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付
摘 要:体育课在小学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但到了高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逃避这门课程,除了学业上的压力之外,还有教师的教学课堂的问题,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辅助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高中生不能完全没有体育锻炼的项目,体育课每周只有一节,所以教师更需要重视起来,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来让教学达到最高的效率,让学生的锻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主要讲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体育;有效性;方法;现状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相对来说学生的锻炼时间就越来越少,我们也经常能听到某些高中生在进行一些锻炼或者是学习时会出现晕倒甚至是更加严重的情况,这就是不锻炼的弊端,没有好的身体做保障,再好的学习成绩也没用。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锻炼,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承受学习的压力,让身体和大脑有更好的配合,教师在体育课上的作用是很大的,要给出学生相应的指导,才能让体育课发挥它原本的价值,促进高中生的学习。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高中体育课堂相比其他年级的体育课堂来说有些死气沉沉,教师在课堂中并不会组织学生进行过多的活动,只是会要求学生做一些最简单的运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教师可能就组织学生进行十几分钟的活动,其他的时间就让学生自己安排,而这些自由安排的时间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教室去看书、学习,这样体育课实际存在的价值就不大,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占用体育课。总的来说,体育课的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学生也没有在体育课中体会到放松,也觉得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这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息息相关,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体育课就会存在错误的认知,在体育课上一直保持消极的状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正常学习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高中体育教学课堂有效性方法
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关键还得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体育课吸引,在体育课上愿意主动参与进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一)组织学生喜欢的活动
体育课目前的教学效率之所以低,就是因为教师没有过多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动向,学生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仿佛体育课不是体育课,而是户外的自习课,学生脑海中有了这种认知,就不会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可以改变之前的上课方式,在上体育课时以身作则,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利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比如高中的男生都喜欢打篮球,教师就可以组织班级中的男生进行篮球比赛,让女生当啦啦队员,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动力,在大家的注视下认真进行锻炼;或者是高中的女生比较喜欢跳一些健身操,教师就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自己练习,既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通过学生认真的活动之后,就能感受到体育课过后带给自己轻松的感觉,不仅是身体上放松了很多,同时心理上的很多压力也随着运动排解了不少,学生就会慢慢开始愿意接受体育课堂中的锻炼,在体育课之后可以用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和思考,学习效率也能提高不少。
(二)鼓勵学生自己组织活动
除了教师组织活动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组织活动,在前期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接纳体育课,等到了后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班里中去组织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更有责任意识,在体育课堂中能够学习到的东西就更多,教师不可能每次组织的活动或者是教学的内容都是学生喜欢的,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教师就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活动,也可以相应的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主动去求知的课堂。学生组织的活动既可以是全班一起参与的,也可以是分性别、分团体进行的,教师在一旁给出专业的意见和指导,并且参与到大家的活动中,就能让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也会在体育课中更加卖力,能收到更好的锻炼与教学效果。如果只是教师一个人在张罗和准备所有的活动,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学生也没办法感受亲自组织策划体育活动的乐趣。通过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学生能更加喜欢体育课,更愿意在体育课中释放自己。
(三)提高学生兴趣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首先就要明白学生的心理,知道高中的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再从这方面着手,投其所好形成一种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比如,在上足球课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世界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融入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中。梅西、贝利、罗纳尔多等,这些球星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和他们一起去分享成功的经验,学生就会更加喜欢足球,就会积极去学习足球。
总之,在体育的课堂上,需要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去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将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学生将体育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健康他们的体魄。
参考文献:
[1]何润涛.对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8):22-23.
[2]陈亮.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2):44-45.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