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探索

2018-03-11 13:41何红娟王汉奇陈雷张丽微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效果课程体系人才

何红娟 王汉奇 陈雷 张丽微

【摘 要】本文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论述高职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法以及实践效果,提出应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环保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环境类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效果  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069-03

環境保护是21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环保产业正处于发展期,随着产业的成熟,以及国家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环保投入的加大,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高职环境类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应根据市场需求及定位,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高职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改革,对高职院校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就业多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谈谈高职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一、高职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访问、实地、毕业生座谈等调查的方式开展社会、行业调研,了解到行业部门对环境类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环境工程领域的实用技术人才较少,高职毕业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但专业知识面较窄,课程结构不太合理,实训课程各自独立,整个实训没有真正基于工作过程完成,与行业企业没有真正对接,实训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欠缺,灵活运用先进成熟技术及工艺的能力不足。

二、高职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一)就业岗位分析。根据调研情况,从环保岗位设置情况、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环保事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等方面入手,分析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岗位,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供依据,见表1所示。

(二)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分析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四大职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具体见表2所示。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课程是对接产业的重要途径,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才能有效培养高职环境保护人才。

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主线,围绕人才的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来建立适应高职的课程教学体系。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见表3所示。课程教学部分分为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其中,基本素质课程由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基本素质拓展课程组成,职业素质课程有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组成。实践教学部分由认知性实践教学、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程、岗位核心技能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组成。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渗透到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对岗位核心课程,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比例。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一、第二学期,在校内进行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并与企业生产第一线保持不间断的接触。第三、第四学期,进行岗位核心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学习,尽可能安排在企业中进行,并聘请部分企业第一线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集中实训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理论总结提高,保证专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以及实效性。第五、第六学期,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专业对口“准就业”,开展生产实践和综合实训,完成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毕业后能在相应企业就业。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进行企业工作实践,并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全程跟踪和监控学生的顶岗实习,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并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效果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为高职环境类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在教学改革中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促进了高职环境类相关专业群的建设。

(一)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案例、启发式、讨论式、问答式以及模拟现场等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善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毕业生就业率高。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能稳定在96%以上,虽然部分学生不是从事本专业工作,但都能正确树立起健康的就业观念,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也有自主创业者。根据回访调查数据统计,环保对口单位就业率在50%左右。第二,学生参加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以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多人次获得奖励,如在2017年、2018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分别荣获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连续两年蝉联冠军。第三,服务社会、行业能力显著提高。本专业学生利用课程实训和课余时间,为本学校教师职工和柳州市相关单位进行环境检测工作,免费上门服务,如检测汽车、房屋、家具、商场、实验室、食堂等,通过工学结合,拓展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及开发的技术服务范围,开创性地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整合与建设,使专业教育能更好地满足广西生态建设发展的迫切需求。

综上可见,高职院校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需要,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毕业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高技能应用型环保职业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江,张万仪,张佳.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2]石光辉,刘学方,宋万召,等.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3]史永纯,张福贵,梁晶,等.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的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3)

[4]陈开森,刘志中,邓元德.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冷鑫鑫.项目管理在中职教学实践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以WN职专旅游专业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4

[6]张媛.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分析[J].亚太教育,2016(1)

[7]陈洋.依托技能大赛提升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J].低碳世界,2016(12)

猜你喜欢
实践效果课程体系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微课资源实践效果研究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