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杰宇 朱治铖 邹晗
摘要:文章对大学生从众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的种种行为进行了认真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行为;社会心理
1.从众心理的本质内涵
通常来说,从众心理主要就是指“随大流”,按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行事。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从众,指的是个体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广义的从众,是指主体受到客体的影响,进而与客体保持一致的行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从众主体是从众个体,但从众客体却不一定是从众个体,它主要指能够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包括群体和各类的组织以及相關的法律规定等等。
2.大学生从众行为调查
2.1 从众行为的基本情况
这里我主要对五种从众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这五种行为分别是,消费行为、学习行为、恋爱行为、择业行为和入党行为。从调查得到的结果看,消费行为和恋爱行为的从众比率是最高的,其次学习行为,然后是择业行为和入党行为。
2.2 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从调查反映的情况可以得知,大学生消费从众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手机的使用,学生之间的聚会,服装的穿着等几个方面。学习从众行为主要表现在参加自习课,参加辅导班,参加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几个方面。恋爱从众行为主要表现在约会,同居和发生两性关系等几个方面。择业从众行为主要表现在考研升学,自由择业,求职谋业等几个方面。入党从政行为主要表现在撰写入党志愿书,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方面。
3.对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能够使大学生产生从众行为:
3.1 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众现象与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通常来说,集体主义的社会比个人主义的社会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就我国来说,受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人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时候,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甚至把集体摆在个人的前面,想问题、办事情大多是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社会舆论和公众评价,对个人的影响极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产生入乡随俗的思想,凡事以中庸为标准,不追求标新立异,紧跟多数人的脚步。
3.2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化思想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有着巨大的冲击,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冲击之下,一些原来潜在的问题显性化,这些问题是往往是大学生父母和家庭难以解决的。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一些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容易被大学生所模仿。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大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社会变革的意义,相较于成年人有着更强的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更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3.3 群体生活的影响
在学校里大学生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与其他个体相互联系,共同组成学生群体。在这种群体生活模式下,大学生个体都需要与其他人保持某种意义上的一致,使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容易为其他个体所接受,并且根据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要求,调整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的这一群体属于同辈群体,这就更加凸显了个体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个体与群体的一致性。大学生长期在同辈群体下生活,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必然会放弃个体的一些思想、观点和行为,从而采取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容易被群体所接受。
3.4 心理发展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同龄人和长辈的影响,而在这两类人的影响下,大学生更倾向于以同龄人的准则为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同龄人有着更为接近的思维模式和生活阅历。但是由于大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理论知识不过厚实,思维水平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大学生个体无法有效把握个人的发展方向,进而导致社会上一些模糊的思想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专家学者研究认为,多数人在青年时期的生活化需求,主要是在熟悉的人之间寻找情感的归宿,如果找不到情感的归宿,青年人在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时,就会产生孤独的感觉。对大学生来说,被他人尊重和与他人交流的意愿非常强烈,他们在心理上特别重视他人的评价,当发现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选择从众行为。
4.结束语
通常来说,大学生有从众行为并不一定是坏事。从众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共识,增进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通常我们看到大学中兴起的各种社团,就是大学群体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通过社团能够在大学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对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束缚大学生的思维,进而对大学生在学术领域进行开拓创新产生负面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从众心理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才能做到既发挥从众心理的促进作用,又能有效避免从众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让大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既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用以支撑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墨守成规,陷入窠臼。
参考文献:
[1]施正康,陈达凯.中国传统价值观漫谈[M].文汇出版社,2000:88.
[2]王静波.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一项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本土化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2(2).
[3]米德.文化与承诺[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51.
[4]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67.
[5]李颖.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