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信与匠人情怀说起
——漫谈青年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精神

2018-03-12 06:28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青年主创建筑师徐健生
建筑设计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手绘建筑师传统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青年主创建筑师徐健生

徐健生

屈培青工作室于2010年由院总建筑师屈培青先生创立于十三朝古都西安,隶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属所级编制,这是一个由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设计团队,多年以来扎根西北、辛勤耕耘。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样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当中任职,作为青年建筑师队伍中的一员,我现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院青年主创建筑师,屈培青工作室主任助理,建筑学博士,高级建筑师。多年来我与团队同舟共济、风雨兼程,为了三秦大地的美好而不断努力,为了建筑的理想而终年忙碌,我在历练中得以成长,在探索中寻求创新,尽我所能,让我的作品中饱含了周礼秦制、汉风唐韵,散发着执着粗犷与沉稳厚重。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对城市责任感以及对古都历史文化的深沉敬意。

在道境清幽的悠悠秦岭,楼观台道教文化展示区,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幅博大厚重的精神画卷(图1~图3);在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唐城墙新开门遗址公园保护项目更是呈给西安市民的一席静美的文化盛宴(图4);在江苏徐州,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皇祖陵文化景区,是一座兼具汉代文化展示与汉祖拜谒祭祀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在这些著名文化景区的背后,沁透着我与团队青年建筑设计师的智慧与心血。

作为80后青年建筑师,我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成长起来的众多中国本土青年建筑师中的一员,在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了经济快速的增长,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从业后也不禁感叹,数以万计的建设项目给中国建筑师提供了巨大创作空间。我从本科求学至今,与建筑学结缘16年,从2006年开始至今,就职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12年,共计主创参与实际工程项目40余项,其中投资额5亿以上的重点工程项目近20余项,著有学术专著2部、参编学术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11篇,获国家级奖励6项、获省部级和厅局级奖励15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2017年获评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同年获评陕西省青创先锋荣誉称号。从2006年开始,我常年奋战于建筑创作一线,身处西北、古都西安,这里承载着三千年文明,文化厚重,浩瀚若星海,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筑师的每一笔都要表达出对城市高度责任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敬意,正因如此,谈及青年建筑师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我的感悟不免也要从文化与情怀说起。

图1 楼观台道教文化展示区入口

青年建筑师要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80后青年建筑师面临着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鉴别和吸收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又要形成自身的特点,其关键点在于寻找方向。面对世界的浮华与变幻,文化的传承不仅是青年一代建筑师的行进方向,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并加以传承;文化自觉就是要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建筑师的创作意识当中,归根结底要求我们处理好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地区文明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文化风貌,其中饱含着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智慧积累和经验总结。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所展现的价值体系对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传统建筑的现代转译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精髓的发展,不仅要对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做到善古融新、形意并重。形者形式、语言,意理之外显;意者意境、心象,形式之内涵。形意并重指的是在创作中,不囿于形式,不拘泥于表象,从实际出发,在现代语境下,走出语言,以“抽象继承”的认知模式来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前述江苏丰县汉皇祖陵文化景区中的核心建筑祭祀大殿便是文化传承创作的典型案例之一。

两千多年前,诞育在古丰大地的汉高祖刘邦以一曲雄浑悲壮的《大风歌》传唱千古。汉皇祖陵文化景区位于素有古丰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境内,是以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刘清之墓为核心文化资源,扩展而成的一座文化景区,由于汉朝皇族的故乡在丰县金刘寨,而后世天下刘姓绝大部分源出汉室,均以汉皇陵的主人刘清为始祖。因此,今天的金刘寨,已成为海内外刘姓家族寻根问祖之地。随着根祖拜谒文化的扩大加之当地对汉代文化展示的诉求,江苏省徐州市市政府便开始着手汉皇祖陵文化景区的打造。景区建成后,将成为以“刘清墓”为文化核心代表的汉文化集中展示区,兼备汉代文化展示,与汉皇祖陵祭祀的双重文化功能同时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作为整个景区的核心建筑,是祭祀广场北侧的祭祀大殿。其创作构思是对汉代文化的一种现代转译(图5)。西汉未央宫是大汉帝国创建的第一座宫殿群,曾被建筑史学家杨鸿勋先生誉为反宇的杰作,凹曲屋盖的先声,其建设与创作是在萧何“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思想指导下,在继承秦都夸大尺度以加强体量空间震慑力的基础上,并致力建筑艺术形象改进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从班固《西都赋》描写长安宫殿“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影)而纳光”的词句,即可知道此时的高级建筑是宇(檐)部上反的折面反宇屋盖。

图2楼观台道教文化展示区灵官殿

本案以上大下小的斗形加以呈现,45度角向外倾斜,直指苍穹,便是对反宇屋盖的一种抽象的呈现(图6、图7祭祀大殿方案构思草图)。方案是通过写意而表达汉代文化的厚重与大气,兼顾祭祀场所空间的神秘色彩,并且以最简洁几何形体与符号形成最大的震撼力,方案抽象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催人奋进、宛自天成,大美拙朴、毫无雕琢;仿佛一座圣殿把华夏文明的卓越气度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汉代的夯土高台建筑及其营造技艺抽象地转移成现代元素,完成了一杯黄土与一代帝王的对话。此外,方形的平面与顶部的圆形构件表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哲学概念,勾起人们对汉代文化以及整个园区的敬意,深层次表达了祭祀场所的应有意象(图8、图9祭祀大殿局部)。建筑立面上,大面积采用土黄色仿夯土肌理的宝贵石装饰混凝土挂板,点缀灰白色汉代纹样的肌理,虚实相生,板材尺寸分隔较大,整体性较好,图案表达自由,凸显出汉代文化的古朴与大气,加之灰黑色台座以及四个方向的大踏步,进一步表达了汉代文化的凝重与深厚。大殿主体为钢架结构,采用交叉梁系平面桁架,桁架支撑于钢框架斜柱之上,在钢桁架之上设置预应力钢索,建成后的祭祀大殿简朴而不失华丽,素雅工整,宛如园区内从天而降的一个汉代的祭祀礼器,成为参观游人心中一座挥之不去的精神符号与标志性建筑。

图3 楼观台道教文化展示区三清殿

图4 唐城墙新开门遗址公园博物馆角楼

图5 祭祀大殿正立面实景照片(摄影屈培青)

图6 祭祀大殿方案构思草图(徐健生绘)

图7 祭祀大殿方案构思草图(徐健生绘)

图8 祭祀大殿局部(摄影屈培青)

图9 祭祀大殿局部(宝贵石艺提供)

图10 韩城古城民俗博物院

图11 韩城古城民俗博物院

图12 西安曲江凤凰池商业街项目

图13 陕北宜川丹山书院项目

整个项目的创作构建于文化传承的目标之上。可以说正确的方向加上适宜的手法建构的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的境界。建筑创作的最高境界源于哲学、成于理念。一个建筑师要建构自己的创作理念是极其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比较和思考中,逐步积累并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它既可看作是建筑师个人创作的哲学支撑,也可看作是为建构有中国元素的文化自信所做的一点努力,总之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建筑师的职业精神。

图14 徐健生手绘作品——大漠敦煌

图15 徐健生手绘作品——贵州苗寨

青年建筑师要具备原创精神与匠人情怀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从事工程设计和相关科学研究60余年,工程遍及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一方面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推陈出新,着眼未来,为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广大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原创精神与匠人情怀,我身处其中,耳濡目染。所谓原创精神首先是一种自立精神,意味着抛弃拿来主义,走自己的路,抗拒信息化时代的趋同大潮,寻求自己的立足点。要勇于对建筑设计质量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增强自信,将建筑师的责任意识,信誉意识同钢筋混凝土一道浇筑在每个项目中。其次,原创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要有甘当绿叶配红花的精神,一个城市应该有红花一样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有绿叶一样的民风建筑,如果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都来争当红花,那城市的风貌便会荡然无存。我所长期关注的传统民居现代传承设计就是城市中的绿叶,是用来衬托红花的,这也是在为城市风貌的统一和谐做贡献。所谓匠人情怀,意味着建筑师要刻苦进取,忘我追求,不断完善自身素质,肯下功夫。同时,建筑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艰难的构思与推敲。为此,建筑师必须放弃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一个设计任务上投入可能是几个设计任务的工作量。艺术化和个性化构思源于匠心独具,而原创精神正是开垦“匠心”的利器。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以坚韧的意志、聪颖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包括传统民居在内的无数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建筑在技术和艺术上的伟大成就,形成了值得自豪的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然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迫使我们放弃了传统的木构体系,也不得不告别根植于这一体系的独特的建筑形式。进入90年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民族和文化间的沟通及交流在扩大,中国建筑文化正摇摆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着艰难的探索。如何在这巨大的现代化与全球化浪潮中寻找立足点,继承和发展中国建筑文化,正是当代青年建筑师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发扬原创精神,将促使建筑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不断克服局限与束缚,不断对自己的建筑思想进行反省与审视,去发现自身立足存在的合理内核,在不断地对话和纷争中寻求突破点。发扬原创精神,将极大地激发建筑师的民族精神与地域意识,不断发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努力实现传统精华的现代运用及对地域特色的兼容和接纳,重新延续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轨迹。工作中,我以中建西北院关中民居研究中心为平台,产学研结合,主创设计古镇民俗商业特色小镇项目17项,其中包括:蓝田玉山新桃园小镇、户县祖庵镇重阳东市、陕西临潼石榴古镇、韩城北关商业街、扶风老县城城隍庙周边商业、旬邑马栏红色文化旅游镇、西安曲江凤凰池商业街、西安市顺城巷改造等等。这些项目为关中传统民居的现代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开展提供了众多的实践探索与学术印证,也为中建西北院拓展新民风建筑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创作做出了贡献。关中人重耕读而求实务本、守土恋家;关中民居由礼教而中正,由黄土而厚重。质朴硬朗、对称端正、求实务本是其典型的外在特征;窄长院落、单坡屋顶、厚重墙体构成了独有地域技术范式;气候水土、自然属性、文化观念与厚重历史都成为关中民居外在特征形成的内在基因。这些文化特质成为建筑原创的灵感与源泉,我的个人学术专著《关中传统民居及其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关中传统民居的适应性传承设计》,便是为关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延续所做出的学术探索,而我所长期坚守的新民风建筑创作实践也为此提供了实践印证(图10~图13)。出于建筑设计专业的技术素养要求,我长期坚持手绘钢笔画创作,实践工作中始终坚持手绘工作草图的建筑创作方法,从而具备了较强的手绘创作能力,手绘作品曾在全国手绘建筑画大赛中获奖,并多次参与国内高校的手绘建筑画培训,在电脑绘图的今天,希望这些手绘作品能够积极影响国内的青年一代建筑师,让我们共同成为传统手艺与匠人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图14~图19)。

图16 徐健生手绘作品——蓝田玉山新桃园项目构思草图

图17 徐健生手绘作品——西安顺城巷改造构思草图

图18 徐健生手绘作品——河南济源王屋山道境广场构思草图

图19 徐健生手绘作品——西安曲江南湖商业综合体构思草图

回首过往,正是因为团队共同的辛勤探索和不断创新,才成就了我今天的成绩,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既非初入行者,也非成熟一代,可以说前有可师,后有所策,于是更觉责任重大,其过程纵然艰辛,却也与快乐并存,我愿继续俯首耕耘,不断沉淀,让辉煌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续写,为行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手绘建筑师传统
手绘风景照
胖胖的“建筑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当手绘遇上实物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手绘
手绘二十四节气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