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中,康 瑶
(1.西安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西安 710032;2.西安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与休闲系,西安 710068)
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联合国有关人士预测,到21世纪末,旅游业将成为第一大产业(李德祥,2006)。现代文化经济理论认为,文化与经济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文化可以通过文化产品、文化宣传活动、文化传承等形式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通过加大投入、塑造氛围促进文化的进步与传承。
首先,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对丰富全民健身内容与形式有重要意义;其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对促进当地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再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流有重要意义。在少数民族地区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完善、嫁接和宣传利用,可以带动少数民族服装的生产加工,促进专业表演队伍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民族传统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李德祥认为,体育旅游地的核心是体育旅游品牌的塑造。塑造体育旅游品牌的步骤通常是:夯实基础(1—3年)—突出特色(3—5年)—打造品牌(5—10年)。少数民族体育是人文景观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既依托于旅游业又可反作用于旅游业的发展。
当代人在旅游活动中的求新、求乐、求动、求知、求奇心理较为显著(李德祥,2006),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求旅游业能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和娱乐产品。
从体育旅游产品性质角度,可分为竞技型与休闲型、节庆型与民俗型,目前国内以休闲型旅游产品为主,如徒步、登山、穿越、漂流等。一般来说,客源市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见表1)。
表1 客源市场类型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自然资源很多。贵州旅游产品开发以传统型为主,其中观光占主导地位,但产品单调,缺乏吸引力。
1.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多次通过研讨、峰会、论坛等形式,结合实际,推出了生态、文化体验、乡村、红色、避暑、度假、节庆、体育健康等多种旅游产品,“多彩贵州”形象初步确立。在国家级媒体平台上进行旅游宣传促销,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管理,营造诚信、美誉的旅游消费氛围,例如200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800多亿元,同比增长1/4,旅游协同效益初步体现。
2.民族体育旅游渐成气候。山地特点是贵州的特色,根据此特色贵州逐步向市场推出露营、登山、攀岩等旅游项目,如举办贵州民族体育旅游节,黄果树马拉松比赛,全国攀岩挑战赛等赛事,遵义的独竹漂民间运动、苗族银饰之乡施洞古镇的独木龙舟赛等活动。
一方面,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低端门槛低,各地区重复建设,缺少规划或规划执行差,上层设计不足,项目之间合作与融合不足,异质性差、结构不合理,甚至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贵州体育旅游特长发挥不到位,民族文化与旅游的需求融合度不高。
1.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和优势。在产品的开发中要有独特的“眼球经济”,同时要培育品牌。要避免简单模仿,准确定位,既要将原始自然、惊险刺激的体验融合进去,又要注重原始风貌和文化保护。
2.依托地理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山地特点的特色项目,以赛事彰显贵州民族文化特色。例如,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每年的赛龙舟等赛事,穿插民族风情表演、摊戏歌舞、芦笙铜鼓、斗牛大赛等,让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结合。
第一,以点带面,塑造知名品牌。借助云南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允许有一项开展较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直到此项发展得比较成熟时再带动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例如,把跳菜项目打造成知名品牌,再带动打歌等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第二,做好宣传工作。王世超认为,应该从“六步”和“四行动”着手。宣传步骤:一是确定宣传内容,二是明确宣传方案,三是确定宣传渠道,四是确定宣传受体,五是注入专项资金,六是做好宣传典故与口号。四宣传行动即稳定宣传报道队伍,完善宣传报道奖励机制,加强宣传人员的专业培训,拓宽宣传途径与宣传思路。
第三,打造参与型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如今游客热衷亲身体验,故有必要打造游客易参与的体育旅游产品,在旅游的同时愉悦身心,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发挥政府集权优势,由政府主导,合理分配公共资源,依照法律规范,做强当地旅游品牌。例如,无量山樱花谷可以举办徒步、露营、垂钓、攀爬、山地自行车灯体闲型、体验性户外体育运动,结合南涧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更能吸引参与者深度体验南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第四,借力“互联网+”。完善信息配套设施刻不容缓,“互联网+”已然来临,可以利用此类信息平台完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信息咨询服务。
政府重视,该地旅游总体规划、旅游控制性规划正在建设和落实中,接待中心华阳古镇已初步建成。
何红(2010)在对获取旅游信息途径的调研中发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通过电视获得旅游信息的最多,占24.29%;其次是通过网络介绍(占19.71%),第三是占18.57%。在选择生态旅游旅行方式时,有62%的人选择自主或者半自助旅游,表明自助旅行已经是人们旅游出行的主流(见表2)。
表2 游客调研结果
旅游者大都期望舒适的、设施设备齐全的住宿环境,调查显示,50%的人选择观光型生态旅游产品,观光型旅游产品仍是旅游市场主要产品之一。
长青旅游市场可做两手准备,即高端生态旅游市场、一般人群旅游市场,后者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
1.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发理念。长青一华阳生态旅游区旅游市场显著的地域性(外地外省游客少)、游客消费的低层次性,提醒人们这棵摇钱树应让市场需求配置来灌溉,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引导当是后继发展的重心。
2.培育有特色的大众生态旅游市场。一是加强游客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通过规划、设计,健全科学的解说系统,在华阳古镇建设全面准确的信息解说中心,使旅游者能够直观准确地了解景区的信息。结合沿途设置的集提示、服务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景区标示系统,寓教于乐,激起游客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二是优先开发以自然、文化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如25军“红色文化旅游产品”重温革命之旅,石塔河“奇潭、绝壁、秀水、飞瀑”风光游览等;其次开发认知型旅游产品,最后再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展户外体育旅游,如开展徒步、野营、漂流、溯溪或速降、探险和拓展训练,也可建户外极限运动基地,形成如滑伞、轮滑、蹦极等产品,这符合当前大众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3.拓宽营销渠道。精心策划各类“五一”“十一”等活动,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制作多种形式的推介资料;制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旅游网站,在网站上增加在线预订、在线调查等信息;利用“互联网+”、数据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现有游客和潜在游客群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信息有效定点投放,整合上下游企业,实现资源、市场共享,构建数据库信息、景区景点、旅行社、酒店立体全方位营销模式。
首先,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其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当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再次,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需要详细规划,协调统筹,着眼长远,做好市场细分,避免简单重复的模仿,塑造品牌,拓宽营销内容与手段。同时,环境保护在建设中应放到对应的位置,不应目光短浅,“杀鸡取卵”。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前景广阔,需要多方(旅游开发商、参与者、政府)多方面(游、食、住、行、购)合作和参与,要做好长远规划,落实执行规划,在生态保护前提下,把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三效益叠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体育旅游产品研发与管理作为系统工程来操作。
[1]王世超.南涧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RMP分析与战略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143-147.
[2]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何红.陕西长青——华阳生态旅游区市场调查与对策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10,(12):59-62.
[4]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秦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6]张油福,国伟,黄晓晓.贵州发展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体闲产业的SWOT分析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3):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