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昭汗青所载正史之外,深刻反映民间社会心灵史、心态史和生活史的民间文艺亦不容忽视。而通俗文学与曲艺作品则是民间文艺的两翼。我们现今耳熟能详的经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均有相对应的曲艺原型—— 《平话三国志》《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武王伐纣书》。而依经典通俗小说或者热门民间故事而生的曲艺作品更是不少,如京韵大鼓《闹江州》、河南坠子《李逵夺鱼》、山东快书《鲁达除霸》均出自《水浒传》,京韵大鼓《赵云截江》《草船借箭》则出自《三国演义》,河南坠子《宝玉探病》《黛玉悲秋》的原型为《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事。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通俗文学与曲艺作品在民间文艺发展历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而它们共同营造的朴素直观的人物秉性与道德标准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当今通俗文本文库容积的大为拓展是曲艺发展的又一次机遇。或许有人认为,当下的“通俗文学”着眼处黄流九派乱注,已当不得“文学”两字。但淘金當向砂砾,寻玉当磨顽石,如果曲艺工作者不摸索当下通俗文学文本的发展概况,不通过其了解受众的喜好水平,又如何能得真金宝玉,进而雕琢成器?
所以当代曲艺工作者应当继承从通俗文本中寻找素材、创演作品的优秀传统,用心在当代通俗文本文库中寻找闪光点,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创演符合时代潮流的曲艺作品。
本期特别策划以“对通俗文本曲艺创演之探析”为核心,邀请四位专家,从通俗文本与曲艺作品的关系、当代通俗文本曲艺创演的实际案例、通俗文本曲艺创演应当注意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四个方面撰文,以期为当代通俗文本的曲艺创演探索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