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明
2018年,中国曲艺事业蓬勃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创演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出较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和市场号召力。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在曲艺发展道路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所有曲艺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进行反思,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以期来年取得新的进步,共同推动中华曲艺艺术繁荣发展,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优质精神食粮。
曲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018年,中国曲艺展演赛事热烈红火,曲艺类电视综艺节目异彩纷呈,曲艺创演水平提升显著,彰显现实主义精神的曲艺创作欣欣向荣,中华曲艺艺术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向好局面。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在曲艺发展道路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检视曲艺创演现状,有三个方面值得反思:一是宏大叙事能力的羸弱,二是思想表达能力的弱化,三是对曲艺的传承创新缺乏清醒认知。在此背景下,一些曲艺作品不断重复同质的美学风格,远离古典喜剧隐含的价值立场和批判精神,更多的是止于“搞笑”,卖弄机灵抖个包袱或者展示一下“段子手”的俏皮。这种状况显然缘于市场驱动。娱乐精神将喜剧节目遴选为市场宠儿,令一些创作者趋之若鹜,进而深刻地影响曲艺这一艺术形式在今天的表现形态。套路化的创作模式更抑制了艺术探索现实的冲动与可能。许多曲艺人已经意识到类型表面丰富之下的内在贫乏。他们感叹,现实生活的丰富程度已经远远超出艺术的想象范围和表现体系—— 这种感叹恰恰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力不从心是这些创作者的共同苦恼。于是,不少作品流于小叙事、微叙事、杯水风波、鸡零狗碎、小情小调。由于他们思想的肤浅、生活的缺席,表现时代变革的史诗之作终难出现。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刻自省,使得一些创作者不会表现思想,无力描写思想交锋,不懂得如何讽刺,只满足于时尚叙事、命题作文,尤其是缺失表现现实题材、彰显现实主义精神的精品创作能力。
(二)曲艺创作上精品不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依然存在,创作者的整体素质、精品意识有待加强。从年度创作整体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与新时代突飞猛进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尽相称。专业创作人员的匮乏,造成曲艺新作品生产的后劲不足,快餐化的创作方式也阻碍了精品的出现。创作人员过于依赖传统,使得创作缺乏新的思路,影响了精品的产生。水平一般的作品不缺,但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曲艺精品难以现身。直指时代症候、深刻揭示人性、无情批判社会人文痼疾、艺术水准较高的曲艺作品凤毛麟角。创作上顾此失彼,创演者在“搞笑”和“意义”之间拿捏不准,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品极少乃至阙如。归根到底是创作能力的孱弱所致,说明我们的曲艺创作者文化藝术功底还不够深厚,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提升冶炼的功夫下得不深。
(三)曲艺创作队伍青黄不接,曲艺艺术传承出现裂痕,年青一代曲艺人责任担当意识有待加强。在急剧的大时代社会变革中,传统曲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曲艺前辈的宝贵技艺逐渐失落,曲艺事业的传承发展难以提振。受此影响,曲艺艺术在年轻一代曲艺人中传承下去成为问题。迫于生计,越来越多的曲艺艺人转行,老段子也从原来的有限积累逐渐减少,而具有影响力的新段子乏善可陈乃至寥寥无几。虽然相声、快板、评书等艺术拥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传承人,但也仍面临着传承问题。尤其是,这些年轻演员并没有形成稳定的传承群体,相比较而言,年轻演员在艺术传承上的责任感也明显逊色于老一代曲艺艺术家,其责任担当意识亟待加强。
(四)在肯定曲艺对外文化交流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华曲艺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尤其在走进海外本土观众、让中国曲艺深入人心的创演效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曲艺节目在价值观上与人性深刻揭示还有距离,一些插科打诨流于低俗。对此,创作人员需要反思和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更新换代,传统的曲艺艺术更需要与国际接轨,更需要利用先进的自媒体传播渠道,不断创新打造出被海外本土民众所接受和欣赏的艺术载体,通过曲艺微视频、曲艺微动漫、卡通曲艺形象等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艺术传播形式,吸引更多的国外观众,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五)曲艺受众仍然有限,曲艺普及工作仍有待加强。曲艺的普及,小剧场可谓功不可没。小剧场既是艺术展示的空间,也是一种经营手段,从业者必须熟练掌握市场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然而考察现今的各地小剧场,大多数没有专业经营者,曲艺院团或演员担任起经营与演出的双重任务,加之观众数量多寡的不平衡、欣赏者的分众,使得现今小剧场的运营举步维艰。小剧场在经历短暂的兴盛期后,迅速迎来尴尬期,僧多粥少、市场冷落,使得小剧场难以维持下去。这些看似外因,其实内因更在于缺失彰显现实主义精神、表现现实题材、充满现实感的精品力作。有些小剧场演出内容不乏三俗,也是问题所在。如何扭转这一不力局面,提高曲艺小剧场的普及功能,重振小剧场的市场号召力,推动小剧场市场化运作走上正轨,是曲艺界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六)曲艺评论相对于曲艺创作严重滞后,具有专业精神、水准、能力的曲艺评论比较欠缺。流行在网络或媒体的评论,习惯于对具体作品进行点评式批评和就事论事地评论,而缺少宏观性、总体性、科学性、专业性的批评。曲艺界重创作、轻评论,重评奖、轻理论,重名利、轻研究的现象迄未改变。曲艺评论与曲艺创作的发展态势不适应、不协调、不平衡;曲艺评论对曲艺领域的新特点、新动向缺乏及时关注和有效引导;曲艺评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不够强,富有独到见解的曲艺评论不够多;炒作吹捧、低俗渲染等不良现象时有出现;言不由衷的假话、不痛不痒的套话、无的放矢的空话、晦涩难懂的“行话”此伏彼起,使得曲艺评论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受到伤害。某种意义上,曲艺创作精品匮乏、泛娱乐化现象突出的背后,是曲艺评论的缺位与失语。
解决曲艺发展问题的对策
以上问题的指出不是目的,目的是由此引发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一)曲艺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并用好当前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兴盛、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推进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抓党建、促改革、带队伍、出作品、强管理、正行风。要把深化改革视为重要发展机遇。各级曲协要从战略上把握,以强化“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转型为重要抓手,稳步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强的韧性,在团结引导曲艺创作群体、强化对曲艺界思想政治引领、加强行风建设、加强协会工作、推动曲协系统改革等方面着力,倾力谋划和推进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从而最大限度最大范围最大可能地团结和引领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奋发有为,繁荣创作、服务人民,开创新时代曲艺事业繁荣兴盛的新气象。
(二)树立宏观战略发展眼光,不断加大曲艺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精品意识。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继续加大曲艺人才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努力打造平台、锻炼队伍、拓宽渠道。新老曲艺人都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立志攀登文艺高峰,除了具有艺术修养外,也要有科学素养。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可能导致大面积的生活盲区。从卫星电视、手机、高铁、互联网、大数据到转基因、人工智能、3D打印,科学技术正在许多领域重塑人们的生活观念。创作者对涉及各门科学的题材如果不了解,作品多半走不远。曲艺人要想出大作、力作,哲学修养必不可少。因为,哲学可以赋予艺术家仰望星空的心胸。艺术作品引申的内涵,可能突破传统哲学表述,催生新的哲学思考。此乃文艺与哲学的互动,感性审美与理性思辨的互动。曲艺家不仅应该是美学家,也应该是思想家。如此,方能登高望远,举重若轻。作品艺术形式可以千姿百态、摇曳多姿,但最终都应指向作品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思想内容上的曲径通幽,观众接受上的喜闻乐见。
(三)曲艺创演者要讲团结,讲协作,努力发扬团队精神,营造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要树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互相补台的思想观念,共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阳光型的曲艺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对党忠诚,为民分忧,在创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担当奉献,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大膽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焕发新担当新作为。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从自我做起,从职责做起,明确个人定位、岗位职责,提高政治水平和艺术素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在曲艺创演中见成效,用业绩、作风、效果来创造自身业绩。要坚守艺术的高标准,以精品曲目引领文化市场。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为推动曲艺事业和曲协工作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四)不断提升曲艺创作水准,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拓宽曲艺创演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曲艺艺术欣赏需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大发展,曲艺受众更加趋于多元,他们的趣味也日益多元。有鉴于此,广大曲艺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在曲艺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中关注受众的期待、市场的需求。要根据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欣赏需要,有的放矢地释放曲艺艺术的功能、技艺、内容、情趣、演艺风格等,按照各个分众小群体的口味,创作出适合当下娱乐需求的艺术作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迎合观众和市场。要自觉创作出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曲艺精品。这里,创新是曲艺作品永葆生机的第一动力,传统曲艺要和其他姊妹艺术形式、表演形式嫁接、结合,丰富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对曲艺的发展、传承、传播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五)政府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曲艺艺术的扶持力度,根据新的形势,切实制订出台相关政策,助推中华曲艺艺术繁荣发展。主管部门可启动专项资金,或动员吸引企业资助,以加强对于曲艺创作的关注与投入。积极搭建提高曲艺创作者知名度的平台,加大对优秀曲艺创作者的奖励制度,使创作与表演均衡发展。对于传统曲目、曲种要实行政策保护,不仅对相关资料积极搜集、整理以及做好音像出版等基础工作,还应该注重传统曲目、曲种的活态传承。许多老传承人年事已高,为防“人去艺忘”,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开辟可供传统曲艺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使传统曲艺得到可持续发展,为其提供在非营利性表演活动的机会,以增强传统曲艺的生命力。
(六)高度重视曲艺评论工作,不断加大曲艺批评力度,推动曲艺创作繁荣发展。曲艺评论对于引导创作、引领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寻美”,又是“求疵”。 面对曲艺存在的新问题、曲艺创演出现的各种话题热点,主流媒体要积极设置议题,曲艺评论工作者要主动发声,大胆发言,从而形成舆论场的聚焦点。曲艺评论者在开展曲艺评论时,要把科学的理论运用到评论工作中,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地评论。要及时精准,有的放矢,深度进入曲艺创演现场,第一时间关注曲艺创作动态和思潮变化,打捞出新鲜而有价值的现象和线索,作出准确客观判断。“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当下曲坛,真正意义上的批评精神仍然十分稀缺。尤其是那种直指当代曲坛弊端,以说破皇帝新衣的勇气和回归常识的理性发出的独特而本真的批评,这本身就是一出“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人间喜剧。所以,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批评是珍贵的,值得曲艺评论工作者重视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