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玲
《起跑线》是由萨基特·乔杜里导演、伊尔凡·可汗、萨巴·卡玛尔等人主演的教育题材影片。影片以印度现实社会中的教育问题为背景,以服装店夫妇费劲心思送女儿进顶尖私立学校读书为叙事主线,涉及教育、公平、贫富差距等诸多内容。期间,形体表现元素的应用是《起跑线》的一大亮点,其促使影片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人物动作更具合理性,并由此展示出影片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不断拓展影片的深度与广度。
一、 形体表现元素与思想内涵关系解析
(一)有效载体
所谓形体表现即体态表现,指人们基于特定情境、特定氛围下产生的相应动作,其由形体表现元素组成,在戏剧、话剧中较为常见,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重要内容。形体表现元素具有诠释人物心理状态、传达演员心理波动等多样化功能,因而逐步被应用于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1]借助形体表现元素,影片能够表达出言语难以描述的内心活动抑或情绪变动,并在此基础上传达出影片的思想内涵,塑造出更完美的影视作品。因此,形体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看做传达电影思想内涵的有效载体。形体表现元素的合理应用可以展示出影片深层次思想内涵。优秀的形体表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演员在摸索的过程不断强化练习,积累深厚的经验,以适应形体表现元素对年龄感、身份感、时代感等多方面的要求,增加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二)内驱力
思想内涵是形体表现的灵魂,是形体表现产生的内驱力;没有思想内涵的形体表现感染力及表现力较低,不能很好的引发第三方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形体表现最重要且最根本的追求即增强人物的真实感并展示人物个性,因个性的产生衍生于电影表演者的思想,因此以一定思想深度为基础进行形体表现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增加观众的内心感悟;并能够实现受众内心活动与演员形体表现的有机统一,进而为观众创造更佳的观影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电影,其核心思想内涵需借助演员进行传达,影片中重要演员的思想理念即为整部影片的思想理念,故而在进行电影人物形象设定时要充分考虑影片思想内涵,以此为基础设定人物走向,继而促使形体表现元素的应用更具合理性。
(三)有机统一
在电影作品中,形体表现元素与思想内涵互为表里,二者缺一不可,形体表现元素是传达思想内涵的有效载体,思想内涵是形体表现元素产生的内驱力。因此,在影视作品中,要注意形体表现元素与思想内涵的有机统一,既不可过分着力于刻画形体表现而忽视了思想内涵深度,亦不可因对思想内涵的表达而忽视了对形体表现元素的应用。以形体表现元素为表现手法,以深层次思想内涵为指引,共同促使电影美学与内涵兼顾,这是对电影制作人、导演及演员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对形体表现元素及思想内涵深度的高标准、严要求则为电影的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奠定坚实基础。[2]
二、 在《起跑线》中的应用
形体表现元素是辅助影视作品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的有效工具,亦是提高影片思想内涵深度的重要手段,因而其受到影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在电影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依据形体表现内容类别进行划分,其主要涵盖手势动作元素、舞蹈艺术元素等多方面内容。在《起跑线》中,影片对于形体表现元素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手势动作元素、面部表情元素、舞蹈艺术元素三方面。
(一)手势动作元素
手势动作是人们日常交流过程中常见的肢体行为,电影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创作题材,为使演员的表演更具真实性与说服力,常于其中设计一定的手势动作符号,确保人物的语言表达更加充分、完整。《起跑线》是印度电影,印度人民多具宗教信仰,且极为看重社交礼仪,故而此类电影呈现出的手势动作符号多与宗教信仰或社交礼仪相关;例如,当拉吉和米图与被邀请的客人见面时,拉吉双手合十加以问候,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与重視,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他具有良好的社交礼仪及素质修养,此类手势动作符号的合理化应用不仅增强了不同国家观众对印度礼仪的了解,还促使受众于观影过程中体验不同的宗教文化和社交礼仪。
(二)面部表情元素
演员演技是电影口碑与票房的重要保障,面部表情丰富及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内心世界构建,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认可度,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考验。[3]《起跑线》极为重视电影人物的戏剧化表演,故而影片中有大量面部表情符号元素,增强着戏剧冲突,以女主角米图为例;对于米图,当拉吉不同意搬到瓦桑维哈以满足德里文法学校的招生标准时,其激动讲述去公立学校学习可能会对女儿产生的种种弊端,以致脸上写满悲伤,眼中泛着泪花将内心的伤痛展示得淋漓尽致;当派对上拉吉与女儿皮娅在客人面前肆无顾忌跳舞时,面对众人的取笑,米图脸上流露出羞愧表情,彰显出其骄傲虚荣的一面;而当她在贫民区为获得家庭用水而神态狰狞地与不讲理妇人争抢时,则体现出其强势、勇于捍卫自己权利的性格特征……这些面部表情元素的加入完全符合米图的人物设定,使其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人物行为更加真实可信。此外,德里文法学校校长阿莫瑞塔·金格的面部表情同样是《起跑线》的一大看点,其在媒体镜头前落落大方、自然得体的神态与私下里与拉吉谈话时流露出的不屑形成鲜明对比,反差之下更能彰显出该人物表里不一的性格特征;更具讽刺意味,这与影片传达的保持本真思想的内涵理念和谐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片的市场性,引发不同国度观众的深思。
(三)舞蹈艺术元素
舞蹈是印度电影的鲜明特色,是形体表现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在《起跑线》中,对于舞蹈艺术元素的应用主要包括米图为女儿举办派对期间皮娅和父亲拉吉一起跳舞及影片最后公立学校的学生在德里文法学校家长会汇演期间跳舞两大部分。在派对上,皮娅听到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不由得叫着父亲一起跳舞,欢快的旋律、自由的肢体、默契的互动,显示出不受阶级限制、不受众人眼光局限下精神的自由自在;在电影结尾,由巴拉特纳加尔公立学校的学生为德里文法学校家长带来歌舞视听表演,其舞蹈动作整齐划一、敲打乐器自信有力、歌曲演唱饱含情感,旨在告诉影片中所有的家长以及所有的观众,公立学校一样具有天赋异禀的学生,不能因学校不同、出身不同而随意轻视一个人,更不必因攀比心理作祟而不择手段将孩子送入贵族学校。
三、 对诠释《起跑线》深层次思想内涵的作用力
歌舞是印度电影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形体表现是歌舞最重要的诠释形式;因此,形体表现元素在印度电影中更具特殊性与重要性。形体表现是基于特定情境下人物展示出的状態,涉及动作、神态等诸多内容,此类形体表现并非独立产生,而是受制于人物的思想内涵,因此,形体表现元素的加入目的在于展示人物深层次思想内涵,与此同时,促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4]《起跑线》作为以教育题材为核心的一部具有传统印度电影特色的影片,其以形体表现元素为表观,旨在借助歌舞传达深层次思想内涵。
(一)展示《起跑线》人物思想内涵变化
电影中人物性格是决定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初动因,形体表现元素是行为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人物的形体表,能够展示出人物随着影片情节推进产生的性格变化,并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内涵变化。在《起跑线》中,男主角拉吉的人物性格变化最为明显,其在电影开篇极为爱护妻子,为达到妻子要求不惜撒谎以拿到入学资格;随着与迪帕克·迪布里亚尔的相处,拉吉被他的善良、朴实所打动,开始反思自己的撒谎、扮穷行为;当其如愿为孩子拿到入学资格后,便出资修缮迪帕克儿子所在的巴拉特纳加尔公立学校,当迪帕克上门表达感谢却发现了拉吉的欺骗行为,欲去向校长揭发,拉吉满脸惊恐、抓起衣服就跑,显示出其对揭发后果的恐惧;电影结尾,拉吉在德里文法学校家长会上勇敢承认自身错误,呼吁家长们一起维护贫困孩子的教育公平——与拉吉相关的整套形体表现元素的变化是其心路历程的变化,亦是其思想内涵的变化,虽然他曾为了孩子失去诚信、失去真诚,但最终找回了自我的本真。
(二)促使影片思想内涵深度不断延伸
《起跑线》中形体表现元素的应用多用于展示戏剧冲突,尤其以拉吉夫妇与上流阶层相处及与贫民地区人民相处两部分应用较多。通过与不同群体交流时显示出的形体表现,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既无法获得上流阶层接受与认可,又无法适应贫苦人民生活的中产阶级家庭。两部分的对比彰显出印度人民极大的贫富差距;就思想内涵而言,这已不仅仅是教育层面问题,而是基于教育问题透视出的阶层固化问题,是隶属于社会阶层范畴的更深层次问题,这一思想内涵深度的延伸借助形体表现元素加以呈现,显示出形体表现元素对电影思想内涵深度拓展的重要意义。
(三)促使影片集多元化思想内涵于一体
思想内涵是电影的灵魂,决定着电影的高度,因电影涉及导演、编剧、演员等多方人员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影思想内涵的多元化。[5]《起跑线》中所涉及的教育、诚信、贫富差距、阶层等问题,通过演员的形体表现多元化地集合为一体,促使影片思想内涵维度不断拓展,且展示了不同思想内涵。以诚信问题及教育问题为例,在影片中,拉吉夫妇在一次次入学申请失败后,为成功将女儿送入顶尖学府,决定假冒贫困家庭,获得贫困生教育指标,为此,他们真正走入贫民窟,切实体验穷人生活,以此蒙骗调查人。米图遇到蚊虫时大声叫喊、高高跳起,邻里给予糕点时脸上流露出的嫌弃均显示出其与贫民区生活的格格不入,影片由此彰显出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及漏洞,亦彰显出教育冲突引发的教育不诚信问题。
结语
形体表现元素是电影创作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细小形体动作的真实性及优良逻辑性是影片深层次思想内涵有效传达给观众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起跑线》充分发挥着手势动作元素、面部表情元素、舞蹈艺术元素等形体表现元素的价值,以形体表现元素为载体,以思想内涵为内驱力,达到了形体表现元素与思想内涵的平衡与有机统一,促使电影思想内涵的维度及深度不断拓展,增强了影片的实质内涵及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罗琦.形体动作方法在中国的接受与批判——兼论形体动作方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8(1):104-119.
[2]汤旭丽.浅析电影表演形体教学“形体技巧与能力塑形阶段”的实践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5):155-158.
[3]汪振城.电影空间中影像身体的美学建构及意义生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
[4]姜燕.初探电影表演艺术中的“表情动作”[D].重庆:重庆大学,2011.
[5]赵鑫,贾强.浅析形体语言在静态电影中的表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4):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