拨开迷雾见真知”的立意方式,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例如时评文《保持生活的仪式感》。endprint

保持生活的仪式感(节选)

李洪兴

前段时间,北方降温,初雪来临,朋友圈一时刷屏。有朋友说,虽不知“初雪”概念何时流行,但每到此时,下雪就像一个仪式,让人感受到季节变化,让生活充满欣喜。

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意思是,在弹琴之前,要沐浴焚香,营造出氛围、创造出意境,既是对音乐的尊重,也能奏出好曲子。这与茶道有异曲同工之妙,碾茶、擦杯、注水、出汤,繁琐的细节有虔诚之心,品出的是茶香,更是一种精神的修炼。人借仪式感,让生活慢一些、庄重一些、色彩丰富一些,也让日常生活有一些不同的体验。

……

现代人在高效率、快节奏的世界里,或显仓促忙乱。小到一顿饭,在点个外卖、刷刷手机中对付过去了;大到过年过节,为了省事,在酒店包桌酒席,推杯换盏中迎春。即便是阅读,手机嵌入生活,获取碎片化信息,移动端在某种程度上瓦解知识的系统性,也在瓦解阅读的仪式感。反观一些人搜集老唱片、CD,甚至讲究书籍的装帧设计,无不是以“过程的体验”来扩充“精神的容器”。不管是传统活动如“忙年”,还是现代工艺行为像书装设计,只要肯付出心思,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与众不同,也会成为生活的点睛之笔。

……

“文化传统的延续,集体通过规范和价值实现一体化,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社会化。”有哲学家如此描述理想的生活世界。唯有在时间的坐标系中保持生活的仪式感,才能让仪式发挥承载文化符号的功能。这,或许也是为了涵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该时评文以朋友圈刷屏“北方初雪”引入,然后提及“初雪”这个概念。如果仅只于此,那意蕴也就止步于景的层面了。但是作者显然意不在此,其笔锋一转,以“下雪就像一个仪式”为过渡,然后就切入到了“生活需要仪式感”的话题上来。这个立意,可谓新到极致。接着,作者回顾古人生活中的仪式感,并将其上升到“精神修炼”的层面。最后,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将仪式感升华为一种“文化自信”。此观点,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在立意上当然必须求新,因为唯有如此,才可能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者青睐。例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优秀作文《如此乱象,休矣!——我看高考》。

如此乱象,休矣!(节选)

——我看高考

据《重庆晨报》报道,2017年4月中旬,因不满主管部门对违招行为“选择性处罚”,四川绵阳南山高中的上百名教师到市教体局和市政府“討要说法”,揭开了一些名校炒卖优质生源、四处“挖墙脚”的招生黑幕。

读罢这则消息,我不禁哑然:难道“性相近,习相远”的古训错了?难道打造名校靠的是抢生源?难道上了名校就能成才,不上名校就成不了才?显然不是这样的。考生、家长、学校,无不将考上名校当作成功的标准,对名校、名师、名生更是趋之若鹜,在这样的环境下,考生与高考机器又有何异?

让子女通过高考,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的想法,无可非议。但将高考简单理解为“鲤鱼跃龙门”的“龙门”,忽视了高考丰盈知识、培养人格的功能,是否也太短视了呢?而在下面这则消息中,那些利用考生、家长对于成功“跃龙门”的渴望,炒热高考“助考神器”的商家们, 是否也太唯利是图了呢?盲目跟风的考生、家长,是否也太不理智了呢?

……

这些因扭曲高考本真价值而产生的高考乱象,无疑是一些不该诞生的“怪胎”。随着高考“深水区”改革的成功,这些“怪胎”胎死腹中,为时不远矣。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在2017年高考全国卷III作文中脱颖而出,完全得益于其独树一帜的大胆的立意观点。该考生直击高考的弊病,且切中肯綮,辩证有理,可谓是出语惊人,振聋发聩。所以,考生在选择作文立意时,一定不要选用一眨眼就能想到的表层的观点,而要多角度或多层次地思考审视,力争做到自己的立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三、借鉴行文思路,构建结构模式

时评文属于议论文,其写作的基本思路和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一致,也即常规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变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或“引、议、联、结”。任务驱动型作文从本质上说,同样属于议论文,在写法上自然遵循一般议论文的写法,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炼的语言、合理的论证及严密的逻辑性。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时评文在结构上自然有诸多契合之处,考生可以充分借鉴时评文的结构模式,并以之架构行文。例如时评文《法治中国舒展斑斓画卷》。

法治中国舒展斑斓画卷(节选)

廖文根

这几天,随着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的热播,法治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蹄疾步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顺利推进,放眼神州大地,一幅五彩斑斓的“法治中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五年,人们感受到中国立法的铿锵脚步……

这五年,人们感受到法治政府的高效务实……

这五年,人们感受到司法改革的执着坚毅……

这五年,人们感受到法治社会的深入人心……

“上下同欲者胜”,在法治中国的征程上,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正是因为党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法治中国的明天必将越来越美好。

这篇时评文至少有两种常见的行文结构模式,其一是“引议联结”模式,文章首段通过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的热播引入话题“法治”,次段至六段为纵向深入的议论分析,末段继续分析,并在“联”的基础上进行展望式作“结”;其二是总分总结构模式,文章一、二段总起,三至六段以分论点形式进行层进式的分写,末段总结升华。上述两种结构模式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常用高清结构,考生可予以运用。例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一隅中国,美哉!》。endprint

一隅中国,美哉!(节选)

巍巍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洗练,沉淀。传统文化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中国之美,美在和,美在礼。但在中国地图上,在山川与河流的走向中,与黄土地最接近的是乡村。昨日,中国以经济强国,文化大国示人;今日,中国一隅,美在乡村。

乡村之美,美在发展……

乡村之美,美在文化……

乡村之美,美在回味……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朋友,乡村亦是“美而不言”,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发展缩影,见微知著,中国大美如斯。

这篇优秀作文采用了“三大三小”的“总分总”结构模式,特别利于在第一时间将所有的文本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阅卷者,故而是考场作文的优选结构。考生于开篇即利用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简洁而又充满气势的文字,劈头盖脸倾泻而来,可谓是酣畅淋漓;中间三段紧扣“乡村之美”,以“美在发展”“美在文化”“美在回味”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引用庄子的话作结。整个结构规范严谨,收放自如。

四、循事分析说理,内蕴深刻思辨

时评文的写作技法,主要为就事论事,循事析理。前者是按照事件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后者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說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需要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为写作目的。就事论事,循事析理同样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而且需要从不同层面或者不同角度予以分析说理。事实上,不管是时评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都得抓住一个事件,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透彻分析,以理服人。例如时评文《于无邪诗意中呼唤不变诗心》。

于无邪诗意中呼唤不变诗心(节选)

石 羚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我想变成一棵树。我开心时,开花。我不开心时,落叶”……近日,网上热传的儿童诗,让许多成年人自愧不如。“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一道光、一阵风、花开、叶落……这些看似无关的意象被干净的语言和奇巧的想象力缀连,这是小小人类个体尝试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启幕。当童真与诗意相遇,诗歌有了童话的色彩,既隽永,又可爱。

……

孩子们诗兴的“退化”,或许还有来自成长的压力……诗意在书山题海面前,往往只能让步,或竟至于枯萎了。

教育思路的纠结,折射出很多成年人的共同矛盾。一方面,进入社会,学会了套路,练熟了技巧,个性这种“出厂设置”逐渐褪色,明知三段式、八股文是旧调重弹,但危急关头仍会作为救场首选。另一方面又渴望“儿童化”,厌恶“小大人”,追求萌属性,对幼时的零食和动画片念念不忘。所以,赞叹孩子的诗,也是“缺者为贵”的道理,毕竟成年人再也不会关注风中摇曳的肥皂泡。可是童年已逝,往者不可谏,来者又是否可追呢?

……

《诗经》之所以不朽,“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如果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童年,这些孩子在童年写就的诗,其感人之理亦然——思无邪。初心无所谓老幼,画家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里描述了那些耄耋之年仍如婴儿般烂漫可爱的老者,饱经风霜而童心未泯。这种返璞归真的呼唤,“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的坚守,并不意味着而立之年还得重回摇篮,而是历尽世事,也怀有一颗善良无伪、天真无邪的心。

该时评文从具有童真的几句儿童诗引入,却并未浅尝辄止地停留在诗意的诗句上,而是把视角深入到了教育领域、人生领域,就事论事地分析了学校、家庭教育对童心的负面影响,以及岁月对童真的侵蚀。值得借鉴的是,作者并未“一刀切”地下结果,而是以一种客观、辩证的观点来阐释问题、分析原因,最终得出“诗意”来自于“历尽世事,也怀有一颗善良无伪、天真无邪的心”的观点,不但让思维更具深度,而且观点易于被读者接受。例如2017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预测与立命》。

预测与立命(节选)

……

面对预测,不难看到生活中的人大都是这种模式:生命的前些年,壮志在心,呐喊“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试图让所有对自己的预测打脸;生命的后些年,放下骄傲,感慨“精诚之至,哀感之灵,自有命数,亦不能为之挽回”,叹息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预测随遇而安。就这样,我们周而复始地从“不信预测,不认命”走到“信预测,认命”,吊诡的逻辑就这样闭合得毫无破绽。

其实,人们大可不必在这两种极端中盘旋。首先,对生活的预测是真实存在的。人类这个物种有一个最根本的特性,就是我们无止境地追求意义,形成理性,这决定了我们这个物种拥有比其他物种更强的理性思维,我们知道要什么也知道要怎样。真相是我们太擅长就现有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推理了。你从小就知道蜻蜓飞不高那要下雨,你敢说对生活的预测都是空穴来风?对生活的合理预测一定不会偏颇太大。

……

仔细试想,如果我们事事根据预测如此理性地过活,那么我们人类跟正在日益兴盛的人工智能还有甚区别?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不就因为这一点吗?我们要么真知道水深水浅,要么就以身犯险地去试探,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我们。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其亮点除了巧用连词,结构巧妙;材料丰富,内容翔实而外,最核心的应该是立意高远,分析说理富有思辨性。考生于行文之中,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析理态势,不过激走极端,也不妄下结论,而是在预测与可疑的结果之间构建了一个令人认可的平衡点,那就是“我”不否认对生活的合理预测,但又主张突破预测,为人生立命。

总之,时评文的写作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前者要求时评文写作如同石油的井喷,一冲九天;后者要求时评文从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凭空幻想。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也是如此,如果考生有了高清的结构和高远的立意,再于条分缕析中加入适量的精美“引用”及概述性“点例”,那么,考生就一定能够写出既有深度又有厚度的考场作文来。

[作者通联: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评法治作文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党建时评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