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出现的旅游景区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道德师范等现象也受到广泛关注。景区企业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已达成共识。本文认为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与景区企业经营管理有关联的组织或个人,不仅能够明晰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与范围,也为构建景区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前提。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质是通过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获得利益相关者多方共赢及景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景区企业 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作者简介:王强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71
随着公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业获得了比较长足的发展。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其经营管理也逐渐获得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一些服务不规范、不正当竞争、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破坏等现象频遭曝光。为了推动旅游行业的有序发展,使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亟需从经济法的视角完善相关立法,要求景区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促进景区企业的规范运行。长期以来,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上。一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具体到景区企业来说,指的是景区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保护游客、保护环境资源的责任。为解决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和范围,有必要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和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企业是由各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联合体”,股东并不是企业的唯一出资人。 一般来讲,各利益相关者都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是仅仅对股东负责。 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关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仅由股东承担。
不难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实际上修正了传统经济法领域的“股权至上”原则,从更高的维度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和范围提供了分析工具。企业的经营管理应该关注各利益相关者,在为股东谋取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能保持各利益相关者稳定,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景区企业作为企业分类的一种,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景区内一般具有珍贵的自然资源,其开发建设不仅仅关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人文遗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景区企业前期投资较大、投资回报的周期特别长,如何调动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也需要深入研究。一般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引发社会较大关注和学界的较多研究,对于景区企业来说,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經济学的一个分析工具,引入到旅游管理和经济法的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要明确景区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首先必须明确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的分析框架和思考方法,景区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不仅仅是为景区企业的股东谋取利润,而应是对景区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景区企业的社会责任即在对股东负责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主动地增进其他利益相关者如行政机关、职工、游客等的权益。
二、 景区企业利益相关者构成
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景区的社会形象,增强景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景区的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分析工具,引入到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分析框架中,首先要明确景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有哪些。景区企业的管理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复杂。根据各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差异性,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图1)。
景区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有行政机关、开发商、劳动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在景区企业的经济运行中一般处于核心地位,开发商和劳动者直接参与景区企业的经营管理,拥有最直接的经济与社会利益,行政机关参与景区企业的审批和日常监管,对景区资源的保护、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责任。景区面积一般较大,行政机关对景区的监管需要景区企业予以配合,景区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配合行政机关保护环境资源,维护景区秩序本身就是承担景区企业的社会责任。景区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社区、社会公众、游客、商业伙伴。外部利益相关者一般不直接参与景区的管理,但与景区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较大关联。景区企业经营直接影响所在社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景区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对社会公众了解景区的文化、自然环境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景区企业对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存在较大关联,这些都需要景区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予以统筹考虑,通过社会责任的方式可以使景区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
三、景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分析
前已述及,景区企业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对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景区企业应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宏观维度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类殊为必要。
(一)对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景区企业的运行需要行政机关的审批和日常监督。也就是说,行政机关是景区企业经营的重要管理者和监督者。景区企业配合行政机关对景区范围的事情进行管理,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承担经济责任,如按时纳税,获得许可,接受行政机关的日常监督,对行政机关的管理予以配合等。二是协助行政机关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景区企业应当规范自身行为,服从地方行政机关的管理,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三是促进当地综合效益的发展,带动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对于行政机关来说,可以针对景区企业融资难、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一方面采用特许经营、政府补贴、融资激励等方式推动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从严审批,对景区内出现的破坏自然资源、人文遗产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保证景区资源的持续利用。endprint
对于投资者和劳动者来说,景区企业承担的主要是经济责任。一方面要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者获得预期收益。另一方面是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景区环境保护的交流平台。在职务升迁、薪资待遇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制度规范。景区一般地处偏远,生活多有不便,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景区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这些都需要景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予以综合考虑。
(二)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景区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主要是对游客、所属社区、社会公众等的责任。对游客来说,获得好的旅游体验是游客的目标,好的旅游体验包含游客对旅游经历的满意度、好奇心的满足感及景区对游客权益的维护等。对整个旅游产业链来说,游客是关键一环,也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旅游景区的发展都是围绕游客的需求而展开。传统的法学视域下,游客与景区签订服务合同,景区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使游客获得好的旅游体验。景区对游客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要保证所提供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的预期。保证游客在景区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事实上,这本身也是景区需要对游客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果说景区与游客之间主要是合同关系,景区对游客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由法律调整进而轉换为法律责任的话,对景区所属的社区来说,景区主要承担的是社会责任。景区与所属的社区具有紧密的联系,景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与参与。景区企业对所属社区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以景区自身的发展带动所属社区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景区企业应关注社区的环境状况,避免因景区经营给社区带来环境污染和破坏。不仅如此,景区企业对社会公众也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公众是景区存在价值的分享者,对旅游景区有共享权。 景区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保护涉及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对于社会公众,景区企业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景区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开发之前要经过科学论证。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景区承载游客的能力予以接待,保证景区资源的持续利用。
针对不同对象,景区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不同,详见表1。
四、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观念的持续更新,通过旅游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成为多数家庭的假期安排。但与此同时,景区宰客、自然环境破坏、景区污染、治安环境差、宣传与实际不符等问题也频遭曝光。规范景区的管理迫在眉睫。行政机关如环保部门、公安部门等是规范景区管理的主体,但是由于景区面积较大、执法环境特殊等情况,单独依靠行政机关对景区进行管理几乎不可能。从经济法的视角,构建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推动景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必要。其路径是推动景区企业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事宜纳入到景区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予以综合考量。“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分析景区企业承担社会的内容提供了分析工具,景区企业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承担不同的责任。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工具,全景展示了景区企业利益相关者,并分析了景区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事实上,从构建景区社会责任管理机制的角度出发,推动景区承担社会责任不仅需要明确景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还需要国家层面予以立法规范,不断完善景区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自律机制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外部社会约束机制。
注释:
徐彻.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山东:山东大学.2008.42-43.
John R·Boatright.Contractors as stakeholder theory with the nexus of-contracts film.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2(26).1837-1852.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78.endprint