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洁
伴随着低成本拍摄器材的普及和各大独立电影节的广泛兴起,新锐电影人群体在20世纪末期异军突起。他们用强烈的故事冲突、粗野直白的语言以及动感劲爆的音乐,展现当代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并且以边缘人的姿态传达出极其新颖的社会美学价值观念、鲜明的政治倾向和独立的电影精神。与此同时,由这些导演所执导的影片从主题诠释到叙事模式都对传统电影模式进行了突破,电影作品中往往会大胆地将暴力、色情和种族异端观念融入其中,对人类生存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在好莱坞电影王国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天才导演肖恩·贝克亦是美国当代新锐导演中的典型代表,他多年来始终以其擅长的低成本制作活跃于美国独立电影圈。从2000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至今,他先后拍摄了《外卖》《百老汇王子》《待绽蔷薇》以及《橘色》《佛罗里达乐园》等影片,他在十分有限的资源下,灵活地运用各种电影技法,记录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生。肖恩·贝克影片的最大特色是在悲劇内核的故事外,包裹着一层梦幻般的糖果外衣,那些生活在美国底层的人们,在艰难的境遇中寻找生机和希望,努力让悲伤的生活与美好的愿望融为一体。
一、 对城市边缘人物的深切观照
新锐电影人不再让电影承载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沉重的政治使命感,他们热衷于将镜头对准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被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特殊人群。这些人在他人或轻蔑或敌视的眼神中骄傲地活着,正如英国人类学家秀莉·阿登那所说:“这里既荒芜又充满生机。”[1]肖恩·贝克用写实而又疯狂的手法深入地挖掘出这些人不为人知的坚韧和乐观,让世界听到来自边缘人的呐喊与嘶吼。
肖恩·贝克是一位“作者性”极强的导演,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在影片中真实地展示那些生活在美国底层边缘人物的真实境遇,通过对他们人生极度真实的白描刻画,展现隐藏在繁华都市的一段段奇幻人生。《佛罗里达乐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梦幻城堡”的贫民窟旅馆,这里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底层群体。单亲妈妈海莉和她6岁的女儿尼莫住在一个廉价单间里,平日里靠着朋友接济、慈善救助以及不时的乞讨和小偷小骗为生,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由于海莉放养式的照顾模式,女儿莫尼在暑假里和朋友们展开了一段充满奇幻的冒险旅程。没有紧张刺激的过山车,她们就去旅馆附近的废弃别墅中探险;没有精彩纷呈的动物表演,她们就跑去看被围起的水牛;没有五光十色的甜蜜糖果,她们就几个人一起分享冰激凌。当好朋友珍妮丝的生日来临,莫尼带着她到旅馆附近的空地上看不远处迪士尼乐园的烟花表演,丝毫不会去介意那根本不是为她们而绽放,依然快乐的将它当作自己的生日礼物,此时影片将绚丽和悲伤自然地融为一体,孩子们野蛮生长的放浪童年和成年人绝望的生活琐事交织在一起,肖恩·贝克轻松而又深刻的勾勒出美国底层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个年轻的单亲妈妈,海莉的生活处境十分艰难,可是她从来没有把对生活的怨气带给女儿,当她最终选择出卖肉体去赚取生活费时,她依然用自己最后的办法保护女儿的童真不被伤害,震耳欲聋的音乐和纯白的浴帘将儿童单纯快乐的世界和成年人肮脏无奈的生活隔绝开来。当影片的结尾海莉因为卖淫要被剥夺抚养权、莫尼要被儿童权益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带走的时候,莫尼跑到珍妮丝家去和她告别,哭着说这可能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珍妮丝不顾一切地拉起她向外跑去,伴随着两个女孩儿奔跑的脚步,画面中渐渐浮现出了一个巨大的迪士尼城堡,原来所谓的梦幻城堡只是一个被迪士尼放弃的项目,却成为穷人和富人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看似梦幻的画面中隐含着化不开的悲伤。
除了《佛罗里达乐园》中住在梦幻城堡中的社会边缘人群,肖恩·贝克的第一部长片《外卖》和之后的《百老汇王子》讲述的都是外籍打工者艰难的求生路,影片将非法移民在美国社会底层挣扎求存的现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在电影《橘色》中,他将目光对准了跨性别性工作者这一极端特殊的群体,片中人物性感火辣,对所有事情都充满热情,但是她们的身份和职业让她们的生活注定充满心酸。尽管电影中的主角们多是生活在美国大城市中的边缘族群,但是肖恩·贝克的镜头始终对他们充满友好之情,既不刻意引导观众的同情,也不流于对这些人内心世界猎奇性的窥探。这些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人在肖恩的镜头下显示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张力,呈现出立体而又复杂的形貌,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十分正确,却从不自怨自艾地将自己视作悲剧故事中的受害者,他们以其顽强生命力在残垣断壁中挣扎着寻找希望,这也是导演对人性的尊重和还原。
二、 纪录片式的叙事手法
肖恩·贝克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他注重展现个体生存与社会框架之间的矛盾,影片讲述的通常是那些身处困境中的边缘人物寻求自身拯救和归属的历程,但是他并不通过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去表现他们的困顿人生,而是热衷于借助片中人物琐碎的生活细节来产生奥义,展现出人物最真实的一面,这使他的电影呈现出明显的纪实风格。
影片《外卖》讲述的是在美国靠送外卖谋生的丁明在某天早晨突然被两名闯入家中的黑帮分子殴打,他们逼迫他在当天交出偷渡来美国时的费用,丁明不得不在那天疯狂地工作,甚至他的同伴也选择牺牲自己的工作时数来帮助他偿还债务。肖恩·贝克在影片中采取了类似纪录片的旁观和疏离的视角,静静地跟拍了丁明整整一天的工作,将非法移民艰难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呈现。影片近乎无限地重复了丁明工作时的手部动作,观众看着他麻木而又机械地完成一次次地炒菜、打包以及点钞的流程,真切地感受到丁明充满艰辛和无奈的生活,甚至会忘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跟着这位外派配送员度过了一天的时间。肖恩·贝克在这部影片中首次尝试了手持摄影机的拍摄手法,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之后的影片,粗糙而又写实的拍摄风格使影片呈现出强烈的纪实风格,噪杂而又凌乱的环境声将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更加逼真地进行了还原。“外卖”在影片中除了代表丁明的工作性质,也暗含了他和周围伙伴们在美国社会中所处的“外来者”地位,影片真实地刻画了纽约这个国际大都会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如果说《外卖》的纪实风格更多地呈现出一种重复和单调的慢节奏,那么,《橘色》的纪实风格则呈现出一种极强的爆发力,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洛杉矶跨性别性工作者们中间荒谬而又悲伤的故事。在一个躁动不安的平安夜,刚从监狱出来的辛迪得知男友竟然在她坐牢期间有过出轨行为,情绪瞬间爆发的她在洛杉矶街头疯狂暴走寻找第三者,直到凌晨时分所有人聚齐在一家甜甜圈店,辛迪才发现自己不仅经历了爱情的欺骗,更经历了友情的背叛,影片在随即达到最高潮,本应代表甜蜜的甜品店此刻却显出无尽的悲伤。肖恩·贝克将故事发生的时间限定在24小时内,镜头跟随着辛迪的脚步快速移动,让影片有着纪录片般敏锐的洞察力,近距离手持拍摄导致镜头微微晃动,粗粝的画面背后笼罩着主人公的焦虑和彷徨,透着一股残酷而真实的力道。当辛迪被路边的小混混泼了一身的污秽物之后,亚历山德拉着她的手去了干洗店,镜头静静地看着两人相顾无言许久,然后静静地拉起彼此的手,早已习惯了被人看不起,但是生活还得继续。
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叙生活,以浪漫主义情怀升华主题,肖恩·贝克从不让镜头去干扰叙事,但是他用最真挚的态度去诠释这些特殊群体在面对逆境时的真实反应,刻画他们努力融入主流社会时遭遇的挫败与绝望,以及他们坚韧的性格和乐观的心态,毕竟真实感和劣质感相辅相成才是社会底层人群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也是对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熔炉国家最为完整而真实的展现。
三、 鲜明的色彩指向性
画家康定斯基曾说:“一般来说,色彩可以直接影响到心灵。”[2]色彩在电影艺术的情感传达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都会刻意调低画面的色彩饱和度,但是肖恩·贝克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在他的眼中,世界是那么丰富,女人和孩子是那么多姿多彩,他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够具备这样的特点。尽管片中的主角大多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但是大量暖色调的运用让他的电影画面充满温度,也让故事的悲剧内核更加刺痛人心。
《待绽蔷薇》通过暖白的色调讲述了一场平实而落寞的爱与忧伤,影片的主角珍妮是一个不太出名的色情片女演员,一个人缴纳房租却还收留着好朋友和她的男朋友,想要改善生活环境却没钱购买新的家具,只好跑到二手市场去淘换一些新奇的小物品。回家后她在一个旧暖水瓶中发现一卷卷钞票,囊中羞涩的珍妮很想要把这笔钱据为己有,但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心安理得一些,她跑去接近暖瓶的主人桑迪,却发现这是个性格孤僻古怪的独居老人。开始时老人误以为珍妮是来退货的,所以十分粗鲁地将她拒之门外,但是珍妮依旧不愿放弃,她陪着老人逛超市、玩儿冰果游戏以及去甜品店吃冰激凌,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之间渐渐产生了一种超越亲情而存在的别样情感。影片整体都呈暖色调,白色、绿色、粉色占据荧幕,偶尔出现的金色点缀其中,让一种慵懒而又自然的状态弥漫开来,温暖的情感静静地在其中流淌。尽管两人之间存在无法跨越的年龄鸿沟,珍妮也始终对桑迪有所保留,但是她们仍然将彼此视作生命中的知己,两个孤独的生命就像蔷薇一般在墙角骄傲的绽放,在浅白色的城市里寻得一份温暖而澄明的情感,当阳光照耀在草木繁盛的花园中,她们能够体会到岁月静好的温和从容。
鲜艳明亮的色彩除了带来直观的视觉印象外,也烘托出了情感虚幻朦胧的微妙变化,肖恩·贝克在《佛罗里达乐园》中让大量鲜明的色彩同时出现在电影的画面中,影片动画式的高饱和色彩,让每一帧都如同童话般美好。奥兰多湛蓝色的天空、汽车旅馆薰衣草般紫色的墙壁、棕榈树散发出的浓郁热带风情,还有黑色旷野上空绽放的烟花、拍摄过程中意外出现的一道彩虹一起为孩子们的童年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梦境,但是越是鲜亮的色彩,越是掩盖不住成年人世界的悲惨和苦涩。海莉和莫尼因为旅馆突然涨价10美元而无处落脚,不得不在街头流浪,此时夕阳映照着晚霞发出橙红色的光芒,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渺小脆弱,但至少她们还可以拉着彼此的手,生活的艰辛和苦涩似乎在这里被冲淡,如此美好的画面更加显出电影结尾无可奈何的忧伤与意味深长。
生活注定冗长而又残酷,但是人总要在这样充满压抑的环境中寻找一些鲜亮的颜色,所以肖恩·贝克的影片中场景总是充满梦幻和迷离的色彩,但是表现手法又是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将写实和虚幻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从来都不容易的人生加入一丝温暖人心的色彩和力量。
结语
美国梦曾经激励着无数青年奋发图强,并且逐渐走向人生的高峰,可是又有多少人其实只是想在这个不甚清晰的梦境下艰难地求得一丝生存的机会。肖恩·贝克看到了这些人在这巨大梦想下坚守着自己早已困顿不堪的人生的不易,他的影片往往故事线并不明晰,而是采用十分细腻的手法讓观众感知到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人们的真实状态,但是他总是会让片中人物在最后时刻向彼此袒露心声并伸出援手,将影片的结局定格在一个温暖的画面上,使人性最终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志涛,张仲永.边缘群体的现实聚焦——社会学视野中的《生存之民工》[J].现代视听,2005(9):18.
[2]孙照金.视觉的盛宴——浅谈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J].电影评介,200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