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松
摘 要:图案是一种视觉语言,是人类社会记载、传承、发展之万物语言。图案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创造性活动。图案设计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创作者的不同、感知体验的方式不同,所获取的创意图案设计也不同。本文以羌族地区特色文化为基础,从视觉、听觉不同感知体验中获取图案,尝试探索图案设计的新创作形式,由此创造出更多更有新意的创意图案,给图案设计的发展以推动力。
关键词:创意图案 图案设计 羌族文化 感知体验 理性活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2
图案是人为创造的图像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情感抒发,是符合美学规律的视觉语言,它即是客观事物之现实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创作者之主观表达的精神寄托。
图案设计是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表达的创造過程。首先,它以知觉为创造基础,在自身模拟或者自觉、不自觉的活动中,引发身心共鸣的情感和直觉,发现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用影像文字、视觉图形、抽象符号予以记录,开发出图案的初始形态;其次,它以理性探究为再创造表达,在前期所记录素材的基础上,以科学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研究态度,自觉地、有意识地深度挖掘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以美学原理为创作指导,用图案的造型方法予以创造,实现超越时间、空间的创意图案的设计。
1 从视觉感知体验中获取创意图案
借一双慧眼洞察世界,是图案创作的基本形式。这里遵照两“看”两“做”来进行。“看”什么?看客观存在的美好事物,看风云变幻的大千世界,看物质外在的运动规律,看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怎么“看”?用眼看,用心看,用手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用影像、图像和文字记录,记录万物之典型特征,记录心灵之感动情愫,记录头脑之所思问题。“做”什么?梳理、整理、归总,将前期记录素材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分类比较,理性分析,获取图案设计的切入点。怎么“做”?即理性创造,终端表达,遵循物质世界客观规律,遵循美学原理和当下审美要求,用图案创作的造型方法提取元素,进而再设计,设计创造出美观且有情感、有意义的创意图案。
羌族地区依山傍水,山好水好人亦好。独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居住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独特植物花卉、独特的服装服饰、独特的生活方式、独特的风土人情,造就了羌族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人文景象,成为设计创作图案的好源泉。
案例一,以羌族建筑文化为设计灵感的创意图案设计。
第一步,先期准备:文献查阅。人物状态要求:感受认识,认真思考。行为状态:想!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信息检索,得知关键的文案和图片信息:羌人自称为云朵下的民族,羌寨坐落于岷山之丛山峻岭中,依山傍水而建,羌寨建筑为四方围合式建筑,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以当地的山石为石材,黄土为粘合剂,建造成有石块自然形态的石砌房,与蓝天白云、森林大山、花草动物和谐共存,古羌寨历经千年,风云变幻,跌宕起伏,依然屹立不倒,风骨犹存,被称为“东方古堡”“建筑活化石”。
第二步,感性活动:实地探究。人物状态要求:天马行空,境由心生。行为状态:看!一看,自然形态,全景:羌寨于高山腰间修建,四周江河环绕,几十户高高低低的建筑圈合一起,每户即独立又户户相连,形成灰色环状建筑带群,矗立于蓝天白云、璧山碧水之间;近景:每栋建筑呈方形,3~4层小楼,平顶,以中心立柱为支撑,几何螺旋式上下楼梯,墙面都以不规则石块堆砌镶嵌而成,自下而上由厚至薄向心而建造,形成内直外斜的方体建筑。二看,心境形态,清晨的羌寨沐浴着蓝天白云,蔚蓝的天光映射在灰色的石砌墙上,飘动的白云守护着刚苏醒的村寨,清澈的江水萦绕在脚下,鲜艳的花草在山间竞相绽放,成群的牛羊在林间欢快奔跑,整个羌寨在天然与淳朴中透着着新生的力量;晚间的羌寨在暮色笼罩中,隐约的光、隐约的山、隐约的屋、隐约的墙又散发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迷宫般的寨道透着神秘与森严,缠流的流水犹如唱着古老的歌谣。三看,手中形态,影像语言记录:拍摄自然形态的内外结构,拍摄心境形态的意境画面;图像语言记录:羌寨整体形态,建筑外部造型,建筑内部结构,墙面肌理构造,以及变幻莫测的云朵,急缓奔流的江河,绽放的羊角花,各式各样的羊角等,同时可以写实画、意象画、符号画,画感受、画感觉、画想象,睁眼画、闭眼画、“乱”画;文字语言记录:神秘的羌寨,古老的羌寨,依然散发着朝气的羌寨。
第三步,理性活动:图案设计。人物状态要求:严谨科学,大胆创造。行为状态:做!一做,确定方案。影像、图形、文字资料规整梳理,确定以羌寨建筑外墙之石砌肌理为主要设计点,以云朵、流水、羊角花、羊角为辅助设计要素,以中心螺旋发散的建筑结构为图案骨骼,以此表达羌族建筑的特色及其古老神秘且富有生命力的主题。二做,元素提取。在前期图像记录基础上,直接模拟羌族建筑墙面的肌理进行元素提取设计,直接模拟朵云造型进行概括变形设计,直接模拟流水线条进行条理规范设计,直接针对羊角花和羊角进行夸张变形设计。三做,图案再设计。造型上,以墙面肌理图形元素为主,将朵云、羊角花、羊角图形元素以及流水线图形元素与之融合,进行重像设计,获取新图形元素;结构上,以心点螺旋发射结构骨骼来梳理新图形元素的走势方向,以方形适合纹样完成图案造型设计;色彩上,以大面积的天空渐变蓝色和局部的玫瑰红色形成对比配色,由此实现最后的图案设计,此图案既表现了羌族建筑的独有特色,又展现了羌族建筑古老神秘、历史悠久且具有极强生命力的精神面貌。
2 从听觉感知体验中获取创意图案
借一双聪耳倾听世界,是图案创作的新思路。这里遵照两“听”两“做”来进行。“听”什么?听自然之声,山林、江河、风雨之声;听人为之声,歌赋、鼓乐、哭笑之声;听动物之声,吼叫、缠绵、莺莺之声。同时听节奏、听旋律、听气韵、听气息、听音域、听声波。怎么“听”?用耳听,用心听,用身体听,即身心共鸣,心随声动,情随心动,舞随情动,伴随心动的声音,让身体和手与之同步舞动绘画,画出意境图像或抽象符号,让听觉语言转化成视觉语言表达出来。“做”什么?整理声音素材,便于再设计时反复倾听;整理声音之视觉图像符号,提取出有意思、有意识的图像元素,结合相关信息资料,分析理解,确定设计思路。怎么“做”?针对性地反复倾听相关目标声音,理性地分析、调整、整合所提取的声音图像元素,再依据美学原理和色彩搭配原则,应用图案设计的造型方法,深入地、严谨地、科学地、美观地完成最后的创意图案设计。
羌族,一个生活在天地之间的民族,一个信奉天地万物的民族,它有太多美妙的声音,如:空灵的呼唤声、奔腾的河流声、成群的牛羊声等,除此之外,羌族最美妙的声音就是羌歌和羌笛,它伴随着羌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状态,承载着羌族人民厚重的历史文化。
案例二,以羌族羌笛文化为设计灵感的创意图案设计。
第一步,感性活动:实地感受。人物状态要求:随心所欲,放飞自我。行为状态:听!一听,灵感启发。听悠扬浪漫的羌笛,听古朴厚重的羌笛,听沧桑悲凉的羌笛,听追思怀念的羌笛,听寂静空灵的羌笛,听温暖欢快的羌笛,听天然淳朴的羌笛,获取羌笛素材,寻找最有灵魂感触的羌笛,确定创作源泉。二听,灵感发散。根据确定的羌笛,反复跟听:在蓝天白云下听远方的感觉,在山谷幽林中听思念的感觉,在古老碉楼中听烟火的感觉,在石头城堡中听沧桑的感觉,在晨曦云雾中听朦胧的感觉,在夜色笼罩中听有故事的羌笛,获取各种状态下对羌笛的体验感觉,找到心动的感觉,激起灵魂迸发的瞬间,锁住灵感。三听,灵感附身。与目标羌笛同奏同舞同画,图像语言表现:随着羌笛高低起伏的旋律画,随着倾听时的心情变化画,听着羌笛和流水声画,听着羌笛和风声画,听着羌笛和歌声画,听着羌笛和篝火燃烧声画,听着羌笛和历史的脚步声画,听着羌笛和演奏者的吐气声画,画出所有状态下羌笛的韵律、节奏的图像符号,让听觉语言转化成视觉语言。
第二步,拓展活动:信息探寻。人物状态要求:感受比较,认真思考。行为状态:想!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到羌笛具有两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羌区古老特有的单簧气鸣乐器,由当地高山长节细竹制成,呈双管六孔造型,竖吹时双管同时发声,音色清亮且略带沧桑与悲凉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最佳写照;通过与当地羌人交流,了解到羌笛用鼓腮换气吹奏,吐气可长可短,吹奏时可运用喉头颤音以及手指在六孔间的上下滑动增加音色的變化,具有独特的音质、音色和旋律。
第三步,理性活动:图案设计。人物状态要求:严谨理性,大胆设计。行为状态:做!一做,确定方案。将已经获取的羌笛音频资料及其相对应的模拟图像语言再进行一一倾听和比较,确定以贯气、浑厚、有力的羌笛混合演绎成的短拙线与缓缓吐气的羌笛之飞扬线作为主要图形元素,以迂回悠扬的羌笛之表达出的如春蚕吐丝般、若隐若现的曲线为辅助设计元素,以此表达具有思念、历史及沧桑感的设计主题。二做,元素提取。针对相关目标羌笛进行反复倾听,听其韵律,听其节奏,听其意境,同时规范整理、调整修改相对应的各种初步的线图形元素,将多种线元素按照新思路进行组合重合,形成粗拙且斜上升发散的线图形元素和圆形离心螺旋方向走势的游丝线图形元素。三做,图案再设计。造型结构上,将斜线发散的粗拙线调整成中心发射的线图形,将圆形离心螺旋走势的游丝线运用图案添加法使图形元素更丰富,并将这两种图形以中心点重合的形式组合重叠一起,形成中心点发射且螺旋穿插交错,同时也适合圆形的线构成之新图案;色彩表现上,以天空蓝、土地黄、羊角花红3种代表性色彩,运用混色拓印技法以斑驳肌理状呈现出来,实现最后的图案设计。此图案原始古朴,犹如远古先民的呐喊;此图案虚幻神秘,犹如神灵的召唤;此图案惝恍迷离,抒发着悲欢离合的情感;此图案悲凉沧桑,讲述着沧海桑田的古老故事。
3 结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不断地探索多样的感知体验,同时予以专业的设计创造,就能获取更多的创意图案。
参考文献
[1] 孙世圃.服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 (美)帕什,著.灵感的法则[M].罗雅萱,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