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去年12月去世后,虽办过追思会,但对于这位被称为“诗坛祭酒”的老人,蔡英文并未颁给“褒扬令”,也未出席任何一场追思活动。岛内舆论直言,这都是因为余先生“政治不正确”。颁发“褒扬令”的标准到底何在,引发诸多讨论。
据台湾《联合报》11日报道,“文化部长”郑丽君上任以来,每一名“国家文艺奖”得主辞世,她都会为其申请“褒扬令”,独独漏了余光中。余光中去世后,前“环保署长”魏国彦曾撰文感慨,“台北会为余光中下半旗吗?”“事实证明,余光中不但没得到下半旗的尊荣,连褒扬令都拿不到”。上月底“余光中纪念特展”在台北开幕时,“文化部”甚至没有派代表出席。
对此,台“总统府”发言人林鹤明回应称,“褒扬令”的颁发,是根据“褒扬条例”等法规依法办理;只要符合相关法令规定,就会依法颁发。“总统府”举例称,近年来,京剧大师顾正秋、书画大家张光宾以及教育界的薛光祖等,都曾获得“褒扬令”。有官员称,“褒扬令”的请颁,除了部分因公殉职或有重大贡献人员由主管机关主动提出外,其余多半都是褒扬对象的亲族、部属或学生提出。“文化部”则称,余光中先生的文学成就素为社会各界敬重,因此他辞世当日,“文化部长”郑丽君即以新闻稿表示哀悼。不过台媒注意到,“文化部”的声明并未提到是否曾为余光中呈请蔡英文颁发“褒扬令”。
台湾地区的“褒扬令”除领导人特颁外,另一个管道是通过“行政院”呈请“总统”颁发。根据规定,可获褒扬的情形多达10种,包括致力“国民革命大业”、参与“戡乱建国大计”、执行“国策”、兴办教育文化事业、冒险犯难、有重要学术贡献及著述、有重要发明、捐献财物、热心公益,以及其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过去,不乏“总统”特颁“褒扬令”的先例。像诚品董事长吴清友去年7月去世后,郑丽君吊唁时当即宣布,为了表达当局的敬意,已呈请蔡英文颁发“褒扬令”,该例即是“文化部”主动申请。文坛人士推测,余光中未获颁“褒扬令”,如果不是“文化部”并未主动呈请颁发,就是蔡英文无意特颁。
余光中家人对此十分淡然。次女余幼珊11日称,家人并无特别想法,至于到底有没有政治或其他因素?由大家自由评论。遗孀范我存说,余先生在文学上的地位无法抹杀,这就够了,他在世时推辞过许多奖项,并不会在意蔡英文是否颁发“褒扬令”,且获奖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若还要亲族、部属等提出申请,那就更不用了。
台湾作家张晓风认为,余光中没获“褒扬令”,跟管中闵迄今还未当上台大校长的理由一样,“都是政治不正确”,“这不是他的损失,而是政府和社会的损失”。作家陈芳明称,“文化部”未帮余光中申请“褒扬令”,可能跟其长年支持马英九有关。他认为,作家可以有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身为掌握权力的执政者,应有跨越意识形态的气度和高度,给予余光中应有的肯定。陈芳明提醒当局,作为一个扎根本土的政权,气度和胸襟要更开阔,出现在这座岛上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事件都属于台湾,不应被排除,“对于余光中这样重要的文学家,政府不应保持高度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