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起点

2018-03-11 06:33江苏苏州市实验小学校葛戴丹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设置目标课文

江苏苏州市实验小学校 葛戴丹

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一文中认为:“语文教育‘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是语文教学长期“少慢差费”的窘境,阅读教学首当其冲。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根源复杂,笔者认为,关键原因之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不明。教师对一篇课文学生要学些什么不甚了然,只对二会字和四会字的区分还算清楚,其余则模模糊糊,似是而非,于是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阅读教学效益差:学习一篇课文和三篇课文是一样的,甚至不学都没有关系,因为目标不清,教学指向不明,教学的过程不实,教学的落脚点虚无。所以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是使阅读教学有效的前提。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这“预期的教学结果”表述出来就是教学目标。显然,要实现教学的有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正确的定位。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谈教学的“有效性”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个“有效性”没有基础。

教学目标陈述的应该是学生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在德智体方面能力和情感的变化。具体来讲,语文阅读教学呈现的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起点能力是什么?重点能力是什么?其间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作为教师,都应该非常清楚。这样分析陈述出来的目标才是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可评价的,这是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们的教学目标设置未必正确,通常有以下三类问题。

(一)目标主体混乱

例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摘自《小学语文》2008第三期第25页)。

1.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见生字表),重点指导学生会写“葱、湛、裸、栋、黎”几个难写的字。

2.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进一步读得有感情。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山村的故事。

4.讨论小村庄发生的悲剧是天灾还是人祸,树立环保意识。

分析: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即看了这个目标,就能知道学生通过学习会做什么了,主体是学生。而这里的第一条“重点指导学生会写几个难写的字”的主体肯定是教师,是“教师”“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之后学生究竟掌握了没有呢?所以如果改为“学生能正确书写葱、湛、裸、栋、黎”会更好。

(二)含糊,不可观察不可测

以前面《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4条教学目标为例。

分析:“讨论小村庄发生的悲剧是天灾还是人祸”这肯定不是教学目标,而应该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真正应该设置的是学生“讨论”之后能得到什么,“树立环保意识”是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学生究竟有没有树立环保意识是看不出来的。因此这样的提法太过含糊。

例2:小学语文苏教版第12册《三亚落日》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来自凤凰语文网)。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分析:作为教学目标,最关键的是要确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第一条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了解美丽景色,怎样算“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看来“了解”这个词还不足以说明学生要达到的要求,恐怕还要进一步分析分解。“激发情感”与例1中“树立环保意识”一样,都是学生内在心理状态。接下来的两点教学目标“摘抄”“朗读”“背诵”都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要求明确,但是“欣赏”一词又显得模糊了。在字典上的解释就是“领略玩赏”,作为讲读这篇课文的主要抓手,“欣赏”真的只能“欣赏”了。从这里列出的《三亚落日》的三个目标,看得出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无非是请学生把课文读了再读,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读中去欣赏,但是一堂课下来究竟扎实落实了什么呢?光看这个目标,如果是一般教师来上不禁要担心这节课的有效性,也许只有那些经验丰富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在落实这些目标的时候心里有一本账,哪些要详讲,哪些要略去,又有哪些是要补充的。

(三)层次不清,定位不准

例3:某位教师对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课文理解部分的教学目标设置。

1.能说出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结构谋篇。

2.能独立找出课文中春夏秋冬分别描写的事物。

3.能用笔画出每个季节事物的特点。

4.找出并说出课文第3、4、5、6段在形式上都是从树入手写起。不同点是春天还写了春水,夏天写了夏花,秋天写了森林中的各种宝贝,冬天写了动物过冬。

分析:熟悉这篇课文的教师都知道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构段形式“总分”,知道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也就是说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什么和怎样写的。例3的第四个教学目标“找出并说出课文第3、4、5、6段在形式上都是从树入手写起。不同点是春天还写了春水、夏天写了夏花、秋天写了森林中的各种宝贝,冬天写了动物过冬”。显然这不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至少不是主要目标或者本堂课的终极目标,学生能不能说出“从树入手写起”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教学目标在这一点的设置上定位不准。

我们再来看下述目标陈述,则避免了这方面的问题。

例4:另一位教师设置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

1.能独立找出课文中体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特点的景物并能说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

2.找出课文中的总起和总结句,说出分写部分是按照一年四季时间顺序来写的,说出第3、4、5、6自然段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异同点。

3.朗诵和背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能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写作:仿照作者抓住季节特点进行观察并合理想象的方法写一处景物。

5.情感态度:组织学生欣赏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测的,甚至可以蕴含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如果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体现在相应的教学设计中就是对朗读的指导,体现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是她(他)总是在各种形式中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涵、语言的精妙和作者的情感,对这堂课的评价重点也应该是针对教师朗读指导的方法,判断其是否有效就看学生一堂课下来课文朗读得如何。

如何更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呢?

1.分类。为了使目标设置更清晰,可以依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可以从字词、句式、课文理解和读写迁移等四个方面来着手。

2.用上行为动词。学生通过学习后必然产生行为的变化。心理学家马杰认为,要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必须取消用描述内在心理状态的术语陈述目标,代之以用描述行为的术语来陈述目标。

以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船长》的教学目标为例:

1.正确认读、书写、默写本课4个生词(肇祸、船舷、调遣、屹立),解释这4个词语的意思,解释“井然有序、惊恐万状、巍然屹立、不可开交、忠于职守、穿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重点写了哪三个重要场面。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品质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片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5.生成一个场面描写的片段,要求采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方法。

如字词目标,通常运用的行为动词有“认读、书写、默写、解释”,这比笼统地讲“要掌握字词”要具体明了。同样,对课文内容的目标设置陈述也不能简单地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应该更加具体,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如果重点段落的教学目标还有模糊的地方,就要对该目标做进一步的任务分析,分析出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起点能力,需要多少条件才能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如“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品质的”,这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要达成这一点,做如下分析:

除了从语文教学的字词句篇这个角度考虑目标的设置以外,还可以沿用加涅的知识分类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可以按照加涅的理论,考虑学了这篇课文后,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言语信息,习得什么技能,再结合课文具体梳理出:哪些是言语信息,哪些是智慧技能,哪些是认知策略。从这些知识分类中最后总结出本课的重点、难点。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思路优点是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什么样的知识就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帮助非常大,但是难度在于要求语文教师对加涅的知识分类理论非常熟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前奏,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如果连教师自己都只有粗略模糊的印象,那么,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呢?对课文的这个片段你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而不是那样教学,你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恰恰有很多语文教师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往往忽略了目标的正确定位,或者就照搬了教参上的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避免教学的随意性,还得从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设置开始。♪

猜你喜欢
设置目标课文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背课文的小偷
栏目设置一览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