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菀阳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法治教育,提出高校学生法治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信仰教育为主线,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四个自信”;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使学生正确认识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意义;以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教育为重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法治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法治教育 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141-03
高校是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促进学生提升法治素养的主要场所。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其自身法治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未来我国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方向,反映国家的法治文明程度和法治现代化水平。在高校学生中普及法治教育,促使其以实际行动倡导法治,成为其他社会成员的榜样,这对营造良好法治社会氛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治保障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被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观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启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六部分组成”。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学生法治教育,须与时俱进,及时、恰当地融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完善对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具体而言,高校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以信仰教育为主线,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四个自信”
高校法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对法治的崇敬,并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认同。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鼓吹西方民主宪政,宣扬“普世价值”,恶意攻击我国法治现状,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汹涌中,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极易产生价值观偏差。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法治教育任重道远,必须以信仰教育为主线,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指引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笃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从多年的法治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与中国现实国情相适应的法治道路。中国的法治建设没有现成道路可以复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唯一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走什么路,举什么旗”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高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将关于我国法治建设的鲜活的历史和实践事例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并非凭空形成,而是根植于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借鉴马克思主义法治的经典理论以及结合中国法治实践的必然结果,因此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道路,从而坚定道路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笃行者。
(二)倡导学生坚定理论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拥护者。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行过全面、系统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和法治实践,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是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法治理论”。这一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
高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系统学习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科学内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优质丰富的资源以及极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关于法治理论的教育教学活动,重点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构想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融入法治理论教育,并结合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深入浅出地讲授,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行动指南”,须认真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从而坚定理论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拥护者。
(三)鼓励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遵循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也是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中心”。从建设静态的法律部门体系,到建设动态的国家治理过程,从关注完善法律制度,到关注切实运用法律治理国家,法治国家的目标已从有法可依迈向有法必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快速推进,尤其是反腐工作在法治的坚实保障下取得持续性胜利。“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协同作用,构成符合国情民意和社会主义属性的法治有机统一体。
高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新形势,及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融入法治理论教育,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实践,以生动的案例让高校学生从我国近年来法治建设的成就中汲取正能量,深切体会到各行各业的法律制度的日益健全,法治环境的有效改善,司法和执法领域腐败的有力惩治,并引导其正确看待法治进程中的困境,防止其对执法滥权、司法不公等個别负面现象产生以偏概全的不当认识,从而使其坚定制度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遵循者。
(四)启迪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承者。制度是法治的产品,文化是法治的源泉。法治的要求能否落到实处,法治的成果能否与社会核心价值取向协调一致,关键在于是否有优秀的法治文化作支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是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世界优秀法律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也是伦理道德、法治精神、法治信仰的有机统一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高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中提取法治元素,并将其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作为法治文化教育的资源,尤其须重视榜样人物的典范作用,启迪学生从优秀人物践行法治的先进事迹中汲取有益营养。同时,应创新方式和途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文化,促进其全面树立法治信仰,提升法治素养,从而使其将法治要求化为内心的自觉,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承者。
二、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使学生正确认识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宪法修正案也充分体现了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理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行为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的治国行为和执政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高校的法治教育须强化宪法权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让学校成为宪法宣传的主阵地。高校法治教育工作者须深入学习2018年宪法修正案,以宪法精神为统领、以宪法理念为引导、以宪法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宪法教育,通过宪法案例、宪法故事、宪法朗诵、宪法微视频、宪法宣誓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宪法,促使学生充分领悟宪法的内涵和价值,并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从而以宪法教育带动法治教育的全面深入。
此外,由于2018年宪法修正案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将党和国家的意志进行宪法化的结果,因此在学生中进行宪法修正案的宣传和教育,必须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结合,方能使学生全面把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入宪的时代意义,从而树立宪法自信。
三、以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教育为重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法治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作用
“依法治国”的思想和理念是高校法治理论教育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将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依法治国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并对目前通过法治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状况给出基本判断:“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这说明此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讲授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时,要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生厘清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及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时代下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同样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作用,不能超越具体国情和必要阶段,亦不能故步自封,保守停滞。同时,应向学生展示党的十九大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描绘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使学生对法治中国的未来充满自信和期待。此外,学生通过学习,应充分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将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的重要意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一系列举措、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如何发挥法治对解决矛盾的作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法治教育工作者,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信仰教育、宪法教育、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教育过程中切实履行法治育人的职责,以期培养更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的优秀学子,共同谱写时代精神,履行使命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2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4
[3]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
[4]姚建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的法学解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6)
[5]陈惊天.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纲要[J].人民法治,2018(3)
[6]李雅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大创新[J].法治研究,2018(5)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4
[9]彭雪华,冯雯.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J].教育论丛,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