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2018-03-10 21:43仇文倩于永坤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儒家传承发展

仇文倩+于永坤

摘要: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是全世界公认的优良美德。从古至今,诚信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早期儒家诚信思想作为我国诚信的主要渊源,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对人们具有一定借鉴、启示的作用,为当今社会的文明建设也提供了广博的精神资源。因此,对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家 诚信思想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78-02

诚信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础条件,无论处于任何时代,诚信都不能缺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利益的驱动,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对当今社会产生了严重危害,也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文明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捍卫诚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孔子认为“信”德为“立身之本”,曾把“忠”与“信”作为自身行动的纲领。这些诚信观乃至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深远,它变成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主要标准之一。[1]

一、正确认识早期儒家诚信思想

早期儒家思想囊括眾多,因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那个时代的整体思想发展趋势,因而其所包含的众多思想占据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诚信思想不仅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传承至今具有极高价值的思想。早期儒家诚信思想虽包含其迂腐和不知变通的顽固思想,但从总体思想价值上来看,诚信思想所包含的积极因素战胜了消极因素,从而在漫长的时代发展中,历久弥新,得以传承至今。

在孔子看来,人作为独立于他人而存在的个体,需坚守诚信思想,无论是对具有权威性的天地神灵还是对与己有血缘关系的父兄,都要以诚相待。诚信是社会得以存在的最基础的条件,也是一个国家得以实施各种法令的基础。“立诚为制行之本”[1],“城”与“信”都是言语真实之意,“立诚为制行之本”,就是言行真实不虚妄是处世立身的前提。首先为人要言语谨慎,《论语》出现“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4],足见孔子对“巧言令色”的反感。其次,诚信是“言忠信”与“行笃敬”的完美统一。《论语》中孔子反复叮咛弟子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他对子张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3]告诫弟子,需要将诚信牢记在心里,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修养,再外化为自己的实践活动。《孟子》第一次把“信”与“仁”“义”“礼”“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五伦”说,并认为它都是“善”的表现形态;《孟子》也像先儒一样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对培养诚实守信的性格极为重要。《荀子》是儒家诚信思想史上第一个全面深入探讨“智”与诚信的关系的。[2]《荀子》认为“诚信儒神”人不欺,诚信之人不仅不会欺骗人,也不会被人欺骗。回顾历史,诚信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理念,每个阶段的诚信思想都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整体思想,这也为后来诚信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思想理论。

二、对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传承

对待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传承问题,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精华,为现在的诚信思想提高传承发展的养分。不同时代对诚信的要求和贯彻都不一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传承的内容。

(一)社会为早期儒家诚信思想传承营造氛围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受利益驱使,“毒奶粉”“青岛大虾”等事件时有发生,在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今天,把儒家传统的诚信美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体系的现实要求。

古典经济学家鼻祖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亚当·斯密所言有理,每一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推动着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转,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个体的欲望集合在一起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欲望,这种欲望对整个社会经济是具有双重作用的。一方面,这种追求利益的欲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将会导致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分裂甚至对立,这也容易导致各种不正当利益行为的产生,例如欺诈、违约等不诚信行为。以此看来,诚信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为了促进社会经济体系的合理运行,必须推动建立诚信体系,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

(二)学校为早期儒家诚信思想传承构建主阵地

诚信思想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传承下来,既需要整个社会的自觉遵循和传承,也离不开每一个时代以诚信为榜样的教育。教育在传承诚信思想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育能够通过制定合理的关于诚信教学的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诚信思想的精髓,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诚信观念,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

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只有将两者优化配置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用。首先是学校教育,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大本营,它拥有着完善的教育设施和充足的教育人员,并且能够集中所有的优势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向明确的诚信教育。

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穿插关于诚信方面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诚信的理解,积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诚信行为,提高学生学习诚信思想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能做到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增强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其次是家庭教育。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最多的家庭成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做一个诚信之人,凡事言出必行,遵守自身的承诺,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三)个人是早期儒家诚信思想传承的关键

“言”出“躬”必“逮”[1],即说过的话必须履行。如果轻易许诺,却不能实践,那就是失信,而失信之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孔子曾告诫他的弟子们说:“人而不信,不可知其也。”[3]即说人如果不讲信用,即使有其他才能,又有何用处呢?因此,做人要言而有信,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对诚信思想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发展

传统诚信模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有亲而信”的格局,而现代社会,这种格局逐渐瓦解,产生诚信的社会环境相比于过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作用还有用吗?还存在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摒弃其局限性,完成传统向现代的发展,为传统诚信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一,实现道德诚信向制度诚信发展。传统诚信思想是建立在血缘、地缘的基础上,社会上缺乏相对应的诚信制度保障机制。道德诚信向制度诚信的发展才能更好适应当代社会诚信发展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靠单纯的道德规范,很难长久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必须依靠法律的制约来制衡诚信违法行为,完善以法律为根本的诚信制度,才能建立起合理的信用秩序。

第二,实现品德诚信向责任诚信发展。早期儒家诚信思想是人们一直追求的道德规范,但应与当今的社会环境相结合,注重实践。因此,在当今社会的不同的公民应遵守相应的责任,这就使得让人从你平时行为来判断你的道德价值,观察你个人是够具备诚信守信,还要观察你有没有令社会、他人信任的能力。

第三,实现主观诚信向客观诚信发展。早期儒家诚信思想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诚信思想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主要是通过一种人格自律的形式实现的,自我修养在个人诚信思想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诚者,自诚也”,即诚信来源于自我内心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必须表里如一。以法律为中心的当代信用体系,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诚信特征,只有通过法律这种强有力的手段,才能真正保证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个人的诚信行为都受到保障,才能真正促进诚信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公山.先秦诚信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李学勤.论语注疏[A].十三经注疏[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唐贤秋.孔孟荀的诚信思想比较及其启示[J].唐都学报,2005.

[4]唐贤秋.道德的基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吉宇飞.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西安工程大学,2016.

责任编辑:韩 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儒家传承发展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茶道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