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柳萍
【摘 要】本文论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问题,认为基于联合学院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实现课程衔接、实现真正的衔接,提出从质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组织、评价方式及反馈等构建适应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联合学院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评价组织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103-02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以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二三分段等各种形式进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力图打破原有中职和高职各自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均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实践经验。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自2012年开展“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探索以来,开设20个五年一贯制专业,累计招收培养“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5400人。2017年起,学院与县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探索以联合学院形式开展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实践,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累积了丰富的成果。在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对于如何构建适应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等问题,我们觉得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一、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对质量保障的诉求
(一)实现真正的衔接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基于中高职衔接,构建适应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二三分段等中高职衔的各种形式都会涉及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中职、高职是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学籍分别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有差异,所以要实现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中职和高职必须做好沟通协调。
以联合学院形式开展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有利于建立统一领导且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制定机构运行制度。例如学院的各行政部门与五年制工作部、分院通过院内的统一管理协调沟通,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中高职衔接的学生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衔接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各部门在学院统一管理下发挥学院内部各组织机构的预设功能。尤其是学院质量管理部门指导联合学院按学院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二级质量管理体系,按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联合学院开展质量监控,这正是联合学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独特优势。
(二)重视过程管理是保障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中,中高职两个办学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上的不畅和质量管理的不协同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从质量保障的角度,保障人才培养过程的规范直接关系到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构建适应衔接的评价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是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以联合学院形式开展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中,学院应该出台中高职衔接的规范管理文件,按照统一招生、统一学籍、统一教学、统一评价、统一管理“五个统一”的模式开展建设,以组织机构协调、管理制度完善保障“五个统一”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重视联合学院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与原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协同,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强化对学院层面管理机制的评价、学院本部及联合院沟通协调机制的评价、各专业师资配置和联合教研活动的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状况、课程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确保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管理的有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中高职衔接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在这些学生完成中职阶段学习之后,经过一定标准及程序的甄选,进入同一专业高职阶段学习,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形式多样化的需求,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所以,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将中职、高职统一,而应该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一致,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通过课程学习得以实现,故而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应该是课程统一。
以联合学院形式开展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课程重构这一实现中高职衔接关键的环节。在学院统一管理下,高职各专业协同联合学院通过分析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以岗位需求和人才规格为依据,设置适应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课程,制定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重构原来各自成体系的中职、高职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开发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有效组织教学,确保真正實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二、基于联合学院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院与县域职业教育合作的联合学院办学形式,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共同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统一招生、统一学籍、统一教学、统一评价、统一管理“五个统一”的模式开展建设,建设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中高职衔接办学平台,在以联合学院形式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构建适应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应充分发挥联合学院的优势。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两个部分组成,在基于联合学院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中,应该充分借助学院已经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完善适应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按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一般思路,从质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组织、评价方式及反馈等关键方面进一步细化。
(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主体。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要明确质量保障的主体,从内外部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主体一般包括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行业企业等。
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构建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看,基于联合学院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仍以现有的院系二级监控的组织机构形式开展,其内部保障主体包括学院纪检部门、教务处、二级学院及分院教学管理人员、各院系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对这些主体应加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意识教育,使这些主体在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落实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效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内容。人才培養质量标准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最重要的依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包括中高职在管理、专业、师资、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制定适应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故而制定适应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该充分体现中高职在专业、师资、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衔接的特色。
联合学院在制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各高职专业与联合学院加强沟通,明确衔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阶段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联合制定各阶段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从专业标准、课程与教学环节标准两个层面探索课程体系和具体教学环节,其中,课程是最核心的环节。按照中高职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理解接受能力等,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及顺序,注意课程设置独立、贯通,保证专业技能培养的完整、连续。
(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评价组织。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精细化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管理细则,在以联合学院形式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时,学院教学主管部门、二级学院及分院、专业及教研室各个层面注意沟通,在学院领导下依托现有管理机构构建职责明确、高效协调的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在主管领导指导下,依托教学工作委员会研究衔接配套质量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审定中高职衔接工作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二级学院及分院沟通,研究和处理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依托各高职专业制定和落实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机制,切实保障真正落实衔接。
(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评价及反馈。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应注意收集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及时整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教学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全面掌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性及终结性材料。
联合学院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差异,另一方面要体现联合学院管理的特点,按照统一管理的原则,负责中职阶段培养的分院接受高职专业的监控评价,二级分院接受中职阶段培养的分院的监控评价。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了各类数据平台,学院也启用了校内的OA办公系统,联合学院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评价应该利用好这些信息化平台。利用好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按照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标准对平台填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利用好学院OA办公系统,将院内评学、评教、实时质量管理等数据通过OA办公系统传输、整理,实现相关数据的及时反馈,提升管理实效;利用好信息技术,再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材料检查等方式,合理有序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工作,切实提高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8-10-0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彭召军.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江苏省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为例[J].职教论坛,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