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12日,交通部、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发了《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机动车维修业正式纳入行业管理。机动车维修纳入行业管理之初,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维修管理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健全,管理经验更是无从谈起,机动车维修资料和维修经验严重缺乏,整个机动车维修行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适应机动车维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此严峻形势下,以康文仲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人清醒地认识到,此时迫切需要一个可以供全国机动车维修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进行广泛交流的技术平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的前身——《汽车维修》(试刊)于1988年8月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由创刊之初的季刊逐步发展成双月刊、月刊,再到目前的半月刊;由当初的60 g轻涂纸16页黑白印刷,到目前的80 g铜版纸108页全彩色印刷,成为目前国内同类期刊中的佼佼者,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均名列前茅。《汽车维护与修理》作为专业技术期刊,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1997年被交通部评为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2004年被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在交通部的领导下,经过杂志社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汽车维修》创刊后很快成为传递机动车维修技术信息和交流机动车维修管理经验的重要载体,成为当时机动车维修行业内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平台,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反响,发行量迅速攀升,发行范围几乎覆盖到全国每家机动车维修企业。由于杂志的推广发行,《汽车维修》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推动行业管理及技术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92年经交通部批准向国家科委申请正式刊号,于1995年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国际标准出版物号,并定名为《汽车维护与修理》,面向全国出版发行。2001年,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成立后,《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正式成为协会的官方刊物。至此,《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迈向了发展新征程!
《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的30年发展历程,见证了机动车维修行业蓬勃发展但又曲折变化的历程;见证了机动车维修行业从道路运输业的辅助行业的定位,向今天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服务业定位的转变;见证了机动车维修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日益健全;见证了一个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机动车维修市场的形成。在历史变革的长河中,《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始终做到了立足定位,牢记使命,严守宗旨,为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杂志社全体同仁始终牢记《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既是行业媒体,又是行业信息平台和智库,在办好杂志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一些重大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出台前的相关调研活动,为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先后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净化、加注工艺规范》(JT/T 774—2010)、《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 816—2011)、《汽车客运站营运客车安全例行检查及出站检查工作规范》(交运发[2012]762号)、《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交运发[2015]146号)、《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 16739—201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 18344—2016)、《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16)、《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1号令)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的制(修)订,以及相关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纸媒受到巨大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严峻的形势,在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杂志社全体同仁在保持和发扬严谨办刊精神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根据读者不同的需求,于2017年7月由月刊正式变更为半月刊,上半月刊(A刊)主要面向机动车维修、检测等后市场,下半月刊(B刊)主要面向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汽车维修类职业院校,为全国汽车维修类职业院校搭建了交流平台,同时,也使杂志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杂志社在办好纸媒的同时,不断探索新媒体业务的发展之路,专门成立了新媒体部,目前杂志社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等新型媒体与杂志已经形成良好互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已经能够为广大读者和广告客户量身打造全媒体的定制化服务。
回顾3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要感谢主管、主办单位及全国各地机动车行业管理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感谢广大读者、作者对《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的厚爱,感谢一代又一代办刊人员严谨负责、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更要感谢机动车维修行业蓬勃发展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30个春秋风和雨,继往开来谱新篇。而立之年的《汽车维护与修理》,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如既往地恪守“为机动车维修业户服务,为行业管理服务,为职业教育和科研服务,为道路运输市场服务”的办刊宗旨,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拉近读者和作者、管理部门和维修业户之间的距离;以坚持守阵地,以创新促发展,进一步聚焦汽修职业教育,关注机动车维修、检测等后市场人才培养,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为机动车维修行业健康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